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了《心经》中“无我”的概念。我们说“无我”,不是说我不存在,不是说我没有我,不是说我没有出生,也不是说我死了。
真正的“无我”是指,首先我是存在的,但没有一个永恒的自我,就不可能有完全独立的自我。“我”的概念是多变无常的,指空性自我,或称无我之人。
“无我”这一概念在心理学意义上具有强大的认知能力。可以是心理自愈,对于有心理问题的朋友可以进行自我心理治疗。
在本文中,为什么“无我”的认知会让人具有心理自愈的能力?为什么能让人的心理变强?
从四个方面介绍:
第一,减少自我依恋
首先,知道“无我”或者对“无我”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会减少“自我依恋”,也就是自我依恋。
如果我们能仔细观察,所有关于“我”的烦恼和痛苦都是由自我执着引起的。
减少“自我依恋”会减少自我束缚,减少内心的痛苦,让自己的内心更加放松,获得更多的自我轻松感。
以抑郁症为例。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自我依恋少的人,就像我们平时看到的大大咧咧的人一样,不容易得抑郁症和心理疾病。
反而有些人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别人的评价,自己的表现。别人喜欢我吗?你在夸我吗?其实这些都是坚持,就是自我依恋,自我依恋,自我表现,自我评价他人。这些被称为“自我依恋”。
他越是“自我执念”,内心的束缚就越多,越是不放松,就越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冲突,这也是导致抑郁症的一大心理原因。
另一类比较轻松随和的人,也就是“自主性”比较少的人,反而不会引起心理冲突,不会轻易得抑郁症。
其他的例子,比如我们看放风筝的时候,如果放风筝的人只是一味的抓着风筝的线,风筝就飞不高。有一定的技术在里面。如果线放得合适,放得越多,风筝就会飞得越高。抓住线可以比作一种坚持。然后,越坚持,飞的越少。
减少内心的“自决”会让心理更强大。比如在一些重大的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越是紧张,越是执着于成绩和结果,他的表现和表现可能就越不尽如人意,得到的预期成绩也就越少。这就是“自决”的负面效应。
知道“无我”之后,减少“自我依恋”,自然会让你放松,让自己放任自流,自然会增加你的心理能力。
第二,减少外部依附。
所谓外在就是我有的,或者说我有的。
那么,无我的认知不仅可以减少“执我”,还可以减少外在的执着,因为一切外在的东西都离不开“我”这个中心,从而减少各种外在的东西所带来的烦恼。
第三,增长智慧
无我,即性意义上的空我,《心经》所说的“空”其实是一种智慧,也叫空性智慧,也叫空正见,是一种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所以,当你意识到自己没有自我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点点空的性洞察力。
这种观点可以帮助人们做出积极正面的选择,找到正确的时间,选择正确的方向去做事。
显然,有了这种智慧,一个人的心理能力,包括做生意的外在能力都会增强,“无我”的认知也会增加一个人的积极情绪。
比如,一个人在黑暗的房间里看到一条蛇,他会非常害怕,因为他害怕蛇,他再也不会进那个房间了。
这时候如果你走到家门口,打开灯仔细找,才发现那只是一根绳子,有点像蛇,但不是蛇。这个人把绳子错当成了蛇,所以他非常害怕。这个时候,当你知道了真实情况,就不会害怕了。
要体会到无私和空性,就相当于发现屋子里没有蛇,只有一根绳子。
能够找到事情的真相,意味着增加智慧,清除本不该存在的恐惧。
第四,增加积极情绪
上面这个例子,当你发现真实情况的时候,你会本能的告诉那个人,其实没有蛇。叫他去家门口,开灯,让他自己看,告诉他那不是蛇,只是一根绳子。没什么好怕的。正常人都会这样。
这种现象叫什么?这叫慈悲心,就是你看到事情的真面目后,会告诉别人事情是这样的,而不是他所想的或者误解的。你很自然的告诉他真相,让别人免于恐惧。这种行为叫同情心,是一种天然的积极情绪。如果知道事实的真实面目,每个人都会这样做。
但是,如果你不理解,没有在屋子里找到绳子,你也会认为屋子里有蛇,你可能会有和他一样的恐惧。
就是在实现了这种“无我”和“空性”之后,你可能就有了一种能力,产生积极情绪的能力,让自己和他人从恐惧中解脱出来的能力。
以上四个方面其实是“空性”和“无私”的智慧,会减少。在我们减少了内在的“自我”和对外界的依恋之后,我们会增加智慧和慈悲心。
那么,实现了“无我”意义的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在别人眼里,意识到一点点“无我”的人,会比以前能力更强,信心更足,觉得自己好像没有了束缚,生活安逸,很有人情味,做事容易成功,乐于助人。这样的人,当然不会有什么心理疾病,他会成为一个很有魅力的人,甚至是一个很成功的人。
如何增加“无我”的意识,后面会继续介绍。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