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只是我们手中的一副牌。如何打好这一副牌,取决于我们的认知。
同样的事情,有些人不仅能分清轻重缓急,潇洒应对,而且一往无前,锐意进取。而另一些人则手忙脚乱,一次又一次的拖延和错失机会。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碎片化、功利化特征,让现代人很容易陷入“两个无能”,一个是“判断无能”,一个是“行动无能”。
判断无能:是指很多事情同时摆在眼前,我们很难判断这两件事情哪个更紧急,哪个更重要。比如两本书先读哪个,两个证书先考哪个,两个工作选择哪个...
不能行动:指的是虽然我们选择了某件事,我们知道这件事很重要或很紧急,但我们就是不去做。于是就导致拖延,最后不得不赶在截止日期前匆匆完成。至于质量,我管不了。
我观察到很多处理问题的专家都有以下七个特点:
1.远离情绪,避免以自我为中心。
我们经常发现有这样一种人:在很多事情上,总觉得别人故意绊倒自己,引起纠纷,于是情绪失控,暴跳如雷,还没开始解决问题,沟通工作已经混乱不堪,自己不知所措。
比如你在给别人分配工作任务的时候,因为你自觉有一定的优势,你就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不屑一顾,嘲讽甚至挖苦。简单的事情变得磕磕绊绊,甚至解决情绪的时间远远超过解决问题的时间。
有些人陷入了计划控制,清单上列出了几十个计划,每一个都远远超出了自己现有能力的范围。每天都被自己的计划逼疯,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焦虑,于是刷Tik Tok,看搞笑视频聊以自慰;
还有的实在受不了目前公司对体力和精力的无限压榨,不做职业规划。每天一有空闲,就抱怨很多,却始终看不到任何改变现状的行动。
这些情绪失控,让人很难理性解决问题。从心理学上分析,有三个原因可以导致这些现象:
自我实现以自我为中心,不符合自己标准的人先入为主,一票否决,不客观冷静分析。自我实现的本质是自私——认为一切都应该建立在自我满足的基础上,无论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比如“亲戚和男/女朋友一定要对我好”“为了提高公司利润,我会随意压榨员工的时间”“如果对别人不满,我就当垃圾桶,耐心倾听自己的负面情绪。其实事情都是互利的。没有人想当然地为一个人服务,也没有人不付出就能享受一切。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基础是各得其所,各得其所。
贴标签。以一件事或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整个人和某些事。例如,我认为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因为我没有在一门课程中取得好成绩;因为老板经常贬低自己,觉得自己没用,离开公司很难生存;我觉得我室友“没文化”,因为他的生活习惯和你不一样。其实,一个人的价值并不能由他是否聪明来决定,而是由他是否符合客观的底层逻辑和哲学的全景思维来决定。
夸张了。要么自我宣传,眼神空一切,鄙视具体细节;要么是极度自卑,看不到任何解决问题的希望,自怨自艾。比如有的人自诩名校毕业,有金字招牌,故作高深莫测,导致大家敬而远之;而有些人却通过道听途说,把一件简单的事想成了极其困难的事,不愿行动,自称“佛教徒”。
这三种情绪蒙蔽了我们理性分析判断的思维,导致无法客观冷静地分析解决事情。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加深理解。
2.明确目标,保证多方案。
理性是压力下的优雅。风暴可以击倒许多人,但那些理性面对困难的人是第一个站起来继续前进的人,向着远方。
首先是远离完美主义。自我要求:我必须优秀,得到别人的认可,否则我什么都不是。别人要体贴,要善良,要对自己公平,不然自己根本受不了。完美主义导致拖延症,拖延解决问题的行动,时间和机会稍纵即逝。没有绝对的完美,只有相对的完美。
所以我们提倡的是先完成再完善。遇到问题时,明确最低要求,先完成,再完善,再用其他时间补充细节。
曾经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这个理论的潜在逻辑是完美主义——只有当最短的木板被填满时,整个木桶才是完整的。但是今天,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这个理论。
在职业规划中,最好的能力策略是:一专多能。“一专”就是你有一个特长,这个特长非常强大,足以成为一个职业,甚至达到专家的深度。这是我们的长板;“多功能”是指可以储备几种能力,可以一起使用,相当于木桶上长板和短板之间的木板;“少缺点”指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外部的配合,使自己的弱点通过。
用ABZ理论预测最大危机。方案备份,除了一套方案,还有一套备份方案,还有一套应对最坏结果的保障方案。
linkedln和PayPal的创始人Hoffman有一个非常著名的ABZ理论。他认为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有三个计划:ABZ计划。
a,一个项目,是你目前可以长期做下去,值得持续投入的工作。比如你现在的工作就是你解决问题的主要目标。
