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海山街道社工站于2019年7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2020年11月,海山街道社工站完成服务场地升级改造,以“山、海”意形为设计元素,通过引导居民参与空间营造,打造了危机干预与个案转介中心、社会工作研究室和老年人服务研究室、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基地、志愿者与社会组织创新培育基地等多功能服务场地。在服务过程中,海山街道社工站总结出了“三位一体”“1+4+N”多元协同的社工站建站经验。
一、社工站基本定位与运营机制
(一)确立“专业、枢纽、平台” 三大定位
结合海山街道民政重点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承接服务社工的整体情况、辖区公共资源分布及存量情况,海山街道社工站以问题需求为导向,聚焦兜底民生保障与基层社会治理,确立了专业、枢纽、平台三大定位。
1.专业是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聚焦民政重点服务对象,精准识别民政重点服务对象需求,社工开展精细化、精准化专业社会服务,协助其解决实际问题,并建立有效的需求支持体系,推动社会工作在民政领域的深耕细作。2.枢纽是指在党建引领下,推动“大社工”概念下的专业协同。
具体来说,以海山街道社工站为枢纽,依托专业协同工作联席会,聚焦民政重点服务对象,加强跨专业跨领域合作,推动社会服务的专业化、品质化发展;实现社会服务人力协同、资源协同、服务协同;培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挥社工站统筹和专业引领作用,推动辖区社会工作协同、专业、标准、规范化发展。3.平台是指作为街道社会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平台。
社工站链接社会力量,挖掘整合公共资源,推动区域内资源共享,培育、发掘志愿与公益慈善力量,创新工作模式,引导多元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和基层社会治理,助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二)建立服务运作管理机制
为推动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持续输出精准化、专业化服务,海山街道社工站以社区为本,融合整合性社会工作策略形成了《海山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运作管理手册》,包含服务机制与运作管理机制两部分。
1.围绕三大定位开展服务,理顺五大工作机制
海山街道社工站聚焦民政重点服务对象,运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社区行政、社会工作研究等工作方法,精准识别、建立支持体系。为确保服务标准化,制定了社工
专业服务保障机制
。为推动海山社工站“枢纽中心”建设,增强社工的发展与协作能力,根据《海山街道社会工作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指引》与《海山街道社会工作多元协同方案》,梳理出海山社工站
专业协同机制
。为促进“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情与动力,制定了
多元联动机制
,其中包括志愿者管理机制、定期议事机制、合作伙伴引入机制和服务项目遴选机制。为发挥海山街道社工站资源平台的作用,推进海山街道范围社会工作服务资源信息共享、资源互通,促进供需有效对接,按照“一方统筹、多方联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制定了海山街道社工站
资源共享机制
,其中包括供需匹配机制、场地共享机制及便民信息共享机制。为规范海山街道社工站文件管理,依照内部文件有限制的分享和保密原则及对外信息公开原则,制定了海山街道社工站
信息管理机制
,包含信息公开机制、数据管理机制及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海山街道社工站五大工作机制2.根据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完善日常运作管理机制
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海山街道社工站制定了“2+4”组织架构,即“街道办指导-运营机构和市社协支持-社工站站长统筹-常务副站长指导-副站长协助并落实-一线社工执行”,针对社工站各级岗位职责与人员管理制定细则。针对社工站日常运作涉及的管理事项,如服务场所管理、薪酬保障与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固定资产采购与管理、风险及危机管理等,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综合形成海山社工站日常管理机制,指导社工站规范化管理、标准化运作。
二、社工站运营模式和特点
海山街道社工站以协同成长和协同服务的方式,建构起“1+4+N”多元协同运营模式。
(一)以社工站为载体,构建“1+4+N”多元协同运营模式
“1”是指以社工站为资源整合与服务枢纽中心;“4”是指4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团队的基层服务力量;“N”是指辖区内各部门岗位社工及其他社会服务力量等公共资源。“1+4+N”多元协同是指以海山街道社工站为中心,协同社区党群社工力量,联合综治、社会救助等岗位社工及辖区其他社会服务力量,建立定期专业联席交流会制度。
以成长协同模式,通过集体学习培训,加强海山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管理模式。
以服务协同模式,通过个案管理、服务转介、项目合作等方式,建设跨部门、跨领域沟通平台、开展资源匹配对接工作,不断丰富海山街道社工站“资源库”,加强“需求库”与“资源库”匹配度,促进“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的联动和发展,同时激发居民和热心志愿者参与服务民政重点对象,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社工培训现场
(二)海山街道社工站运作模式四大特点
1.承接街道服务职能,创新推动政府服务职能转移
海山社工站通过政府购买社工机构服务项目的形式运营,承接了街道在民政领域的服务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基本民生保障方面,针对辖区困难老人、困境儿童等重点对象,开展精准化、精细化的兜底保障服务,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通过举办项目大赛,引导商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通过对社会组织充权赋能,增强社会治理参与主体的能力与活力,拓展社会治理参与主体的范围与参与深度,提高了治理的精准化程度。
三是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社工站通过大量入户探访,进行政策福利宣传倡导;协助服务对象申请政策福利,促进政策在基层的落地实施;培育发展志愿与公益慈善力量,共同参与基本公共服务。
2.构建新时代“大民政”格局,落实“小民政”服务
海山街道社工站承接了街道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一方面,根据实际服务需求拓展了服务内容,如积极联动执法部门督促落实困境儿童的抚养责任;协调学校、妇联、综治等部门对自伤青少年提供持续的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等,推动构建社会服务“大民政”格局。另一方面,通过聚焦服务对象,将服务进行精准化、精细化改革,落实落细“小民政”服务。
3.推动社会服务供给侧改革,打通社会服务壁垒
“政策福利有什么给什么”的服务模式,并不能满足服务对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社工站通过精准定位服务对象、精准摸排服务需求、精准整合服务资源、精准培育社会组织,对服务供给侧进行设计研发,从源头解决社会服务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打破社会服务的壁垒,推动了社会服务供给侧改革。
4.聚焦精准度与智能化,推动社会服务规范化发展
海山街道社工站建站之初先后开展基层信息调研十余次,对接街道、社区等33个部门,梳理出人口结构、资源分布、需求分类等各类基础服务数据,绘制出5幅辖区资源地图。根据困难因素将服务对象细分四级,精准识别重点对象,依托自主研发的智能系统实现智能跟踪分级分类服务;通过辖区专业协同联动机制,使辖区社会服务力量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平台作用,形成了独具海山特色的服务机制体制,推动了辖区社会工作规范化发展。
三、社工站“三位一体”服务体系设计
▲海山街道社工站三位一体服务体系海山社工站作为基层民政工作的主要抓手,围绕自身定位,针对困难老人、困境儿童、残障康复等民政重点服务对象,以社会融合等专业理论为支撑,运用个案、小组、活动等社工专业方法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思路提供服务。
围绕枢纽定位,以党建引领为先导,运用整合性社会工作策略,联动各职能部门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化、精细化提升。
围绕平台定位,践行社区为本的理念,不断加强大社区支持系统建设,通过培力辖区社会组织、整合辖区内外公共服务资源及社会力量,推进辖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形成海山街道社工站“三位一体”服务体系。
作者:于瑶 陈婷婷 汪容华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责编:夏学娟 颜小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