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贝尔实验室招募了一大批世界级的科学家,比如肖克利,并为他们营造了非常独特的创新创业氛围。这个传奇的企业实验室获得了八项诺贝尔奖,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传真机、LED、专用小交换机、太阳能电池等改变世界的发明。
姚(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部副主任、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
今年是一位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逝世30周年,但似乎所有人都忘记了他。这种遗忘并不是因为他的获奖成果不为人所熟知,相反,他的发明改变了世界;并不是说他在科学之外的生涯影响不深远。其实是他开启了硅谷的创业时代。回顾这位杰出的物理学家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大众对他的遗忘,似乎源于他的创业失败。他就是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威廉·肖克利。
肖克利1910年出生于伦敦,3岁移民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为他赢得诺贝尔奖的成就是改变了世界和他未来生活的晶体管。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晶体管,也正是在这一小部分的基础上,后来的电子工业革命开始了所谓的第三次浪潮,所以称晶体管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并不为过。
当时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都真正看到了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发明,从肖克利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肖克利和另外两个贝尔实验室用了不到八年的时间在1948年申请了专利,并在1956年获得了该奖项。根据1985年的统计,60%的诺贝尔物理学奖、52%的诺贝尔化学奖和45%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成果需要等待20多年才能授予发现者,主要是需要学术上的认可和认证,直到达成协议,授奖过程耗时太长。也是改变人类历史的突破和重要发现。比如DNA的发现者沃森、克里克、威尔金斯用了9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青霉素用了16年,屠呦呦获得医学奖到成果应用用了40多年。也可以看出晶体管是科研上的突破,科学评价是一致的。
当然,肖克利的前半生真的很幸运。科学家的成功往往归功于他的团队和环境。肖克利是实验室负责新一代电子管的团队负责人,他手下的两位诺奖科学家沃尔特·布拉坦和约翰·巴丁其实更早就发现了晶体管的原理。然后,基于他们的研究,肖克利设计了一种性能更好的结型晶体管。这里我想强调的是,那个时代的贝尔实验室招募了一大批世界级的科学家,比如肖克利,并为他们营造了非常独特的创新创业氛围。
虽然当时贝尔实验室归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所有,但它并没有把商业利益作为实验研发的第一或唯一标准,对科学给予了极大的信任和空,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克服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之间的困难。最终,这个传奇的企业实验室获得了八项诺贝尔奖,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传真机、LED、专用小交换机、太阳能电池等改变世界的发明。
获得诺贝尔奖后,手握主要专利的肖克利一心致力于晶体管的产业化,实现声誉和经济的双赢。这本书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他在选择创业的时候,并没有总结出前半生奠定他成功基础的重要因素,比如团队、文化、生态等。赚钱的冲动掩盖了一切。1956年,肖克利主动离开贝尔实验室,得到一位名叫贝克曼的科学家朋友的投资,前往家乡加州圣克拉拉创业。
作为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和失败的管理者,肖克利创业失败的基因很突出。首先,长期的科研成功让肖克利独断专行,目中无人,不听任何建议。基于他的名气和人脉,肖克利公司一成立就招募了当时美国最优秀、最先进的半导体专家团队,包括后来发明了集成电路的英特尔公司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当时说肖克利公司招聘这些奇才的广告是用代码写的,可见当时肖克利公司的要求和信心是很高的。但无论这些团队和人才多么优秀,公司的产品方向和制造工艺都必须由他亲自决定,其他团队成员没有发言权。他还多次否定诺伊斯等人对二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新方向发展的建议,甚至导致他们错失新的诺贝尔奖机会。其次,他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没有任何经验和远见,同时又有相当的职业抱负和商业意图。结果公司产品方向一改再改,公司成立一年多也没有发布产品。据该公司当时的员工、后来提出摩尔定律的戈登·摩尔回忆,1955年,肖克利提出生产5美分的晶体管,但实际上,直到1980年,全世界都达不到这个生产成本。计划失败后,他要求公司专注于基础研究。各种不断变化、永无止境的战略投资,也让肖克利和投资人贝克曼的关系极度恶化。第三,和大多数科学家的共同特点一样,肖克利坚持认为,产品必须比他的老雇主贝尔实验室的产品更加精致和完美。但问题是市场和时间等不及了。最后资本市场抛弃了他,转而寻求技术更稳定、效费比更好的解决方案。
肖克利后来的命运被称为“硅谷八大叛徒”。随着资本的快速注入,以罗伯特·诺伊斯为首的肖克利公司的八名科学家随后成立了飞兆半导体公司(其他七人是戈登·摩尔、谢尔登·罗伯茨、朱利叶斯·布兰克、尤金·克莱纳、金·赫尼、杰伊·林泓和维克多·格里尼克)。非常戏剧性的是,这八个人签署了一张一美元的钞票宣布离开,而肖克利称他们为“叛徒”。在飞兆,诺伊斯进一步将集成电路商业化(他实际上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德州仪器的杰克·基尔比几乎同时发明了集成电路),飞兆也将硅谷确立为世界信息产业革命的发源地。虽然飞兆公司最终未能取得真正的商业成功,但它对半导体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据说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一次半导体峰会上,400多名与会者中只有24人不是飞兆的前员工。
在这一点上,人们还是要感谢肖克利。是他选择了回乡创业,把世界的精英人才和创新的焦点带到了硅谷。随着企业、人才、资本、高校等要素的逐渐集聚,这里形成了全球领先的创新创业生态圈。但是,很明显,创业失败的肖克利没有吸取教训,带着一个科学家的执着走到了黑。公司倒闭后,他选择继续在大学校园里教书。到了晚年,他突然迷上了民族学,试图证明黑人的智商比白人低,最后他这种典型的种族主义研究的名声毁于一旦。直到1989年,他在被遗忘中死去,部分原因是他在生意失败后与同事成为坏朋友的形象,部分原因是种族主义研究。
对于这个案例,我觉得至少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深思。一方面,对于科学家来说,即使是诺贝尔奖级别的科学家,对科学和研究的执着成就了他们的成功,他们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也限制了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获得商业成功的可能性。所以,当你有一个值得骄傲的产品或者专利技术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用户调研,对这个产品或者这个技术是否真的足够好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识。即使你的技术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也需要进一步的应用完善才能进行市场应用和成果转化。很多时候,先进的技术并不意味着市场的成功。即使你是天才科学家或发明家,也要明白自己的不足,给公司配备专业团队,并充分授权。如果没有管理经验和组织能力,那就尽可能把公司的运营交给职业经理人和营销人员,自己做自己的工作,和团队一起成长。
另一方面,无论何种创新创业业态或形式,都要对创新的成本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现在通过创新管理的研究,我们知道技术创新的成本很高,创新失败的概率更高。实验室创新转化为成功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技术落后的风险,大规模生产的风险,产业政策的风险。产品推出后,还会面临如何改变消费习惯、市场规模变化等市场风险。
总之,技术创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大家都看到了发明像晶体管一样的划时代意义,但是从1971年第一个晶体管诞生,到英特尔推出世界上第一个商用微处理器,从而带动半导体行业的大发展,晶体管获得专利已经过去20多年了。足以看出发明与商业成功之间的巨大差距。
无论是创业者本人,还是对某项技术创新感兴趣的投资人,都不要只盯着眼前的某项成果或发明。更值得考虑的是,这项发明背后是否已经存在创新网络,或者有助于实现集成创新和复合创新的创新网络,能够有效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从而提升技术创新的成功可能性,有效防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