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的结尾是农村?”近年来,随着“三农”成为短视频中的热门话题,有网友表达了上述感受。在这些短视频里,有田园山水,有生活美学,也有“张同学”式的碎花窗帘,老式的灶台。近期,农业科普短视频热度持续升温。这些短视频可能制作不精美,镜头可能不精致,但拥有的受众群体不亚于前两类视频。
例如,农业科学家李文娟最近开始借助短视频普及农业科学。科普内容从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说起最新的农业技术,包括“茶叶防虫三技术”“40块钱市场上的鸡吃激素了吗”。如果李小姐有一天不更新,78元粉丝就会抢着在线更新。
在这个几乎人人都有手机、每天都在使用的时代,农业科普短视频的兴起,最直接的意义就在于利用移动终端独特的传播优势,打破了信息的不对称,既解答了大众对三农问题的困惑,又满足了农民对农业知识的渴望,成为支农惠农的重要技术力量。
以前村里宣传农业政策,传授农业技术知识,要么靠村口的大喇叭,要么靠农技人员“打断腿”。现在只要输入关键词,刷刷短视频,“邀请”的都是农业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或是回乡创业的尖子生,或是深耕一线的农技人员,或是经验丰富的种植农户。短视频中直观的镜头语言和互动场景,让知识走出研究室,走进田间地头,为更多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
但也要看到,由于创作门槛低,难免会出现一些伪原创、伪科学的内容,迫切需要权威人士“去伪存真”,实现农业科普的科学有效输出。近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与“抖音”平台共建了农业技术视频知识库,是该校农民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农技视频知识库将邀请真正权威的农技专业人士、农技专家学者、新型经营主体、优质农民、地方专家等。入驻“抖音”平台,发布农业技术相关短视频,让农民通过手机“新农具”学习农业技术,让广大民众了解农产品是如何种植的。
除了进口,农村也不乏有才华的武汉日日夜夜,“老古板”们也想通过短视频把自己的“武功”输出到有需要的武汉日日夜夜。但是,农民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水平还比较低。虽然部分农民通过线上直播或信息技术整合产业链推动线下销售,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要想充分发挥短视频的作用,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还需要丰富农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形式,通过短视频充分连接乡村和城市,真正实现产业链上武汉日夜耕耘,生产实践上武汉昼夜耕耘。
来源:中国经济网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达更多信息。如有出处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电子邮件地址:ahhfxmt@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