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就是管理他人情绪的艺术

核心提示“沟通塑造了我们的感觉,感觉又塑造了我们的沟通”,当我在《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一书中看到这句话时,有种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觉。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以为是发生的某件事直接造成了某次沟通的失败,但是却没有认真停下来去思考自己的感觉在其中

“交流塑造我们的感情,感情塑造我们的交流。”在《沟通的艺术:内见人,外见人》这本书里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有一种梦醒人的感觉。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直接导致了一次沟通失败,却没有认真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感情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书中提到了我们的很多感受,比如自信、焦虑、感恩、孤独、快乐、好奇、愤怒等。,会影响我们与他人互动的方式。当我们带着某种情绪与他人沟通时,这种情绪会影响最终的沟通效果。

我有一个朋友,快到年终了。他没有等到年终奖,而是等着HR部门劝他离职。原因很简单。归结为一句话:情绪失控。我朋友是国外一家知名大型连锁超市的客户部经理。年底业务量增加,但不幸的是,两名员工相继离开部门。

加班成了常态,朋友承认自己在外面跑了两个多月。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活,老板却一直催着任务。同时,因为他出差回家晚,妻子对他也不看好。当然,他在妻子眼里并不好看。

12月底的部门总结会上,老板含沙射影地表达对自己部门的不满,他终于忍不住了。他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直接对老板发火。“你怎么不自己拉业务?”

会议提前结束,第二天他被人力资源部面试,以不称职为由被辞退。同时,他还拿出了自己部门两个多月来非常惨淡的销售业绩,以及自己不定期的考勤打卡记录。

不管是不是老板事先安排好的有预谋的计划,但如果当时他没有客观的提出自己部门的难处,而不是情绪失控发火,也许他本可以平安度过这一年。

01每个人都需要沟通的艺术。

情绪在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或阻碍我们。正如我们经常提到的,情商,也就是情绪智力,描述的是我们理解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以及对他人感受的敏感程度。与智商相比,情商可以帮助一个人在人际关系和职场关系中取得成功。

那么什么是情绪,什么因素影响我们情绪的表达,我们需要遵循什么原则才能有效沟通,我们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沟通的艺术:看透人,看透人》这本书里找到。

《沟通的艺术:看透人,看透人》由罗纳德·b·阿德勒(Ronald B. Adler)和拉塞尔·f·普罗克特(Russell F. Proctor)合著,豆瓣评分9.1。已经出版30多年了。该书最大的特点是“内见人”、“外见人”、“见人”,涵盖了人际关系的全貌。

第五章,情感:感受、思考、交流,属于第一部分,即“见人”。《看透人心》重点讨论与自我相关的交往因素,重点介绍人际关系的本质。同时强调了自我在沟通中的作用,着重分析了感知和情感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什么是情感

什么是情感?大多数人可能会说这是一种感觉。但是仔细想想,发现感觉好像不能直接和情感划等号。那么情绪到底是什么?书中给出了全面的回答。情绪主要由四个因素组成:生理因素、非语言反应、认知解释和语言表达。

第一,生理因素。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得非常强烈时,他的身体会发生很多变化。例如,当人们害怕时,他们的心跳会加快,瞳孔会放大。当我们意识到这些线索时,它们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情绪变化的重要线索。当我们注意到情绪的变化时,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方法来缓解它。

其次,非语言反应。非语言行为会导致一些情绪状态。除了身体上的变化,感情往往是通过一些可观察到的变化来实现的,比如脸红、出汗。但是,脸红不是对情绪的解释。比如恋爱中女生脸红往往是因为害羞,但职场中脸红不一定是害羞的表现。

此外,非语言行为还可以改变我们的一些情绪状态,这有点类似于心理暗示。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有些人遇到挫折后会气馁,结果会做更糟糕的事情。而且每次遇到不开心的事,我都会刻意表现出开心,结果真的很开心。

第三,认知的阐释。大多数情况下的认知仍然是决定情绪状态的最重要因素。津巴多发现,改变他对某件事的解释会影响他的感受。社会学家把这个过程称为重新评价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理性地看待发生的事情。

比起压抑自己的感受,重新评估可以减轻你的压力,提高你的自尊,增加你的工作效率。我之前是个感性的人,总是被个人情绪左右。后来,我开始通过写作,以第三人称的视角理性分析自己遇到的事情。结果我不仅缓解了自己的坏心情,而且每次都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这与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的ABC理论非常相似,即在A和C之间,B实际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就像同一件事,我们的评价不同,结果自然也不同。

新搬下楼的四个人中,有两个精力旺盛的小男孩。有时候,在午夜,我还是会跑来跑去,尖叫。一开始,我很无聊。后来和那位妈妈聊天,才知道她老公已经出差很多年了。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宝宝,心里能量不足,想管也管不了。后来两个孩子又吵起来,我的心并没有烦躁,反而更加同情那位母亲了。

最后,语言表达。用语言表达情绪会帮助你更有效地管理它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所经历的大部分情绪都有不同的强度,因为能够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已有研究证实,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建设性地谈论情绪,这个人可能有更大的问题。同时,父母与孩子谈论情绪的方式也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导情感型父母比情感拒绝型父母更能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沟通感情,帮助孩子拥有更满意的人际关系。