B计划是你应该在A计划之外寻找的新的职业机会,类似于副业。万一A计划收入中断,可以在B计划有副业继续生存。同样,万一A计划不能解决问题,你随时可以启动B计划来解决问题。
Z计划是应对最坏情况的备用计划。如果有一天,你运气不好,你的A计划和B计划失败或失败,你应该有一个能保证你生存的计划:比如你存够了钱,即使半年不工作,生活质量也不会下降。
3.定义问题:通过5W2H全面分析问题。
有时候我们不愿意做一件事,往往不是别人说的拖延症,或者是自己能力真的不行。可能我们下意识的分析判断了一下,觉得真的不值得做,或者弊大于利,没必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和精力。人如果喝水,知道自己的冷暖,来源于对一件事有自己准确的判断。
那么如何判断一件事是否真的值得自己去做呢?可以用下面的5W2H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什么:是什么?做什么?目的是甚麽?
为什么:为什么?你为什么这么做?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谁:谁来做?谁来负责?谁来承担这个负担?谁来完成它?
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能完成?什么时候是最好的时间?
哪里:哪里?在哪里做?从哪里开始?
How:怎么做?怎么做?从哪里开始?
多少:多少?完成的数量是多少?合格率是多少?费用是多少?
比如我需要解决一个问题:是继续在职场奋斗,还是全职写作。首先定义问题:
这是什么?全职写作,在我看来是一个持续高强度输出文字,通过阅读获得平台收入的职业。
为什么我要写作?因为我多年的优势,高度自律,喜欢思考,喜欢表达,喜欢分享,不喜欢工作在职场上被别人颐指气使。而且在知识经济时代,写作市场潜力无限,很多人愿意为阅读付费。而且,海阔天空,鸟也能飞。写的内容价值越大,阅读量越高,收入也越高。
谁来做——当然是我自己。其实现在已经进入全媒体全平台时代,一个人几乎要以文化公司的身份生活。我是选题、策划、取景、材料、逻辑、语言,甚至把文字改编成视频和音频的主要指导。
什么时候——首先要确定基础积蓄可以保证全职写作前期的冷启动。保证一年的写作收入不够应付各种开销,需要有原来全职工作的积蓄。当然看似一年,其实是按照高强度写作来规划的。
此外,写作需要稳定的输出。现在除了手机,还有平板和电脑。灵感来了,随时随地都可以写。而且一个平台有图文、问答、微头条、专栏、视频、音频、直播等等。而且网上还有很多类似的写作实现平台。注册多个账号,在多个平台发展,就有多份收入。
怎么做——除了顶级的阅读计划、素材计划、写作计划、平台开发计划,遵循输出带动输入的规律,以写作带动阅读,同时提高认知,就可以实现多重目标。
做多少——写作和阅读密不可分。比如按每周3篇计算,每篇3000字。你一年至少需要写150篇文章,总字数要达到。因为全职写作收入不固定,收入只能超过原来的全职。
4.经验技巧,参考已有案例。
基于经验的策略往往来自于个人有限的经验总结,包括别人的经验和自己过去的经验。
第一种是经验-技能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往往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够在我们处理具体问题时提供思路和启发。
比如我们常说的“人生不只是为了现在,还有诗和远方”“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现在”“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天才是1%的天赋+99%的汗水”“漂亮的皮囊是一样的,有趣的灵魂却是万里挑一”都可以作为思考的参考。
这种别人总结的案例经验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但根据之前5W2H对问题的分析,问题是千变万化的,所以不能完全照搬,先用那些固定的经验,只能参考。
“人生不止眼前,还有诗和远方”激励我们拓宽职业选择,追求理想职业。但也可能因为缺乏规划而脱离现实的可能,追求不切实际的理想可能会碰壁。
“不听老人的话,前面有苦难言”。你的长辈或者前辈的话一定正确吗?在生活中,有些人从小对老师百依百顺,从来没有自己的主见。当他们真的遇到人生重要抉择,长辈束手无策时,往往会盲目选择,造成挫折或失败。
这几年保守批评的心灵鸡汤,就是这种片面的经验总结。
因为这种简单经验的限制。因此,有必要采用更精确的方法。
5.模型工具,使用过程模型来提高效率。
前面介绍的定义问题的5W2H方法是一个模型工具,包括智能规划原理、SWOT分析模型、GTD时间管理法、四象限原理、Johari window等。它是基于大量经验总结的大样本、大过程。标准化和简化许多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市面上流行的类似麦肯锡工作方法的方法论书籍也属于这一类型。
比如SWOT分析,也叫形势分析,是一种能够客观、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实际情况的方法。通过分析问题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通过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有机结合,认识到问题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从而制定计划。
