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一个人的最快方法是让他无所事事."
“废除一个人最隐蔽的方法,就是让他忙得没有时间成长。
我是2016年认识Leo的,当时在同一所大学。大四的时候准备考心理学研究生。偶然在一次微信分享会上听到他参加Anki考研的经历,惊叹于他对技术工具的应用。可以说“君子生而无差别,善在事假”。
于是我马上约好了,把他当我的老师,在他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科学规划考研时间,如何和Anki一起记笔记,如何利用业余时间复习记忆。
转眼间,就到了2019年。工作快三年了,也是兼职的心理学二年级学生。Leo让我写如何在工作场所使用Anki。拖了半年,终于在今年中秋假期写完了这篇文章,算是年中复盘。
回顾过去的三年,工作和学习几乎是生活的全部,是天平的两端,Anki是连接两者的线,是天平的支撑点。
01
—
读研是一个未完成的心愿。
由于我本科是免费师范生,按照培养计划毕业后要回原省份任教10年。毕业的时候真的觉得老师不适合自己,所以选择了违约。但是免试老师已经没有考研资格了,大三不能考研。16年跨考,只是边备考边兼职。Anki是当时碎片化复习的主要工具。
结果,第一次测试的结果令人满意,但第二次测试由于一些因素而失败。17年开始工作,我不想把自己辛辛苦苦复习的十几门课扔掉,所以利用业余时间保持复习的节奏。那一年,我报考了复旦的全日制心理学。我试过了。结果初试还是差十分。正好母校有兼职名额,18年我就回母校了。
考研时用的专业书现在想来,你为什么这么执着的要读研?我认为答案来自四个方面:
1)换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
我的本科专业不是我自己的意愿决定的。经过大学四年的摸索,找到了自己的专业方向,就像一件未竟的大事。好奇得出圆满的结论,为自己的喜欢买单。
2)通过考研夯实基础。
接近“喜欢”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看书,或者参加培训,但如果想在某个领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得到社会的认可,拿个学位更有说服力。根据一万小时定律,考研时啃下的厚厚一叠枯燥的专业书籍,考研时近距离聆听行业大师的教诲,可以接近一万小时,让你的基本功更加扎实。
3)不断学习。
之后和校园相比,整个环境变化很大,很难坚持学习。在职研究生人像五天一次在象牙塔里充电,能在实践的洪流中停下来想清楚。学习的状态可以带到工作中,接下来的五天充满期待。
4)工作福利
研究生学习的专业不能完全脱离工作内容。我会尽量选择与工作相关的课程和研究方向,比如用户体验、创新产品设计、创意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工作的困惑和迷茫,在理论上是可以证明和解决的。同时因为是兼职性质,学员都是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士。学院还会安排各种校外行业的大神来讲课,跟他们学习的机会特别难得。
02
—
左手职场
说到Balance工作的一端,我正式入职已经两年半了,这期间的投入和奋斗恐怕只有我自己知道。
总的来说,上海的中小型科技公司是焦虑的,因为他们总是面临着未知的风险和挑战。虽然作品的技术含量不高,但是走在前列。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参考,也没有专家指导。千变万化的市场要求工作内容也要时时变化。敏捷团队要求个人专门做一件事,做多久,哪里需要弥补。
对付焦虑的唯一方法就是快速学习。对于我们这些刚踏入职场一两年的人来说,很少有准备好的时候:本科专业与工作内容无关,工作的学校也不教,入职时说的好的培训也只是简单的产品培训,指定的老师爸爸也不一定履行职责。快速学习是快速成长的充分条件。
Anki中关于职场的记忆库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一直和利奥保持联系。无论是工作之间的快速学习,工作之余的备考,还是在职考研的过程中,Anki都会作为做笔记和记忆的主要工具。
1.关注行业动态
做你所做的,爱你所做的,首先要体现在你对这个行业的理解上。无论什么职位,保持对行业趋势的警觉观察对现有的工作和未来的机会都是有益的。
入职不久,我就用20页的行业竞品调研,梳理了行业和主要竞品。有了大概的轮廓后,在微信官方账号关注行业主流媒体和竞品,实时掌握行业动态。