03影响情感表达的因素

大多数人很少表达自己的情绪,至少很难用言语表达出来,“我爱你爱得说不出”。那么,为什么人们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呢?主要影响因素有性格、文化、性别、社会习俗、社交媒体和情绪传染。

第一,性格对情绪的影响。性格和情感表达的关系越来越清晰。比如外向的人喜欢交流,内向的人倾向于沉默。

第二,不同的文化差异也会导致不同的情绪。个人主义的北美人倾向于认为集体主义的亚洲人不够坦率,而亚洲人倾向于认为北美人太情绪化。

第三,性别对情绪的表达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即使男人和女人经历相同的情绪,他们表达的内容也有很大的不同。

第四,社会习俗和社会角色对情绪的影响。比如,在职场中,销售人员必须对客户保持笑脸,经理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售后人员必须耐心礼貌。

第五,社交媒体比面对面交流更容易。目前,社交媒体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一些不能当面说的话,现在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发给对方。但是在社交媒体上,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评论,尤其是负面的或者没有根据的评论。

第六,情绪容易被感染。主要是指我们的情绪经常会受到周围的感受影响,周围的人甚至陌生人也会影响我们自己的情绪。就像心情好开车去上班。遇到别人堵车或者闯红灯,心情难免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路怒症。

04情感表达的指导原则

那么我们如何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呢?有七项主要指导原则:

首先,确定你的感受。研究发现,情绪导向型的人一般都非常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在做出重要决策时,他们能够很好地利用关于自己情绪状态的信息。《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提到,父母要善于运用情绪引导来养育孩子,让情绪表达成为一种常态。

第二,识别感觉、说话和行动的区别。很多人活在面具里,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暴露在别人的眼前。当我们感受到某种情绪时,我们不必说出来。相反,我们应该拥抱这种感觉。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把这种感觉分享给相关的人,建设性的解决,而不是一味的压抑。

第三,扩充自己的情感词汇。我们的作品中就有这样的场景。当我们问某人感觉如何时,答案往往是“很好”、“一般”、“还行”。但是这种词汇真的能表达我们内心的真实情绪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就像你们的结婚纪念日,你煞费苦心的为对方准备了一份礼物,你渴望听到对方情绪的表达。如果对方说一句“好开心”之类的话,你真的会开心吗?

第四,分享多元感受。一般来说,我们表达的感受并不是我们经历的唯一感受。但是只表达一种感受,可能会让对方失去了解我们所有感受的机会。就像对方约会迟到了,你生气了,担心了,后悔了。如果你只表达愤怒,你可能担心的部分会被掩盖。

第五,评估何时何地表达感情。就像开头提到的朋友,头脑发热绝对不是表达情绪的最佳时机。我们说话之前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进行理性思考,然后用对方最能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要记住,有时候不表达可能更好。

第六,对自己的感情负责。你说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我们要学会为自己的感情负责,而不是总是用各种借口去指责别人。当我们说“你让我生气了”时,我们不是在为自己的感受负责。而“你忘了这么重要的一天,我很生气”,就是要对自己的感情负责。

第七,注意沟通渠道。除了面对面的交流,现在我们有很多交流渠道可以选择,比如电子邮件、社交网站、博客等等。就像第一种情况的朋友,在会上当着其他同事的面和老板交流,显然是不合适的。

如果你把这七个原则巧妙地运用到情绪管理中,你就能知道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也就是一些愤怒和被忽视,同时你也能判断自己应该表达哪些情绪。比如,相比愤怒,如果你可能被忽视,被认可,那就更容易和老板沟通。

然后想想老板最喜欢什么样的沟通,比如和老板私下沟通。同时,用负责任的方式表达自己,“当你在会上当着其他同事的面不认可我这两个月的努力时,我有点难过,觉得自己不被重视”。这就变成了对老板某些行为的不认可,而不是老板。

就像书中提到的电影《好好先生》一样,卡尔·艾伦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但大部分情感都是负面的。离婚后,他对每一个邀请都说“不”,直到参加一个咨询会,让他说“是”。经历了一场奇遇,他终于明白,生活中有时候需要说“是”,有时候需要说“不”。同时,我也明白了,只有当我们理性地思考,做出合理的选择,才是通往幸福的最佳途径。

现在碎片化学习盛行。《沟通的艺术:内见外见》是一本系统阐述人际沟通的书。虽然是一本关于传播的教材,但里面有丰富的阅读材料,尤其是很多流行的美剧、电影、真人秀都与传播有关。

无论是我们静下心来沉浸其中进行学习,还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或者是看一些作者推荐的热门美剧、电影、真人秀,都可以帮助我们获取传播知识,提高传播能力,成为真正的见人、见人、见人的传播大师。

作者简介:80后职场宝妈米妈,用爱陪伴孩子,分享育儿过程中的各种乐趣。

主要参考书:《沟通的艺术:看透人和看透人》,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洛克托著。2019年6月第8次印刷,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后浪出版公司选登。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