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景伟记者朱海
江西省南昌市市场监管局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以“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改革”经验为基础,不断探索食品安全领域信用分类监管新机制,搭建应用“南昌市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平台”,实施行业分类和信用风险分级,实施清单化、规范化监管,不断提高监管执法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实现一网覆盖
高效数据融合
2014年以来,南昌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改革”,走出了一条“大数据+信用监管”的新路。在此基础上,继续运用数据化、智能化手段,整合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各类横向数据,依托平台建立全新的“食品安全监管数据中心”,贯穿市、县、基层分支机构,实现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监管。
联系各地,打破部门信息壁垒。以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改革试点工作为抓手,建立以食品安全监管信息为主的数据融合中心,将收集的22个监管部门综合监管信息导入“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为分类监管、精准监管提供数据支撑。截至目前,平台动态数据库已备案经营主体约41万家,其中食品生产经营主体4.8万家,备案入库率98%以上,基本实现监管对象全覆盖,采集数据1600多万条。
上下贯通,构建三级指挥体系。以地方党政机构改革为契机,依托平台推进职能整合、机制整合、力量聚合,建立了“市-县-基层分局级”三级指挥体系,覆盖全市96个市场监管基层分局。
建立一个多功能团队。
检查表标准化
南昌市市场监管局找准切口,将监管任务标准化、逐项化,结合网格任务分配,使监管人员在移动执法终端上根据清单轻松完成繁琐复杂的日常检查工作,做到一个标准执行、一个流程规范、一把尺子丈量,实现一人多功能。
各专业部门以平台“去专业化”的形式,细化检查项目清单,以现有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制度为标准,根据信用风险监测确定10类重点行业、13类常见违法行为和3类重点领域,细化工作中的各类监管指标。监管人员只需通过检查就可以完成复杂的检查内容,同时可以掌握很多领域执法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将监管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对应具体的监管人员。监督员可以完成日常监督事项,接收任务反馈,进行日常查询等。在手机上按照标准化清单的指引,实现市场监管全过程的数字化、可追溯、可追溯。
建立监督链
分类分化
食品行业种类多、规模分散、风险高,给监管的准确性、协调性和规范性带来了巨大挑战。经过多年实践,南昌市在行业分类、风险分类、快速处置等方面,探索出一条食品企业“信用+大数据”链条监管的新路子。
四色分类通过数据建模实现信用风险预警。一方面,根据监管特征的相似性对食品行业进行分类,创新分为十大类,如餐饮、保健品、农产品、超市、糕点、大宗食品等。另一方面,通过平台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负面信息进行汇总,对负面信息出现的频率和风险程度进行信用风险建模。最后,根据信用风险,对食品企业进行四色公示和警示。
信用赋能,运用信用分类结果做到靶向监管。根据食品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科学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和力量,综合运用市场监管职能和手段,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管,对问题企业强化监管,对守信企业“无事不扰”。其中,对绿色标注企业,以企业全面自治为主,除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