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金三银四」求职季,转眼间三月已结束,你找到好工作登上人生巅峰了吗?
如何抓住仅剩一个月的黄金时间,快速获得最心仪的工作?求职有套路,在摸爬滚打经历了三次求职后,一些心得与君共享。
懒人目录
花最多的时间做职业规划投资有风险,跳槽须谨慎最大限度地寻找求职机会最后的鸡血花最多的时间做职业规划
对于一直在创业公司高级打杂的我,什么都得干,什么都能干。所以身处职业分叉口,选择自然也多。我是要去做技术类型的产品经理,还是做执行的媒体运营?
在我开始海投简历之前,我把自己关在小黑屋,以写论文的姿态开始了自己的职业规划: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1.我想做什么?
我想做什么?我先询问了有经验的前辈,尽管前面分析了各种利弊,但他们给的结论都是:「单身狗比较适合做运营……」,所以我开始转战各种求职 app,找寻相对客观的资料。
热招职位五花八门,也有不少招聘网站会定时推出招聘市场的分析报告,但在茫茫职海之中,能随时给出指导建议的产品实在不多。对比了几款招聘 app 之后,我们在领英找到了一项颇具实用性的功能——职业指南。
众所周知,领英是一款基于人脉推荐的职场社交产品,因此大量实时详尽的职场信息,是领英相较其他求职 app 的独有优势。基于这些职场数据,领英把主流的互联网职业分成了八大类,并为每个职位制定了全面的数据指南。
那么,这份求职指南有什么特别之处?
不像网上 10w+的「爆文」,没有主观的个人色彩,也不会末尾急转弯来个广告,而是透明、全面、用有依据的数据,为你的求职导航。
指南里包含了工作内容、岗位须知、技能需求、薪资行情、晋升空间、入行攻略、行业概况等全方位的数据。
这些数据有什么用?接着往下看吧。
在选择从事产品经理还是运营相关的工作,我参考了「薪酬水平」和「行业规模」数据。虽然产品经理的薪酬水平更高一些,但是自己能拿多少钱多少心里还是有数的,而这个薪资水平也符合我自己的预期。
▲ 左运营右产品经理
在选择要去哪个城市发展,要投身哪个行业时,我参考了这些数据。
以运营来说,8 % 的职业都是与互联网相关的,而公司规模也主要集中在 1000 以上的大公司,以地区来说,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
综合分析下来,不管是理想工作地区、职业发展前景,还是个人工作经验的趋向,我最终选择了运营这个方向。
2.我能做什么?
搞定了想做什么,接下来就是我能做什么的问题了。我把求职准备分为了「应试」和「个人提升」。「应试」的部分,我随身揣着「小抄」,在各大求职方向的 app、公众号寻找能够征服 HR 的满分答案。
但在看干货文章的时候,我发现基本上的套路是:前半部分都是在说求职难,后半部分就是花式打广告。所以,我更建议直接在垂直的、内容质量有保证的平台学习相关技巧。
在完成小抄的过程中,我会到领英去刷一下「职场问答」。
在这个纯职场的真实问答里,没有广告,没有水分,你可以看到面向求职新手的一系列送命题或者是职场老狗呕心沥血分享的防坑指南,时不时还能发现大企业 HR 的「现身说法」。
除了「职场问答」可以提供一系列干货外,领英的「职业指南」同样诚意满满,而且还贴心考虑到想要转行、跳槽的职场人。
领英大数据显示,在平台上 148 个细分行业中,超半数行业中有 20% 以上的从业者打开了「隐身求职」寻求跳槽的机会。我身边也有一些准备跳槽和跳槽成功的朋友,他们反馈「跳槽一时爽,对应的坑也有不少。」
跳槽就是奔着更高的职位,更多的薪资。常见的操作就是和猎头公司联系,但是对于新职位的好坏,他们少不了添油加醋。
所以,我更建议自己动手,做好市场调查,最大程度地降低跳槽风险。
投资有风险,跳槽须谨慎
1.要留还是要跳?
在决定是否跳槽时,晋升空间是一个很大的考虑因素。
「我在熬半年可能就能升经理了,这个时候走有点尴尬。」「跳到新公司降职了,但是人员比较精简,晋升机会也大很多。」这些都是跳槽者会遇到的顾虑,单凭猎头、HR 的参考意见显然不够客观。
所以,我还以领英的晋升路径和平均晋升年龄作为参考:
以运营来说,从初级职员到高级职员大概需要两年的时间,从高级职员到经理需要大概三年的时间。假如你已经在初级职员的等级深耕了三年多,但是公司并没有给你足够大的舞台,那么跳一跳是个不错的选择。
除了跳槽,领英也考虑到了转行人群的需求,通过大数据整理了不同职业从业者的转行去向。例如运营转行后更多的是走向商业策划和项目管理。除此之外,我还在平台勾搭了有相关转行经历的专家。
2.薪资大公开,你能拿多少
接下来就是钱的问题了,每次面试被问到「你期待的薪资是多少,你觉得为什么可以拿到这个薪资」的时候,脑海中总是一片空白:说低了亏死,说高了又有点心虚。
如何计算期待薪资并成功说服 HR?有一位知乎大牛给我们分享了他的方法:
了解薪酬架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期权、股票、涨薪频率、晋升、培训、休假、考勤、加班、其他福利等机制,计算预期薪资,然后以前一份工作的薪酬水平、个人预期的涨幅要求,同时表达自己对入职岗位的价值和匹配度来说服 HR。
不过,在你经历几场面试下来,你会发现不同公司的薪酬架构各有差异,而且 HR 还会和你打起「太极拳」:
「这个会看你的绩效决定,不同季度不一样。」「我们会在试用期结束后,根据你的表现再做评估。」在网上查询相关资料的时候,也经常拿到一些「不可靠」的数据。
考虑到薪资这些敏感数据获取的难度以及准确度,领英职业指南首次公开了八大职业40种岗位的薪资范畴,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年薪范围、薪酬中位数等等,比较不同职位的薪资待遇。
了解这些有利于你考量跳槽岗位的利弊,也能在你面试时有个更充分的薪资谈判要求。
最大限度地寻找求职机会
寻找更多的求职机会,是我在第二阶段做的事情。不可否认,人脉资源是职场中重要的竞争力优势。
「任何两个人建立一种联系,最多只需要六个人」,六度人脉理论在求职时,同样适用。
如果可以通过关系找到心仪工作的员工,获取内推,是一个可行的捷径。这也是领英致力于职场社交的重要原因,利用裂变,挖掘更多潜在人脉资源。
通过添加联系人,完善个人信息,导入通讯录,我找到了很多「失散多年」的校友、朋友。在平台内叙叙旧聊聊天,询问对方公司的一些招聘情况,争取内推机会,感觉是在对的地方做对的事情,毫无违和感。
除了社交圈的职场人士之外,这里也汇聚了 500 强企业的专员、高管,甚至还有 HR。
在求职的过程中,在简历上写上「感谢阅读」,在自荐信留下彩虹屁,这些别人「传授」的小心机,无非都是想要在茫茫求职者中脱颖而出,给 HR 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能够主动出击,直接和 HR 交谈,绝对会比一张枯燥简历来的有效。
在领英,我可以跳过一切无效的对接,直接和 HR、猎头沟通,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向 HR 展现个人魅力。
最后的鸡血
如何在求职长跑上保持节奏?「瞄准」目标出击,从职业规划到个人成长,每一个步骤都是在考验求职者的心态和处理能力。
善用工具、善用人脉、占据主动,是我在长跑路上找到的小捷径。你还有什么高效求职方法吗?欢迎分享。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