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
回头看看里面。
当世界风雨飘摇时,心是大海的锚。
今天看来,心灵为物服务是很正常的。外在的东西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以至于人们普遍觉得事物与幸福的成长不成比例。其实并不是我们内心软弱,而是我们在追逐外物的过程中迷失了。
王阳明曾说:音乐是心的本体。虽与七情之乐不同,但无非是七情之乐。圣贤虽各有喜怒哀乐,为常人所共有,但常人不知其有。反而自讨苦吃,自暴自弃。
虽然你正处于悲伤、痛苦和遗弃之中,而这种快乐从未消失,但一旦你开悟并真诚,你就会在这里。
很多信奉王阳明心学的人都是这样幸福地生活的。“富贵就是富贵。”如果你有麻烦,你就会有麻烦。“也许今天的人们,很难理解我们中国人曾经如此自由地生活,心中充满了如此丰富的感情。
记住,无论何时,没有人能替你照看你的心。现在很多人想尽办法抢财富,却不知道为什么生活越来越迷茫,一天天充满挫败感和焦虑感,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而最好的救赎方式,就是收回那双习惯了向外追逐的眼睛,去关注那颗被放逐已久的灵魂。
王阳明有句诗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针,一切的根永远在自己的心里。但是笑着,我看见它倒过来,在枝叶外面看。”在名利场里奔波,随波逐流的现代人,该找自己的针了。
2
决定了就做自己。
没有骨头,我无法顶天立地。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身不由己,内心被渗透,被疏远。说着说着,我们突然觉得越来越奇怪。经常觉得自己越来越冷漠,越来越可怕,越来越可悲,看着自己的底线越来越低,伦理道德越来越弱。有人用现实和生存来为自己开脱是不合理的,因为你还没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很多先贤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那就是穷而不倒,生而不死。
都是因为我们背叛了自己的内心,失去了自己的初心,没有坚持做自己。
王阳明曾对弟子说:“每个人胸中都有一个圣人,只是没有足够的自信去埋葬自己。”他强调说,他以高度的自信站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良心,这是一种没有虚假外力的内功。怎么做,最靠谱的还是听自己的内心。
王阳明的一生,也是坚定、自决、特立独行的一生。在斋藤优子学派一统天下的时代,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无法理解它的初衷,有人惊讶,批评者和指责者不绝于耳。
王阳明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处境:“危机把我打垮之前,老虎尾随着我。悬崖在我的左边,峡谷在我的右边。我是从景镇完全恢复过来的,雨雪来得比较突然……”嘉靖元年,王阳明已经是平定藩王叛乱的大功臣,但还是遭到了其他官员的攻击。当年的进士考试是礼部给的,政策题涉及心理学。考官暗中希望考生指责王阳明,可见王阳明处境艰难。
尽管如此,王阳明在压抑了自己,反省了自己的过去之后,还是坚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是明澈的——“今天只相信良心真的不对,没有什么可以隐瞒和保护他的,所以他是个‘疯子’。让世人说我不藏言,我只凭良心。”
这告诉我们,心学的一个大道理,内在力量的源泉,在于遵循自己的良知,忠于自己。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是一种骨气和硬气。这其中,既有当前人心危机的根源,也有治疗的药方,心病需要心药治。
三
忙碌的心不可能忙碌。
不要做红尘的囚徒,不要做欲望的奴隶。
王阳明的弟子欧阳德曾经问过他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平常的意义有多忙?怎么了?”欧阳德意识到很难让他下定决心。在日常生活中,他的头脑总是处于一种心烦意乱的状态。他有事就忙,没事就忙。他找王阳明,想从丈夫那里得到答案。
“忙”是一种现实的存在,繁杂的事务,迫使人全身心投入其中,身体得不到休息,是一种忙碌;心烦意乱也是一种忙,无时无刻不充满各种杂念和思绪,得不到片刻安宁。
王阳明是怎么回答的?
他说:“天地元气满,元不绝。”。但是,有主,所以没有第一,没有第二,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大师不变,人在此生。
与古人相比,生活在今天的人要忙碌得多。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无时无刻不在休息。所以很多人迷失了自己,失去了自我。于是,现代人无时无刻不处于焦虑、急躁、肤浅、焦燥的状态。即使有闲暇时间,他们要么不知道如何有效控制,要么心烦意乱,不知所措。所谓空空虚无聊。
考虑到王阳明对“忙”的相关论述,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首要原因在于欲望的膨胀。是欲望蒙蔽了一个人的心灵,失去了心中的主宰,所以只有一个人不停的奔跑。
节制欲望可以让我们的真心话更加真实,重新掌控自己的身心。这样,即使在忙碌和压力的强制下,很多工作和生活问题也能处理得更加从容、高效、有效,人忙但心不忙。
活着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最好的词就是:悠闲。
不急不缓,从容不迫。再大的事情也很容易,再多的事情也很有序。做事修行,居安思危。这就是平静地生活。
它似乎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王阳明告诉我们,一切的秘密就三个字:心不动。“静下心来”的秘诀就一句话:收回目光,重新发现自己内心的良知,并据此行动。
心态稳定了,一切就平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