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我在生活中国青年网记者李亚娟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一次聚会上,网友们去医院看望“奥韩雪梅”。访问后不久,她就去世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武秀萍是一个经历过风暴的女人。
她生于上世纪50元,人生50元之前,经历了社会变革的浪潮。最近七八年,她的身份是网友。在网络上,她受到的打击和十几岁时一样大。
武秀萍所说的“上网”一般是指用电脑登录一个名为“可爱老人网”的论坛。早上睁开眼,她先打开电脑,趁着开机时间洗漱,然后去论坛看帖子,回复帖子,回复私信。这个辛苦的管理员每天至少要在网上呆上七八个小时,晚上她和电脑都要熬夜“睡觉”。
还有类似的老年人论坛,比如银龄。com,老小孩,老凌。com。老人们退出社会舞台中心后,这些论坛成了他们的精神角落。
然而,像所有的社交媒体平台一样,这些论坛可能会刮风,容易发生飓风。
触网
武秀萍期待网上冲浪已经很久了。退休后,她打算照顾女儿,自己过几天。等孙女满一岁,上幼儿园,上小学,才能彻底“退休”。
她是一家工厂和我家的院长。高中毕业后,她参加了工作,回到了工厂和矿山。生活在这个覆盖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小社会里,她一直觉得自己封闭,渴望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丈夫和孩子就是她的全世界。
一双儿女不赞成我妈上网。在这两个年轻人眼里,武秀萍的文化水平不高,而且她总是信任别人。她一触网,很可能就被骗了。
“我一个老太太,还能被武汉的日日夜夜欺骗吗?”武秀萍还向她的孩子们保证,在网上聊天时,只要对方一提到钱,她就会停下来。她坚信:“我不上网骗人,说明武汉有我这样的日日夜夜在网上。”
这个四川女人很固执。她小时候父母不赞成她读书学习。她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苦菜花》和《春暖花开》,眼睛都碎了。初中毕业后,她不顾老师的劝告,执意去农村插队。对她来说,反对总是无效的。
在《告别亚特兰蒂斯》中,武秀萍终于坐在了电脑屏幕前,试图找到一个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论坛。那时候网络论坛如火如荼,老年人论坛很多。“可爱老人网”因为“可爱”两个字进入了她的视野。
当武秀萍向虚拟世界迈出第一步时,有人已经在互联网中畅游了很长时间。
“阎志”是互联网上的老江湖之一。这位上海女士接触网络20元已经很多年了,以前经常逛“榕树”和“天涯”。退休后,她觉得自己作为“野路子”无法融入文学网站,天涯论坛以年轻人为主。经过一番考虑,她找到了一个同龄人的聚集地。
有些人也是从博客上搬来的。
2000年,黄煌昌从中科院退休,妻子轮流去美国帮孩子带孩子。无论生活在美国还是回到北京,孤独总是挥之不去。
跟儿子学完拼音和上网后,常10元已经上网很多年了。60元的上个世纪,他在北京大学读书,在学校广播站做编辑。工作后,他担任报社记者。退休后,这个爱写文章的老人在自己的博客上找到了存在感。
