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中国互联网医疗由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三大巨头领衔,共同喊出了最响亮的口号,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不过,就目前来看,还任重道远。
虽然几大平台都打着在线医疗的大旗,也确实提供了相应的在线医疗服务,但做的最主要的生意还是卖药。
先看一组数据对比。
阿里健康药物零售额占比近97%,京东健康的占比则超过70%,好医生从在线挂号起家的,如今卖药的收入也占了近60%。
到底是在线医疗,还是药品电商,仅从数字来看是比较模糊的。
为什么要卖药,答案也很简单,商业利益最大化。
从阿里、京东的角度来说,能最大发挥自身的电商基因优势,而好医生背靠平安,除了卖药,还可以为医疗保险导流。
当然,它们卖的药都没问题,价格或许还更具竞争优势,但在现实生活中,买药一点也不难,连线下药店都还要通过促销方式来卖药。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线医疗不过又是一场抢线下实体药店生意的游戏,商业模式的本质没变,看病的痛点也还在那里。
其实,在线医疗是有挺大市场空间的,中国人口众多,不管在任何一个地方,但凡是医院,无不人满为患,看个小病,排队半天,已经是常事。
而实际上,有些病是可以不用去医院的,特别是各种慢性病、常见病,远程简单咨询下医生,也就解决了。
当然,咨询也就相当于挂号问诊,钱是要花的,但却免去了医院排队等待、来回交通的时间消耗,以及这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
而对于有限的医院资源来说,也就可以更好地释放出来,提供给那些切实需要现场问诊的病人。
这是一件好事情,但往往好事情做起来却难挣到钱,可能这也是阿里、京东靠卖药回补利润的主要原因。
不过,既然需求存在,总会有人做,业务本身赚不到钱,但还有一句话叫“羊毛出在猪身上”。
最近,同样是定位在线医疗的微医集团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书,根据媒体的报道,融资后估值已达450亿。
当然,这样的估值跟已上市的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三巨头的市值比起来还相去甚远,但对于一家年营收仅18亿的公司来说,已经不少了。
而且,还是一家烧钱的公司。
微医控股招股书资料显示,2018年到2020年,三年累计亏损了79亿,亏损额是三年累计营收的2.5倍。
换句话说,相当于每花3块钱,才能换来1块钱的营收,跟两年前的拼多多有一拼。
不过,微医控股是真的在做在线医疗,没有卖药。
其营收主要来自于两个部分,一是数字医疗服务,也就是挂号、问诊等在线医疗服务,占比近40%,二是会员式健康维护服务,包括慢性病、保健、健康咨询等,占了60%。
微医控股开办的乌镇互联网医院为什么会亏损这么多,从招股书中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要能提供在线诊疗,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医生,二是医院,微医控股的在线平台整合了全国7800家医院、24万医生,这两项的数量规模远超阿里、京东、好医生。
接入这么多医院和医生,少不了大规模的地推、学术会议推广,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其次,微医控股的平台注册用户超过2.2亿,这也是用不菲的广告费用换来的,而月付费用户数仅有2540万,占比仅11.5%。
另外,和很多互联网的玩法一样,吸引新客免不了补贴,就和拼多多一样,赔本赚吆喝。
不过,还是有一点值得欣慰,钱虽然花了不少,趋势还是喜人的。
2018年营收仅2.5亿,2019年就超过5亿,2020年达18亿,复合增长率很亮眼,同时亏损额和亏损率也在收窄。
眼看似乎就要挣钱了,于是,融资估值也就达到了450亿。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是微医控股的第一大外部股东,持股比例近9%,腾讯这么些年来买买买几乎没怎么失误过,看来是又押中了一个独角兽。
微医控股创始人廖杰远实际上,微医控股早在2018年就开始谋求上市了,但连续两次都失败,如今“三进宫”,从数据层面来看,应该是会有好消息了。
急着上市的原因当然是缺钱了,投资人也亏不起啊,而实现IPO之后,微医控股是否会有进一步的优秀表现,就有待时间证明了。
微医控股的创始人廖杰远曾表示,微医是一个破局者,2015年就在乌镇开办了全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想要创造中国互联网医疗的“小岗村”。
但互联网医院的本质首先是医院,互联网医疗的核心是医疗,要能解决看病难,还要把病看得好,否则都是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