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是什么心理?
我们和别人之间总是有无数的联系。在人际交往中,有的人迈不开交际这一步,一开口就能聊得来,有的人似乎天生就是“外交官”。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异,是因为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差异。当我们懂得运用心理学的规律,掌握了谈话的艺术,人际交往就可以游刃有余了。
人际心理学是一本应用心理学的书,教我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本书梳理了社区活动中人们的言行特征,深入剖析了各种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并针对诸多人际关系问题提出了简单易学的解决方案。
书中提到的五个心理定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掌握这五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
1.首因效应:良好的第一印象赢得未来。
第一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两个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对彼此的印象会对他们后来的交往产生影响。
第一印象真的那么重要,能对两人以后的关系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吗?
在日常交往中一定要注意第一印象,尤其是初次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在相亲、面试的过程中,更要注意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的形成主要靠言行、面部表情、衣着等。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性格特征。初次见面时,一句热情的问候,一个甜美的微笑,一件得体的服装,一个优雅的姿态,都能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且这种良好的印象会一直保持下去。
因此,在交友、求职、谈判等社交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首因效应,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为以后进一步的深厚友谊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时候去求职面试,总会碰壁。怎样才能加深第一印象,获得理想的工作?一个新闻系的应届毕业生在报社应聘的时候有点脑子。
当他申请一家报纸的工作时,主编说他已经连续三次被拒绝了。他不需要记者,不需要校对,现在我们什么都没有空。
一如既往,他笑着说,那你一定需要这个东西。然后他机灵地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录用”。
主编看了看牌子,被他的坚持逗乐了。他笑着点头说:“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在我们广告部工作。”
这个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品牌给主编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冷静机智乐观自信的表现为他赢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2.近因效应:让最近的表现更好。
在人际交往中,他人的最新知识会占据主导地位,从而掩盖了他人之前的评价。这种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在整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获得的信息对人们认知的影响远大于之前的信息。
近因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卢辛斯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吉姆印象的实验。
卢辛斯写了两段文字来描述一个名叫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第一段把吉姆描述成一个热情外向的人,而另一段把他描述成一个冷漠内向的人。
接下来,卢钦斯将把重新组合的两段读给不同的主题听。在第一组中,描述吉姆热情外向的词语先出现,冷漠内向的词语后出现;在第二组中,描述吉姆冷漠内向的词语先出现,热情外向的词语后出现。
实验结果表明,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影响更大,即首因效应起的作用更大。
罗兰曾经说过,“交朋友不是让我们用眼睛去选择最完美的那个,而是让我们用心去吸引那些志同道合的人。”最近的印象往往是最清晰最深刻的,但不一定是最全面最正确的。
近因效应提醒我们,要特别注意最近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保持自己一直以来树立的良好形象。尤其是面对老朋友,更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沟通,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出格的行为,毁了自己培养多年的深厚友谊。当你和朋友有矛盾的时候,要等你冷静下来,再坐在一起好好谈一谈,听听你的真实想法,避免多年的友谊被破坏。临别之际,给朋友送上美好的祝福。即使你们有过嫌隙,也要在这一刻冰释前嫌。
3.相互愉悦法则:多说我喜欢你,让他更喜欢你。
愉悦法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谐和相互喜欢,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也就是说,影响一个人是否喜欢另一个人的重要因素是对方是否喜欢自己。
“互惠定理”在人际交往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人往往会喜欢那些喜欢自己,能给自己带来愉悦的人。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证明人对“好话”的反应。