后来博客抑郁了。几年前,在可爱的老People.com上,4վ֮ս注册了自己的账户..现在,79岁的黄煌每天都要在论坛上呆上六七个小时。
老年人论坛很多,30元,40元,50元,60后。他们的记忆就像安静的琴弦,一旦被拉出来,就能带出一个长长的故事。
他们发帖回忆,小时候过中秋节,邻居的叔叔会做动物形状的月饼,春节只能吃包菜丝,还有父母给的几毛钱红包。虽然生活贫穷,但却充满了情趣。
有些帖子充满了辛酸和苦涩,诉说着大时代的无奈。有在动乱年代被迫害自杀的日本兵和女教师的刺刀。
更多的时候,论坛成员现在很忙。注册于ٶ뼤9年的周永根说:“在这个平台上,你写书法,我写诗歌,你做视频,我做声音和图片……你忘记了你的年龄、身份,甚至时间。”
在这里,人们很少展望未来,也很少谈论规划。偶尔有人谈论智能机器人将来能不能服务家里的老人,或者期待保健品推销员让老人快点走。
在网络上,年轻人总是害怕被武汉的日日夜夜认出来,所以往往高举保护网络隐私的大旗。相比之下,这些老人毫无防备。
黄煌用他的真实姓名注册了他的账户,并写下了他的详细简历。武汉的日日夜夜还提倡贴生活照,自告奋勇配上打油诗或短评——这些照片没有PS痕迹,也没有用卡通图案遮住脸,路过的坛友们慷慨地留下了“年轻帅气”“年轻漂亮”之类的赞美之词。
武秀萍说,她之所以用“甄珍”这个网名,是为了表达上网时要“真诚”。
不管人们之前的身份标签是教师、官员、工人、农民,还是别的什么。当他们来到老年人论坛时,他们只剩下一个身份:老年人。
“鼓励,不要讽刺”
武秀萍经常回忆她第一次来到可爱老人网络的日子。“如果我没有来论坛,我可能今天都不会活着。”她总结道。
当时她结束了第二次婚姻,搬回了年轻时插队的村子,住在自己建的小房子里。在电脑前,她日复一日地在论坛上记录着自己的不幸——悲惨的童年、失败的婚姻、工作上的困难...她一边打字一边哭,“我每天能哭两个废纸篓”。
她用智能输入法慢慢打出痛苦的往事,夹杂着错别字——她小学的时候就要学拼音了,“文革”爆发了。之后的很多年里,她再也没有在40块钱里学过。
那些日志发表后,很多网友留言安慰她。有人分析她父母的成长经历,鼓励她不要批评父母。武秀萍觉得自己从一个闭塞落后的地方来到了期待已久的“文化圈”。“那时候论坛还是很和谐的,能学到很多东西,感觉特别充实。”武秀萍说,那时候,一些“教授级的武汉日日夜夜”也经常来参加座谈会。武汉很多日日夜夜都是文革前的大学生,他们家世代在武汉学习日日夜夜。
有网友在评论区教她逐句写文章,告诉她如何更好地表达某句话。文中有错别字,网友会通过网站更私密的短信提醒她改正。
“因为我不属于文人,在真正有文化的人之间,我接受不了别人要说的话,觉得自己在找茬。”武秀萍说。
许多“知识分子”聚集的老年人论坛引起了许多争议。一位版主说,很多争议都是因为给一个帖子加了“精华”或者选作“编辑推荐”引起的。
一个版主爱写诗,对文笔要求很高。如果有人写的诗水准很差,他会把帖子转到另一个在武汉的日日夜夜不太受欢迎的版块,或者干脆删掉。一旦作者提出质疑,也坚决支持作者的抗议。
一位老先生创作了一个词牌,写了一个不押韵的字。“一楼”回答,“欣赏先生呻吟。”《二楼》毫不客气地揭穿了这句伪装得很好的客套话:“呻吟,无病呻吟!”
