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2月29日电(记者徐海涛)在国际上首次实现18个光量子比特纠缠,“人造太阳”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建成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以激酶为靶点的全细胞筛选库……记者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作为全国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焦四大科研领域,今年以来取得多项国际前沿的重大科技成果。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去年初获得国家批复建设,规划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建成代表国家水平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今年以来,该中心在信息领域首次实现18个光量子比特纠缠,刷新了所有物理体系中最大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在建的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分中心,开展未来网络体系架构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在环境感知信息的认知计算、自主驾驶车辆的决策控制等3个层次上取得重要突破。
在能源领域,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等重大突破,获得的实验参数接近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模式所需物理条件。
在健康领域,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以激酶为靶点的全细胞筛选库,涵盖了绝大多数已知人类癌症激酶靶点以及致病性突变。自主研发的针对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化药1类创新靶向药物HYML-122,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在环境领域,自主研制的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等3台载荷随高分五号卫星成功发射,使我国首次观测获取了全球二氧化氮、臭氧柱浓度分布图,将为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提供有力科学数据支撑。
近期,国家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建设。据了解,该中心还有合肥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等一批大科学装置正在预研,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创新体系基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