SWOT分析可以分以下两步进行:
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们可以用一张纸的左边列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包括性格、技能、经验、人脉、资金等。越多越好,并按重要性排序。把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列在纸的右边,越多越好,也要排序,这样才能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清晰的认识。
进行行业分析和职业研究。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选择自己喜欢的有“钱途”和“前途”的职业,选择一两个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和职业,研究他们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列出我们最希望达到的目标,比如职位、薪资、技能、个人价值,通过这些目标激励自己,制定五年工作计划,让自己成为行业内“专家”级别的人物。
6.学科原理,探索问题背后的规律。
分析数学、物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或运筹学的原理,用科学的方法验证以前固定的经验和模型工具,如长尾理论、锚定原理、进门效应、蝴蝶效应、首因效应、光环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等。,是经过科学方法验证的规律,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认知规律。
例如,复利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此产生的财富增长被称为“复利效应”。复利效应是指当资产收益率以复利计算时,经过若干期后,资产规模会超过以单利计算的情况。在复利条件下,资产规模随期数呈指数增长,而在单利条件下,资产规模呈线性增长,因此复利的总收益在长期内会大大超过单利。
简单来说,如果一个人每天能提高1%,一年后他的能力会提高38倍。相反,如果他每天下降1%,一年后,他所有的能力都会消失。这就是背后的复利效应。
具体来说,如果选择阅读、写作等认知提升活动作为职业,也会产生持续的复利效应。
7、全景思维,了解根本规律。
全景思维是一种宏观哲学的理性思维方式,如增熵思维、进化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依据。这种思维模式视野宏大,高度抽象,也具有战略性和高度概括性,影响着我们的认知信念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比如最近很流行的自媒体写作。为什么很多人辞职全职做自媒体?
这里的深层逻辑是把自媒体写作当成一个新的职业,当成一个像程序员、推销员一样的正式职业。进一步研究,写作这个职业满足了人们在物质富裕之后对精神幸福和灵魂自由的需求。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在公司处处受挫,但在写作中却可以自由驰骋,自由表达,甚至收获大批粉丝,体验到深深的满足和尊重。
从经济规律分析,如果作者写的文字与读者产生共鸣,甚至与读者的灵魂产生碰撞,那么这类文字对读者的价值越大,阅读、转发和收藏的价值就越高,相应的读者和广告主也更愿意为其付费。
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写作时代,它将进一步升华我们的认知,进入认知时代。
这样就可以推导出好文章的标准:那些深度解读读者心理、切实提供思考角度、帮助读者解决问题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那些鸡汤自封,完全卖座,华而不实,被空捏造的文章,也许会繁荣一时,但随着读者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还是会被读者的眼睛看穿。
很多自媒体大小的教训一直历历在目。
经验、模型工具、学科原理可以让我们走下去,但全景思维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更久。
总结:
愚者在问题面前看到壁垒,智者在遇到问题时想到认知突破。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让我们历尽艰辛,但最终,那些经历过的问题,必将成为我们最强的认知。
这七个提高解决问题的认知理念是我们成功的机会。
不断升级迭代认知,我们的能力也会升级迭代。
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选择的目的地,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了最终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