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有一首歌叫《成长的孤独》,每次听这首歌都感慨良多。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难交到知心朋友,而更可悲的是,青梅竹马也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越来越淡。
其实不管是儿时的玩伴,还是职场上的“并肩”朋友,总有一天会淡化。
1989年,心理学家布考斯基和霍查提出了分层友谊模型,该模型从三个层次评估我们的友谊:
双向情感关系:两个个体之间是否存在双向积极的情感关系。友谊的范围:相互认可的朋友数量。友谊的质量:朋友提供的社会支持、陪伴和娱乐,即亲密关系。心理学家指出,友谊发展的最后阶段是亲密度越来越低。简单来说,以前的友谊再好,也会渐渐淡去。
在《故乡》中,鲁迅先生描述了如下情景:
“啊!润土兄弟-你在这里?...... "然后我有很多话想喷出来:角质鸡,跳鱼,贝壳,贝壳,......但我总觉得自己被什么堵住了,只是在脑子里打转,吐不出来。他停了下来,脸上的表情看起来又高兴又悲伤;动动嘴唇,却没有沉默。他的态度终于变得恭敬起来,他清清楚楚地喊了一声:“先生!...... "我似乎打了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有一道很深的屏障。我也不会说话。
这也是我们职场友谊的最终结局。
心理学上有一种暴露效应,也叫多视角效应,意思是我们会更倾向于自己熟悉的东西。单纯的经常出现在我们面前,就能增加彼此的好感。
遇三情,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和同事产生情感上的联系,因为我们在同一个公司,做项目的时候目标一致。我们通常一周五天见面超过8小时,但不像情侣,很容易发展欣赏彼此的深厚感情。
但是一旦两人不在一个公司,甚至不在一个部门,因为工作和生活的交集减少,感情也会慢慢淡化。
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曾写道,“人类首先存在于环境中,我们不能脱离环境。环境塑造我们,决定我们的可能性。”
一个人所处环境的塑造不可小觑。很多小时候的玩伴,长大工作后,因为环境改变了一个人而觉得陌生,对方也不再是以前的玩伴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交集的时候,就会没有共同点,谈的话题越来越少,亲密感越来越少,陌生感越来越强。
很多异地恋的情侣都觉得感情该结束了,这时候双方都觉得没什么好谈的了。那种关心无言的冷漠,那种没有共同经历的隔阂,会把双方越推越远,直到最后形同陌路。
岁月在变,彼此在成长,感情在褪色。虽然让人觉得难过,但只要彼此都曾活在对方的生命里,也曾有过彼此争斗和争斗的岁月,那么我们就对得起自己生命中的这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