黄煌昌认为,要“扶正抑邪,敢于批评不恰当的话”。之前有帖子讽刺老年人写的诗就像裹脚布。他发布了“为老年朋友写诗应该受到鼓励,而不是讽刺”。“对于老朋友写的诗,无论水平高低,我一般都会给予正面评价。”黄煌说,“老人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加入这个网站来找乐子。然而,讽刺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是不可取的。”
武秀萍的父亲曾经是老年痴呆症患者。所以,现在是论坛管委会委员的武秀萍,总是鼓励网友发表原创作品,无论水平高低都给他们加分:“多动手动脑,总比闲着好。”
但是一次偶遇之后,她把自己原来的文章都删了。
礼貌要求互惠
侏罗纪世界3第一次访问论坛的时候,16元参加了2008年网友聚会,不知道住过多少网友。第一次从成都飞到上海,发现误闯入了上海地区段的一个聚会。但大家都热烈欢迎这位不速之客,她还记得当时的主持人是一位“上世纪60元出生的小姐姐”。
又一次,一个男网友示好,被拒绝后,很不礼貌。然后,她连续几天发帖辱骂。后来其他网友也加入进来,帖子里使用了各种贬低和侮辱的字眼。支持她的帖子单独出现。
武秀萍感到心灰意冷,一些网友私下建议她离开论坛。于是武秀萍一篇接一篇地删除文章——在4վ֮ս的这些年里,她每天都要写日记,删除文章是一件苦差事。
但她后来决定留下来,相信邪恶不会压迫正义。她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是大事,她就不上网,也不来论坛。”
有人说,在论坛呆久了,对网友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过了以前的同学同事。人们在这里投入了很多感情,如果反目,他们会不遗余力。
另一个论坛的版主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场战斗:武汉帖子两个日夜吵架,A注册了十几个“马甲”围攻B——经常看帖子的人都熟悉A的说话风格,所以这些“马甲”一眼就看穿了,但是武汉的日日夜夜并没有揭穿。
这些争议让一些网民敬而远之。有一位网友曾经因为带着孙子而告别论坛。回来后,她发现所有的老年人网站都有或多或少的微妙变化。“管理层内部,管理层与坛友之间,坛友与坛友之间,都会不时出现不和谐的声音”。
很多时候人身攻击的帖子会被版主及时删除,非法账号会被送到“小黑屋”永久封禁。老年论坛对“不厚道”的容忍度较低。“互相鼓励”、“玩得开心”、“多做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工作”是很多网友的共识。
当这些风暴过去后,老年人论坛是另一片相互赞美与和平。
作为论坛的管理成员,黄煌昌一有时间就会阅读、回复、评论、点赞帖子,因为“老年人也需要更多的鼓励”。
老年人论坛的大多数成员从未见过面,但他们更像是熟人。黄发现“武汉只有几天几夜经常来来去去”。发帖和关注就像是一种关注的互惠:“有的人只关心自己的帖子不看别人,别人看的就少。”
那次风波之后,发骂人话的网友被封杀了。武秀萍说,她现在只感谢论坛。她还发私信要求成员改正错别字,表扬鼓励,就像她过去接受帮助一样。
有一年,一群论坛网友在成都聚会,女婿在机场帮忙接机。在等飞机的时候,武秀萍突然想起了一个网友教给她的人生经验,于是她对女婿说:“你太辛苦了,谢谢你,妈妈”。
以前她总是“说不出这么恶心的话”。她克服困难后和第二任丈夫在一起了。她丈夫让她说“我爱你”,武秀萍紧张得浑身冒汗。最后,她只哽咽着说出了三个字:“我也是。”
那天,短短的几句话发挥了神奇的魔力。女婿高高兴兴的陪她等降落时间不确定的飞机,高高兴兴的开了好几次。
论坛的冬天
与成员相比,这些老年人论坛非常年轻。
白银时代上有个“老英雄榜”。这里报的老人,80元到90元不等。一位78元的老人也想上榜,得到的回答是:“对不起,你太年轻了。”
与同类平台相比,它们太老了,discuz系统已经完全被淘汰了。系统不维护不更新对论坛来说是灾难性的消息。
一天晚上,武秀萍正要休息时,她突然发现论坛里有几千个20元的账户。这个现象对于这个成立快10元一年的论坛来说很不寻常——老年人一般都睡得很早,除此之外,在线用户一般都有几千个日日夜夜在武汉。
她很快发现,人们并不好:他们不断张贴广告。武秀萍删帖到半夜两点。她真的筋疲力尽了,意识到自己打不过机器。银铃。com也有类似的烦恼。每到午夜,机器人账号就开始主动发帖,“全是坏事”——赌场或者其他被禁止的广告。两个老年人论坛都因为广告帖太多被搜索引擎警告为危险网站。
