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心理咨询师缺口那么大但同时心理学专业的人很难就业

核心提示这个问题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中国心理咨询师缺口那么大,但心理学专业的人很难就业,主要是因为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咨询师区分不是很细。虽然表面上大家都叫“心理咨询师”,但是是有区别的。不是所有的“心理咨询师”都是“心理咨询师”。这句话比较拗

我想把这个问题介绍给你。为什么我国心理咨询师缺口这么大,心理学专业的人却很难就业?主要原因是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咨询师分工不是很细。虽然表面上大家都叫“辅导员”,但这是有区别的。

不是所有的“辅导员”都是“辅导员”。

这句话很别扭,可能很难理解,但我想表达的是,不同领域的辅导员职责不同,职能不同,工作方式也不同。即使都是辅导员,工作上也大相径庭。

比如学校辅导员。学校的咨询师主要有两个工作:行政管理和心理咨询。行政是与日常统计、账簿、报表相关的工作;心理咨询是指对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

严格来说,学校辅导员很难做心理咨询,主要做“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身份比较复杂,通常有两种身份:行政和专业。辅导学生往往会导致双重关系的问题。

所以学校辅导员在开始辅导的时候会有很多问题。伦理和法律问题不明确,会冒很多风险。

我之前在回答里讲了一个新闻。某学校心理老师做心理咨询,学生向老师表白,老师拒绝。然后学生跳楼自杀了。心理咨询师遵循了伦理道德,工作上没有过错,但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最后被学校开除,损失20多万。

做一个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和老师,除了心理学,还必须了解教学管理的经验,否则仅仅做心理咨询很难把事情做好。

除了专门的学校辅导员,还有一个独特的辅导员群体,政府辅导员。严格来说,这些心理咨询师并不是纯粹的“心理咨询师”。他们也有多重身份。可能是政府工作人员,社工或者其他机构的重要岗位。

像我,就属于这一类。我是社区和政府管辖的,也在事业单位工作。我平时做很多政府工作,在养老院、福利院、社区矫正中心等部门工作,会涉及很多政府内容。

要写报告,做评估,做档案,跟踪记录每个人的心理状态;

做行政工作,联系政府各部门,安排事情;

参与会议项目,统筹安排政府任务,做好人员组织管理工作。

在政府系统中,心理咨询师本身会有“一专多能”,开始工作时会有双重或多重关系。

比如,对于社区矫正的对象,要做辅导。咨询结束后,你必须去他们家拜访。平时要做集中教育和心理疏导,一个人承担很多责任。在这种背景下,心理咨询师不仅做心理咨询,大部分时间还承担着心理咨询以外的很多任务。

所以,具体来说,政府和社区里的辅导员都不是纯粹的辅导员。他们与其说是辅导员,不如说是政府工作人员,这符合他们的定义。辅导员的身份只是他们的工作之一。

那么,怎样的心理咨询师才是真正的心理咨询师呢?在校外辅导中心工作的专职心理咨询师。他们不做培训,不做教学,就是只做心理咨询,个人体验和督导,必要的时候搞团体咨询。这种工作是纯心理咨询师身份。

而国内心理咨询行业并不完善,心理咨询师的身份体系建设也没有明确的分类。法律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内容和分工也不是很细化,导致我国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的尴尬。

说你学校老师是心理咨询师,做心理工作,但是很多时候做不了心理咨询;政府心理咨询师也有这个属性,但他们做的工作大多与心理咨询无关,是因为行政要求而不得不做的。任务来了,领导有要求,只能硬着辅导员的头皮去做。

至于会不会出问题,谁也不知道。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如果你做得好,你会得到奖励。做得不好,责任自己承担。

在这个问题上,我非常希望国家能把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划分的更细一些。对于这个群体来说,辅导员在政府、学校、司法部门、公安部门等的工作职责。都有明确的定义。只有分类更加细化,大家才能更加了解我国心理咨询师这一群体的现状。

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咨询师都像电视上演的那样坐在咨询室里,这和中国的国情有很大的不同。从目前国内的经济水平和国民意识来看,要实现像西方那样每个心理咨询师都在咨询室工作,是不现实的。

做好分类,明确每个专业的内容特点,把心理咨询师的群体分类清楚,对就业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让大家知道我想做什么心理咨询师,然后在求职的时候有针对性的参与。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