遇到重要的融资事件、国家政策、专家的趋势分析以及前瞻性、创新性的新产品,我会通过微信一键转发或者网页一键剪辑的方式保存在Evernote里,定期整理Evernote里的信息,提取出特别重要的需要记忆的信息,添加到安立的笔记里。刷完碎片时间,我会不自觉的去回忆。
Anki记录的技术前沿这样做的好处是,在与同行、同事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提取重要信息,如数家珍。
2)发展专业技能
刚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公司会考察你的学习成绩、校园经历、思维能力、价值观等。只要你聪明肯学,一般可以先拿个初级职位,慢慢培养。
工作一年后,你在公司的地位和优势逐渐确定,同事对你的印象也就固化了。在这关键的一年,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变得非常重要。从此,一个人要靠这个专业技能的“标签”在职场生存。
Anki中《如何用设计思维创意教学》的笔我自费参加了设计思维的工作坊,同时把能找到的关于设计思维的书籍都彻底看了一遍。我对这套理论和工具进行了修改,并应用到创新课程的活动设计中,通过改变课堂过程,帮助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从而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3)扩大舒适区。
温水煮青蛙的实验告诉我们,我们不能一直待在一个自己舒适安逸的环境里。“舒适区”这一心理学概念主要描述了人的一种心理安全边界。“舒适区”理论发展了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三个区域,认为人要跳出“舒适区”,在“学习区”学习,努力把学习区变成舒适区。
能力圈模型在处理过一些项目后,我深感在项目控制、资源配置、人际沟通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这时,具体业务成了我的舒适区,项目管理成了我的学习区。利用宜颜的暑假,我报名参加了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资格认证备案。
除了学习完整的模块。作品中会有很多琐碎的想法或灵感。我不想被遗忘,我会一直把它们加到Anki里。有时候是领导发人深省的话,有时候是同事善意的提醒,有时候是做错了事不能后悔的教训。虽然这些都是零散的,甚至是一些小细节,但是在职场上体现专业性是很重要的。
03
—
右手校园
学习方面,几乎每门课都有相应的考试或论文,学期结束和本科一样紧张忙碌。每次上课我都会打开Evernote,添加康奈尔笔记的模板做课堂笔记,然后课后把笔记的重点部分和结论部分放入Anki。关于康奈尔的笔记方法,在“
数字时代的学习路径和工具
》中详细提到。
印象笔记中的课堂笔记课外阅读和考试复习的过程和考研差不多。平时练好基本功,考前是大复试。边工作边学习的状态决定了考前的复习时间是不完整的,Anki可以很好的完成碎片化的记忆。记忆部分在“给你一个记忆神器,你可以记住所有知识”中有详细介绍。
Anki中的人格心理学考前笔记04
—
时间分配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同时工作和学习,合理分配时间很重要。虽然工作和学习是天平的两端,但也不能一直保持水平。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学制三年。他们周六早上8点到晚上8点半全天上课,周日看文学,做作业。有时候他们周末需要加班或者出差,所以不能上课。不重要的加班我会尽力协调,工作日补回来;真的很重要,我会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平日里让同学帮我记录,补回来。我会把工作中需要集中的技能尽量安排在寒暑假。上半学期,重点可以放在工作上,加班加点,多学习;下半学期把重心转移到学习上,尽量把下班时间和周末都留给学校任务。
Anki笔记是在一个完整的晚上或者周日录入的,复习时间是碎片化的。班车上、地铁上、午饭后都可以用手机刷卡;上班前或下班后都可以在电脑上刷卡。
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审卡,我把电脑的用户名和头像都改成了Anki,这样一打开电脑就会有提示。久而久之,打开Anki刷一下就成了习惯。
电脑开机的查看Anki提示05
—
摘要
回顾这三年,职场和校园的经历让我觉得充实而丰富。我像植物一样,慢慢地吸着水和养分,渐渐地越来越深,越来越重。外部世界在变,我们也在变。不变的是学习的欲望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