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陈为 正和岛总编辑
来 源:正和岛这三个企业家的故事,都是听同事讲的,我并未亲见。然而,印象深刻,听了就不能忘。最近一次正和岛新岛亲见面会上,大家讨论的话题是:你最难的时候,什么样?
一个姓吴的女企业家刚看到这个题目,便红了眼眶
她摔懵了,在地上躺了好一会儿,才能爬起来,第一反应是:原来我没死啊
。掸掸身上的灰,捡起散落的宣传册,她失魂落魄往外走,像个孤魂野鬼
。游荡很久,天已经黑了,街上几乎看不到人,只有路边的一幢大厦里还有灯亮
我要是不知情也就罢了,但这个事我知道了,就过不了我这一关
。和机场的合作就此搁浅。几年前,与一个企业家团一起去日本参访学习,带队的是西贝的创始人贾国龙。回国前,行程专门给大家安排了购物时间。这是真正的购物狂欢!每个人都提着大包小包满载而归。我眼见着一个商铺几乎被老板们扫荡一空,贾国龙却只买了一个小小的电饭煲。我问他买这个何用?这个一直以“资深吃货”自居的人说,自己经常出差,在路途中,一个人可以用这个做饭吃
。我惊讶于这位餐饮界榜眼位置的企业创始人,还能坚持这种勤力和素朴。这只是他的一面。前一段,与跟他过从甚密的一位同事吃饭,同事又讲了几个贾的小故事,从中能看到他的另一面。贾的公司有一个刺头员工,经常贾在台上讲话,他在台下鼾声如雷。对此,贾从来不以为忤。有一次,贾讲完话,专门走下台向这个员工致谢。原来在台上时,他收到该员工的短信提醒(嘲讽):贾总,穿衬衫的时候里面要穿背心,要不然容易走光。类似的几次事情后,小伙子真心服了贾。他原来是一个苦出身,北京人,父母都去世了,葬在香山附近。他之后每次去给父母上坟的时候,都会先说一句话:爸妈,请你们一定保佑贾总生意兴隆啊
他可以这么说,这是他的自由。我不反对,也不提倡
。在商界,贾是公认最爱上培训班、最爱请咨询公司的老板之一。有的咨询公司效果明显,有的他请到公司的,折腾一番,并不起作用,甚至起反作用。他却不计较,甚至被这样的公司邀请站台,他一样去。别人跟他谈起这些公司,他也从不在背后说人家的坏话。我曾问他,学习方面,跟哪家学收获最大?他回,“每家都有好的一面。就跟吃东西一样,消化了,都是营养
”。与企业家打交道多了,我常常感叹,这个时代,再厉害的编剧和作家,也难以描摹出现实的戏剧性,以及残酷、曲折与多彩。在时代的浪奔浪流中,企业家是努力掌握自己命运的一群人。他们穿过风浪,越过山丘,前面还有无数的浪头和山头
。他们殚精竭虑,乐此不疲,努力完善一副注定不得圆满的作品。他们才是时代的创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