心理学家把受试者分成三组,让他们听另一个人对希望他们帮助的人的评论。
第一组听到的是所有的赞扬,第二组听到的是所有的负面评价,第三组听到的是褒贬不一的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虽然完全理解评论者想要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但是正面的评论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被试仍然喜欢那些称赞他们的人。这说明“好听的话”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唤起爱情。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一言一行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欣赏。对方的良好评价可以满足我们的社交和自尊,从而使我们产生愉快的感情,我们会以相应的友好态度回报对方,所以我们的友谊会更深;相反,我们也不喜欢不喜欢我们的人。
乔·吉拉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他成功的秘诀是让顾客喜欢他。为了被客户喜欢,他每个月都会给客户寄贺卡,上面只有一句话——“我喜欢你”。
就是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方法,帮助乔·吉拉德平均每天卖出6辆车,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创造了连续12年销量第一的奇迹,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我们不要小看这样一句话的作用,它能让对方知道你在想什么;如果缺少了这样一张卡片,即使你真的喜欢和感谢你的客户,他们也不会知道。
4.改宗的效果:敢得罪人,不做老好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罗德·西格尔(Harold Siegel)通过研究发现,当一个想法对一个人非常重要时,如果他能利用这个想法让一个对手改变原来的看法,同意他的观点,那么他比一个一贯的对手更倾向于喜欢这个对手。
简而言之,比起那些总是认同自己观点的人,人们更喜欢那些在自己的影响下改变观点的人。
很明显,人们和某人争论是为了改变自己的观点,让自己觉得有能力,有成就感。这一发现被称为“改宗效应”。
很多人认为,沟通应该是流畅的,精致的。他们认为,要想红,就必须是交际圈里的好人。
所谓的好人,就是在团队里混日子的人。他们的口头禅是“好,好,好”。不管你说什么,都会发出赞同的声音。
由于改宗的作用,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不会真正得民心。这种没有主见的人充其量是初步接触的对象,不值得进一步深入接触。
“嗯,这个意见不错。”“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些都是老好人李林的口头禅。不管你说什么,他都会做点什么来回应你的观点。他奉行“多栽花少挑刺”的理论。表面上对别人很好,背地里却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和做法。
刚开始身边的朋友都觉得李林很好相处,但是几次下来,大家对他都有了新的印象。交际圈的朋友一致认为,李林“好、好、好、好”的态度给大家留下了无能的感觉。
心理学家明确指出,改宗效应对人际关系影响很大,做老好人的做法在当今社会根本行不通。
相反,敢于直言并提出自己观点的人,更容易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应该忽视改宗的存在,改宗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心理。
5.错误效应:偶尔犯些小错误会让你更有魅力。
生活中经常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些各方面都很优秀、近乎完美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不太讨人喜欢;
相反,那些优秀但偶尔犯点小错误的人,却受到人们的青睐。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错误效应”,也称为“轻微缺陷效应”。也就是说,小错误可以提高有才华的人的人际吸引力,白中有微瑕比无瑕更吸引人。
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设计了这个实验:在一场竞争激烈的演讲中,有四名参赛者,其中两人天赋相当,另外两人则表现平平。其中一个天才球员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上的咖啡,其中一个平庸球员打翻了咖啡。
实验结果显示,那些天赋出众、犯了小错误的人被认为最有魅力,那些天赋出众、没有犯错误的人次之,那些天赋平平、犯了同样错误的人最没有魅力。
小李能力超群,业务能力强,但同事不喜欢他,背后骂他是机器人。他一直想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他。小李偶尔犯个错误,事情就有了转机。有一次遇险,他喝得很醉,第二天睡过头,迟到了一个多小时。
结果老板没有责怪他,同事们也开始对他微笑。他无意的失误帮助了他,也让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丰满起来,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机器人”。
让自己成为一个重要且受欢迎的人。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谁掌握了对方的心理变化,谁就能掌握主动权;谁读懂了对方的想法,谁就稳操胜券。
因此,对心理活动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读内心,分析人性,进而有效地引领人际关系的脉络,让我们成为职场、商场、亲友中有影响力、受欢迎的人。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人类的一切活动实际上都是心理活动。”
学会应用以上人际关系的五大心理效应,了解人性的弱点和喜好,巧妙处理这五大心理规律,一定能帮你赢得更好的人际关系,让你的人缘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