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2800字,阅读需要4分钟2000年,新东方如日中天。这一年12月,社会闲散人员罗永浩给俞敏洪写了一封求职信并得到了面试的机会,然而在前两次试讲均遭遇了失败,但俞敏洪还是给了罗永浩第三次试讲的机会,这次罗永浩成功了,并从此开启了自己彪悍的人生。所以不得不说,是俞敏洪和新东方这个平台成就了老罗,否则,高中辍学的罗桑今天不但没机会上演《真还传》,还指不定在哪个工地筛沙子呢,所以这个双十一,落难老领导俞敏洪的这次直播带货,老罗是应该过来给免费站台的。双减政策后的2021年双十一,与当时的罗永浩一样,俞敏洪的直播带货首秀略显生疏,但不同的是带货新人俞敏洪的首秀并不风光,直播间只迎来了几万名观众,与动辄上亿的直播带货GMV比起来,业绩也可以忽略不计。不但如此,翌日,《经济日报》记者的一篇檄文又给了他当头一棒,把俞敏洪推上了风口浪尖。图片来源网络在文章中,作者戏谑道,“好家伙,新东方要学李佳琦了!”不止如此,还捎带脚地鞭笞了一番曾经的新东方老师罗永浩,以“此前有创业失败的名人直播带货,一年多就基本还清6亿元债务”举例印证“直播带货很挣钱”、“利润之高”,并暗喻“急需转型的新东方”是“盯上了这条‘成财’之路”。“作为校外教育培训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新东方转型具有风向标意义”,并不无担忧地称俞敏洪“如果只是从一个挣快钱的行业跳到另一个挣快钱的行业,恐怕不是最佳示范”。作为俞敏洪的人生导师,作者给他指出了两条活路,一是利用残存的“教育基因”切入“新农人和农民主播培训”,“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二是利用“线下资源”投身“研学赛道”。“善意提醒”俞敏洪“注意要饭的姿势”,别一头扎进赚快钱的赛道里,跟电商平台上的李佳琦们抢饭吃。图片来源网络俞敏洪深夜作出回应,“其实商业模式不存在快钱和不快钱,教育领域做起来也挺艰难的,很多教育公司原来都是赔钱的。直播也是不容易的。我知道薇娅、李佳琦一直播就是十几个小时甚至二十个小时,没日没夜地选品,没日没夜地努力,所以其实没有一项行业是好做的。”俞敏洪,这位曾经的《中国式合伙人》中有梦想有信念的有志青年,在创业成功30年后,又开始重新踏上转型征程,在被人打了一棒子后,这份回应显示出了一位成功企业家谦逊的涵养。面对责难能够不坠青云之志,面对指责能化干戈为玉帛,这个回答比全款安抚学员、教师、比捐八万套书桌还要体面。当然,
90年代就被时代情绪暴打,砸车,清算的俞敏洪怎么会把这区区一篇檄文放在眼里?
一个人真正的体面,是装不出来的。
就像当年改革开放初期的下岗大潮一样,今天的“双减”也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阵痛,万亿市值的校外培训产业灰飞烟灭,是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
不只是新东方,在“双减”的政策面前,不少头部教育企业遭遇政策性“熔断”管制。有K12教培企业选择转型为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学服务,并与民办高中、职业高中开展校企合作。有的选择向海外拓展业务等。图片来源网络而对于新东方俞敏洪,今时不同往日,59岁的他如今已功成名就,他不需要通过直播带货来完成自我救赎,体面华丽的转身养老是最好的选择,他没有必要选择放下身段,承受压力来带头做这个事情,他的挣扎求生并不是为了自己,甚至很可能给自己的体面打上一个问号。那么,新东方几万下岗的高知人才应该何去何从?送外卖还是快递?似乎没有哪个地方政府出台了鼓励教培机构优秀教师向公办学校亦或私立学校流动的政策,也没有哪些政策文件向这批人伸出橄榄枝。说到教育风向标一样的新东方,如今跑去直播带货会不会对整个教育行业、或者对社会有什么影响?我只想说,俞敏洪不是圣人,中国教育方向怎么走不是他能左右的,他能做的就是带着这一批人向着看起来最可行又适合的赛道挤一挤,下岗再就业先吃饱了饭再考虑其他,至少可以自救。
最好的社会影响就是不要放任这一批人成为三无人员吧,那也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了。前有老罗为例,拥有语言表达优势的教师群体做直播是不是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呢?至少能提高一下如今假货泛滥,低俗横行的直播间的整体文化水平吧?所谓真正的体面人,是在自我救赎的向上攀爬时,依然能守住内心的一线芳菲。从老罗的《真还传》到俞敏洪的《体面》,教育行业出身的商人可能总还是有点自己的底线与良知。当下,已临耳顺之年的俞敏洪正在带领他的企业转型:收窄其教培产业,寻找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弃学“务农”,虽然,大家一致认为务农并不容易不一定是个好方向,但这是他们的企业战略选择,是一次求生的尝试。毕竟,处于转型时期的新东方,不是关乎俞敏洪一个人的得失,更关乎新东方这个企业数万员工的命运,甚至是给整个教培行业带来转型自救的生机。而对于身价百亿的俞敏洪来说这不是求生,而是一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作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局外人,我们还真没人有资格“教俞敏洪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