今年全球资本市场最妖的新股炒作终于结束了。尚乘数科昨晚在美股暴跌34.48%,盘中一度跌幅高达41%,这家有李嘉诚背景的香港公司停止了此前的疯狂上涨。
营收不足2亿港币,市值一度超过腾讯阿里巴巴
在昨晚暴跌前,人们都在猜测这家公司到底会涨到哪里去?营收不到2亿港币,却在上市后涨得无法直视。
尚乘科技7月15日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发行价为7.8美元,上市当日涨幅107.82%。周末双休后7月18日上涨71.5%,7月22日上涨234.65%,7月26日上涨28.42%,7月27日上涨36.19%,7月28日上涨134.71%,7月29日上涨122.36%,8月1日上涨85.38%,8月2日上涨126.28%。8月3日下跌34.48%。
这家公司上市以来的表现绝对堪称魔幻。上市市值只有14.43亿美元,股价最高涨到2555.3美元,是发行价的327.6倍,市值最高涨到4727.3亿美元。
要知道阿里巴巴现在美股市值是2535亿美元,腾讯市值是3809亿美元。尚乘数科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上市半个月市值高点竟然秒杀了中国最赚钱的两家互联网公司。
即便在昨晚大跌34.48%后,尚乘数科市值还有2036亿美元。在中概股里,也仅次于阿里巴巴。而尚乘数科2021年营收1.96亿港元,阿里巴巴却高达8530.6亿人民币。尚乘数科2021年净利润1.72亿港元,阿里巴巴却高达616.59亿人民币。
尚乘数科的李嘉诚背景
尚乘数科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数字金融公司。公司业务主要是数字金融服务和蛛网生态系统解决方案。
尚乘数科2022年初被尚乘国际斥资12亿美元收购。收购完成后,尚乘国际将股票简称更名为尚乘 IDEA 集团。之后尚乘IDEA集团将尚乘数科分拆上市,在上市后由尚乘IDEA集团持股88.7%。
而尚乘IDEA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尚乘集团由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于2003年1月创立。不过尚乘集团在2014年引入新股东摩根斯坦利亚洲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后,投行出身的香港商人蔡志坚成为尚乘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已无法查到李嘉诚旗下公司持有尚乘集团的股份的确切数字。
即便李嘉诚在尚乘数科还拥有25%股份,也也意味着李嘉诚一度凭借尚乘数科增加了上千亿美元的身家。李超然在赚钱上从来都不手软。
目前尚乘集团是亚洲最大的民营独立投资银行,也是香港领先的综合性金融机构集团和最大的独立非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之一。
尚乘数科上市前引入了大湾区共同家园基金、惠理资产、嘉御基金、猫眼娱乐、风投和私募基金公司 500Startups 等多家股权投资机构。上市后尚乘数科总股本1.85亿股,绿鞋后募资1.435亿美元。
从财务数据来看, 2019 年至 2021 年期间,尚乘数科总收入分别为 1455.4 万港元、1.68 亿港元和 1.96 亿港元;净利润分别为 2154.4 万港元、1.58 亿港元及 1.72 亿港元。
尚乘数科为什么会炒作如此疯狂?
新股上市炒作在全球股市都很普遍,但炒成尚乘数科这种地步还是第一次。都一度超过腾讯、阿里巴巴成为中国最高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了。
尚乘数科能够炒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尚乘数科总股本少,只有1.85亿股。流通股数量1600万股,占比只有8.64%。上市后每天的交易量平均只有几十万股。流通股较少是这家公司股价能够爆炒的主要原因。
股价暴涨后,即使有人想做空,也会面对较大风险,很难从市场融到足够的股票。流通股少,少数股东高度控盘的公司短期内只能任由少数股东操纵股价,除非交易所进行干预。
其次,高科技噱头,利润率较高。尚乘科技2021年收入1.96亿港元,净利润却高达1.72亿港元。尚乘数科还一再强调拥有“亚洲最稀缺的数字金融牌照”。有蚂蚁集团等金融科技公司的成功,市场对数字金融概念较为追捧。
第三,李嘉诚概念光环。尚乘集团是由超人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联合创立的。虽然目前公司实控人已经是香港商人蔡志坚,但李嘉诚的名号和近年来在ZOOM等科技公司的投资业绩,也为尚乘科技加分不少。
第四,尚乘科技爆炒也凸显了美股的监管问题。至少没法想象一家A股上市公司能炒成这样,明显不合理的爆炒,证监会和交易所肯定会出面干预。而尚乘科技涨了几百倍,纽交所都没有发出过任何声音。
虽然说美股中交易所较少干预股价波动也给了市场更多空间,但这种极端的行情也会影响纽交所的声誉。前两年美国金融市场出现的原油期货价格跌到-37.63美元每桶的事件,就很让华尔街蒙羞。
当前标普 500 指数平均市盈率不到 20 倍,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大通的市盈率不到 9 倍,摩根士丹利的市盈率为 10.7 倍,尚乘数科上万倍的市盈率更多地表示市场定价机制出现问题。
好在昨晚尚乘数科一度暴跌41%,也给这家妖股的炒作降了温,不然再涨下去真正脸上无光的就是纽交所了。
----------------------------------
上林院:杨飞,经济学博士,高校教师,深度观察产业经济与财经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