第二天,武秀萍要求网站管理员出来,让机器人账户消失。
站长还年轻,很少活跃在论坛。2010年在ٶ뼤9,这位当时33元一岁的福建老师,利用暑假学习了两个月的网上知识,初步组建了一个“可爱老人网”。
在此之前几个月,大学毕业生小左和他的朋友们成立了“居家养老”论坛。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组织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小左发现,养老院老人的心理落差普遍较大,有些人有被家人抛弃的感觉。但他们多才多艺——会写诗,擅长书法,会做动画。可惜受众仅限于养老院。肖在大学期间做过几个网站。这一次,他开始考虑做一个老年人的兴趣社区。
随后几年,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从QQ、博客转移到老年人论坛。
小左记得,论坛在2013年左右蓬勃发展,当时“敬老院”每天有两三万的访问量。类似的网站还有十几个。小左需要考虑如何从同类网站中脱颖而出。
2014年,移动互联网兴起后,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开始用手机上网。论坛系统不适合手机,流量锐减,大部分同类网站枯萎。
要生存,我们面临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字:钱和感情。
肖一直想靠打广告赚点钱给版主们发工资——这些老人都是义务工作者。这种想法还停留在欲望的层面。作为一个多年的论坛ٶ뼤9,他每年花费2000多元租用服务器,迄今为止的广告收入不超过5000元——他说他对广告非常谨慎,“如果对老年人不好,他再也不会做了”。某赌场找小左打广告,报酬是每月1元1万元,小左拒绝了。
今年以来,有一种攻击会模拟正常访客消耗服务器的资源,导致真正的访客无法进入。为了保护网站免受此类攻击,小左每年要花费2000多元。很多网友表示会帮他分担一部分,但小左认为自己能负担得起。如果收取费用,这将违背互联网的“自由和免费”精神,也可能导致论坛中“特权阶层”的出现。
然而,这位可爱老人的网站总监的家遭遇了变故,无力承担每年6000多元的服务器租用费用。去年,只有在网民发起筹款的情况下,论坛才得以继续生存。
小左还在考虑论坛的出路。作为一个技术人员,他心里清楚,论坛不可能永远开下去。但他感到进退两难:如果换到新系统,他的帖子和文章会丢失,迁移数据的成本太高;如果用手机去论坛,字太小,老人看不清楚。他们经常认真回复帖子,手机不方便操作。
网民闫妍注意到,一些运营商开始做公众账号,似乎想用新的形式来延续老年人交流的平台,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对于老人们来说,这些论坛就像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有些人健康状况不佳,或者不能流利地移动或说话。在线文本交流可以克服这些障碍。有些人经济条件或者受教育程度一般,身边缺乏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论坛的兴趣板块,他们很容易找到同行。
老年人对上网的态度可能比年轻人更认真。网民翔宇说:“每个人都把网站当成自己的家,就像每天去上班一样。不去科王你就知道少了什么!有的老人住院,手术后稍微好一点,还抱着电脑发帖写回复。”武秀萍的眼睛不好。如果她过度使用眼睛,她会感到恶心和呕吐。她会趴在电脑桌前一会儿,等事情过去再回复。
如果有人几天不露面,人脉很广的网友会打电话问候,出差的一般会发帖请假——最怕的就是电话打来,接电话的年轻人说父母去世了。近年来,武秀萍在论坛上送走了几位老人。有的老人去世后,子女会来论坛发帖感谢网友陪父母走完最后一程。
在这里,人们很少谈论死亡。有人建议设立“后花园”板块,纪念死去的网友。但是这个提议没有结果。
很多老人告诉小左,希望论坛继续下去。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我被即将到来的冬天吓坏了。我想拥有一个开满鲜花的村庄,那里有大手可以握,有微笑可以看,有温柔的话语可以听,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抵御冬天的寒冷。”
2006年10月9日,COV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