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节点看进展 营商环境再优化”
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市场化水平有“高度”
5月24日,大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百日节点看进展 营商环境再优化”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请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丽芸,大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泽勇,大连市信用中心副主任刘宁,大连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延羽,大连海关二级巡视员王伟介绍市场化水平有“高度”的有关情况。
围绕市场监管职能
让各类市场主体
放心放手发展
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新闻发言人 杨丽芸
大连市市场监管局坚持在思想上统一、方向上统一、行动上统一,围绕市场监管职能,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聚焦,在政策支持上聚焦,在助企纾困上聚焦,为大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
降门槛、提效率
充分激活市场主体动能
聚焦企业“准入、准营、退出”各环节难点堵点痛点,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力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市场主体规模进一步壮大,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
截至2022年4月末
■ 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865892户,同比增长7.86%;
■ 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39425户,同比增长28.6%。
一是宽准入,培育市场主体生态
探索实行行政确认制,在大连自贸片区推出企业注册登记行政确认制3.0版,实现公司章程承诺免审,后台办理环节无纸化审批、终端系统环节智能化确认、证照颁发环节立等可取。
将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制作、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员工参保服务、公积金服务、银行预约开户等6个开办环节并为1个,线上“一网通办”,全市新办企业网办率达99%以上。
实行住所登记自主申报承诺制,申请人只需提交载明住所相关信息的承诺书即可办理登记,近半年共有5.5万户市场主体通过住所登记自主申报承诺制进入市场。
二是促准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实行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和行政许可“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口出照”服务模式,最快4个小时就可实现准入和准营,完成“证照联办”业务近万件。
推行电子许可证“一业一库、一码查询”。在大连自贸片区推行将全部涉企经营资格凭证归集到一个“仓库”里,企业只需一个营业执照和一个二维码就可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在办理审批事项变更时只需后台更新相关信息即可。
▲大连市市场监管局实行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和行政许可“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口出照”服务模式,最快4个小时就可实现准入和准营。
三是畅退出,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的实施意见》,依托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平台,实行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办”、各相关部门“联合办”、全程“网上办”。
简化注销流程和手续,实行企业退出“承诺联办”,只要全体投资人自愿签署企业退出承诺书,即可启动部门联办简易注销程序;简易注销登记公告时间从45天压缩至20天。
四是优服务,降低企业开办成本
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金融服务”模式,在300余家银行网点设立企业开办“一网通办”申报终端和咨询导办员,在50余家银行网点陆续设立企业开办银政服务大厅,全程提供网上导办、营业执照自助打印和账户开设等服务。
将全市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小时以内,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2小时以内。
▲大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到大连市公共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局审批窗口调研创优营商环境情况。
2
严监管、强执法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截至4月底,今年全市累计查处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414起,案件数量同比增长19.31%,百姓关注度高的食品、药品、价格、广告等四大领域案件占全部案件总数的85.3%。
一是强化竞争执法
严格公平竞争审查,累计梳理政策措施223129件,涉及市场主体现行有效的政策措施1638件。
聚焦仿冒混淆、虚假宣传和违法有奖销售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围绕保健食品、食品药品等民生领域开展专项整治,检查市场主体5280家次,查办不正当竞争案件7起。
▲大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对疫情期间市场物价和零售药店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
二是强化价格监管
紧盯重要节点及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价格监管,印发《关于稳定市场价格秩序提醒告诫书》《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市场价格监管工作的通知》。
推动减负降费政策落实,加强涉企领域收费监管,共检查经营单位3526家,发放提醒告诫函6200余份,约谈商户51家。
三是强化重点领域监管
持续推进2022民生领域“铁拳”行动,截至目前,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68起,结案42起,罚没款合计金额61.19万元。
深入开展2022“网剑”行动,加强网络交易市场监测监管。开展“打击治理‘黑广播、伪基站’违法犯罪”“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等6项网络市场定向监测。
推进“医疗美容”“近视防治”“神医神药”等广告专项治理,监测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广告70余万条次,下达责令暂停发布通知书10份、行政约谈12次。
▲在全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大连市市场监管局会同沙河口区市场监管局、西岗区市场监管局,对西安路沿线和工人村附近药房开展了执法检查。
3
建机制、促创新
服务支撑市场主体发展
一是体现包容审慎
监管中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推动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从事前监管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变,通过“互联网+监管”实现信息化监管,通过“双随机、一公开”实现公平监管,通过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现智慧监管。
以落实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免罚制度为抓手,探索由刚性监管向柔性监管转变,制定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让监管执法有力度也有温度。
二是引领创新发展
培育市级及以上知识产权运营中心25家,培育国家专利奖励项目17项、高价值知识产权组合22个、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8家,2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获批,为服务大连市新兴和传统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加快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争取年底前完成。
涉及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两个领域的企业申请专利时,在大连即可受理,大大缩短时间,提升企业竞争的先发优势。
▲大连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与创新发展联盟成立仪式。
三是聚力助企纾困
■ 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年内争取实现质押融资10亿元。
■ 通过小微企业名录系统集中公示惠企政策189项。
■ 着眼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资源,“一站式”服务企业227家。
■ 确定“小个专”党建工作联系点26个,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316个。
▲大连市市场监管局举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服务万里行活动。
柔性执法、精准执法
助力高质量发展
大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张泽勇
2022年,大连市生态环境局深入学习贯彻大连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把企业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营商环境工作的第一标准,在监管工作中积极推行包容审慎的柔性执法和无事不扰的精准执法,建立文明规范、简约高效的监管体系,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制定正面清单
实现“无事不扰”
大连市生态环境局依据有关规定,通过企业主动申请、各属地生态环境分局推荐等方式,将全市长期守法经营的97家企业纳入正面企业清单管理。
正面清单的企业一律采用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无人机等非现场方式进行检查,让正面清单企业充分享受到“无事不扰”的优惠政策,并提升了企业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一季度,执法部门通过采取非现场方式检查,减少正面清单企业现场执法84次。
▲环境执法启用无人机等非现场方式进行检查,让企业享受到“无事不扰”。
公示执法计划
减少检查频次
大连市生态环境局严格执行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管理制度,明确全年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制定《2022年生态环境执法现场检查计划》,明确了10个方面24项内容的执法检查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及重点任务,推进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计划》细化工作目标,规定了检查时间、内容和频次。要求各级生态环境执法单位严格落实营商环境要求,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