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携手行动”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通知》,将以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七条链”为重点,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同时,计划到2025年,推动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
受访专家表示,目前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已经进入到深入优化的新阶段,正在形成创新链、数据链、资金链等多位一体的新型融通体系。这其中既需要提升市场主体的开放意识,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法规保障,从而进一步释放大企业创新活力、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潜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升级政策平稳出台
关于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融通创新,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有明确表述: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此前印发的《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已在2021年收官结束,融通发展微生态体系初具雏形。但在发挥大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生态圈、提升融通平台支撑能力、拓展融通维度、深化融通程度等方面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此,本次《携手行动》以 “七条链”为重点,提出七大任务,促进大中小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全面融通,着力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本次《携手行动》不能简单看作是《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接续版本,而应该理解为是其的升级版本和优化版本。”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田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当前《携手行动》更加注重发挥大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更加强调促进中小企业积极融入大企业生态圈,更加重视融合平台支撑能力的提升。从文件字面上的“携手”二字,也充分体现了更加注重大中小企业的融通维度、融通深度、融通广度。
以工业设计为例,田斌表示,大企业可以进一步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研发共性技术,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功能、结构等设计服务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工业设计服务,进而提升中小企业产品附加值。而中小企业也能够在新的产业形态下实现快速迭代,其创新成果再通过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等回流大企业,以此构建新型的产业创新生态。
工信部在相应文件解读中提出,后续将开展大企业携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一系列对接活动,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深入推进大中小企业对接合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单立坡表此前也在“2022年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工作推进会上表示,今年重点推动大中小融通创新发展,将在全国35个城市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满天星计划”,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市场信息和数字化转型服务。
作为“满天星计划”的合作方,京东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截至目前,以“满天星计划”为主的城市专项服务已服务约120万中小企业。2022年,也将积极从降本增效、补链强链、数字化转型三方面入手,全方位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周期性助力,在“输血”基础上实现企业的自我“造血”。
田斌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近期也将启动“绿色设计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服务地方行” 专项活动,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助力赋能。
以金融为纽带优化企业资金链
融资难融资贵以及账款被长期拖欠一直是中小企业稳定发展的难题。5月5日的国常会重点强调了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问题,要求在5月底前全面排查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拖欠的中小企业账款。
本次《携手行动》部署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以金融为纽带、优化大中小企业资金链”,引导大企业加强供应链金融支持。推动大企业支持配合上下游中小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助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引导大企业加强合规管理,不得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设立不合理的付款条件、时限,规范中小企业账款支付。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发展供应链金融是拓展产业金融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也是改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有效手段,对于提升地区供应链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生态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在这方面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孙文凯认为,可以在强化风险管控的前提下,发展供应链票据,从而缓解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应收应付款,避免出现大企业恶意占用中小企业结算款项等现象,也能弥补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的盲点。
此外,《携手行动》提出,鼓励金融机构结合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特点开发信贷、保险等金融产品,加强供应链应收账款、订单、仓单和存货融资服务。同时,引导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组合式联动投资,强化对产业链整体的融资支持力度。
“投资机构往往倾向于将资金集中在某几个回报率较高环节,目前强调推动直接融资全链条支持,可能会推动金融投资在产业链的深度参与,让投资基金相对均匀地流入到链条的各个环节。”孙文凯建议,目前需要让各类产业的大企业深度参与,为投资方向进行专业的细化指导,同时还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制度法规和激励机制建设,才能使这类组合式投资真正落地见效。
以平台为支撑优化数字转型
“中小企业中79%的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而大型企业中超过半数企业步入到了应用践行和深度应用阶段。”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显示,大型企业资金、人才、技术资源丰富,具有一定的数字化转型先发优势,而中小企业囿于各类资源限制,整体来说数字化转型水平较低。
为进一步打通大中小企业数据链,《携手行动》要求,鼓励大企业打造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推介一批适合中小企业的优质工业APP。同时,推动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深化服务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功能作用,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培育一批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首次突破10000亿元,目前工业互联网已经在45个国民经济大类中得到应用,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自2019年工信部首次公布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清单以来,共有29家双跨平台入选“国家队”。
尤其是今年新增的双跨平台清单中,除了、京东等互联网公司,还包括众多制造业企业的衍生平台,如天瑞集团旗下的天信工业互联网平台、美的集团旗下美云智数运营的美擎工业互联网平台、TCL战略孵化的东智工业应用智能平台等。
美云智数总裁金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双跨”平台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契机,平台可以省去很多企业内部的标准化工作,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同时,中小企业参与后,其使用场景的多样性反过来也会帮助平台积累经验,形成双赢的正向循环。
“目前我国大量中小企业仍处于转型升级探索阶段。这一方面需要工业互联网的助推,另一方面也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片广袤市场,如果平台能够较早介入并发挥实效,这些都会是未来市场的增量空间。”金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