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穷,谁愿意,今天见面可以不付酒钱。也许是对人际关系最好的祝愿。作为群居动物,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生活在各种圈子里。
路很长,而且是在修远,所以我会上下颠簸。在心理学上,也是判断一个人社会功能健全与否的重要标志。对人际关系的探索也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话题。
就在刚刚,一位网友向舒东静抱怨了人际关系中的烦恼。他认为,在人际关系中,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所谓改善关系,不过是增加彼此的利用价值。所以,当他对别人不友善的时候,他真的懒得去修复和改善关系。
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的时候,舒东静并不认同,甚至本能的反感,试图找到反驳的依据。但是细细品味之后,突然发现现实真的像他说的那么骨感。
无论是社会心理学的社会交换理论,还是古今中外对人性的探讨,似乎都在向人们揭示,人类乃至生命在本质上都是自私自利的。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如果一个人还没有背叛你,那只能说明让他背叛你的筹码不够高。这些令人绝望的所谓真相,总是带给人一种彻骨的寒意。
那么,人类真的就这么没救了吗?从某种意义上说,上面提到的都是真的。然而,这并不是全部的真相。
无论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还是沃森的环境决定论,都向人们证明了,除了本能,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
想象一下,一个无知的婴儿绝对不可能理解什么是伤害,什么是背叛。我们不会做任何伤害或背叛他人的事,因为这不是我们的本能。
人本主义代表罗杰斯认为,所有人的恶行的根源都是贫穷、疾病、灾难等负面事件造成的创伤。这样的恶,就像病毒一样,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不断传播。
年轻的时候,舒东靖在影视作品里看到警察抓坏人的桥段,觉得一切都应该是这样的。后来年纪大了,想到法律的威慑作用,让很多人不敢轻举妄动。现在突然想到,这可能和病毒隔离措施是一个道理。
一位哲学爱好者曾对舒东静说过这样一句话:太阳再亮,如果不被黑夜衬托,也会黯然失色。再精致的花,如果没有绿叶和泥土的衬托,也不过是一抹色彩而已。
试问,在一段感情中,如果没有一方的信任,另一方怎么可能背叛?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甚至有很多面。如果你相信每个人都唯利是图。好吧,你的想法是对的。但如果没有真善美,那么唯利是图的定义在哪里?
孔子主张每个人遇到问题都要直报冤屈。但是,伸冤还手,不代表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一脚。而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用平静的心态去面对问题。
就像开头提到的那个朋友,别人没有对他表现出善意,真的很遗憾。但如果不因此而改变,只会导致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