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养老问题现状

核心提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亿欧健谈,作者|漆叶青,编辑|刘聪,钛媒体经授权发布。腾讯正在杀入养老领域!10天前,国内最大的居家医疗照护服务机构——福寿康刚刚完成新一轮工商变更,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赫然在列,这也是腾

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Yiou Talk,作者|齐,编辑|刘聪,钛媒体授权发布。

腾讯正在进军养老领域!

10天前,国内最大的居家医疗养老服务机构福寿康刚刚完成新一轮工商转型,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赫然在列,这也是腾讯在养老赛道的首笔投资。上一轮,福寿康由明星机构红杉中国领投。

不仅是腾讯和红杉,今年以来,在养老赛道上的投资也不少,包括棒棒机器人、小橙龙护、新富智能、果岭柯城、共享家园、天河养老等至少6家养老相关公司,相继获得融资。

事实上,除了VC/PE和创新型企业,更多的传统企业也带着巨额资金闯入了这个万亿级的蓝海市场。比如,早在2009年,房地产开发商万科就在杭州良渚文化村布局了高端养老项目“随园佳墅”。截至目前,万科在全国的养老布局已达15个城市,170个项目。

即使在需求端,最近的社交媒体也笼罩着一种“90后已经开始考虑退休”的氛围。在小红书上,关于退休的笔记已经超过了几十万条,而据腾讯新闻棱镜了解,泰康养老保险产品最年轻的客户只有21岁。

此外,国家卫健委等11个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开发健康管理、养老护理、康复辅助器具等产品,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

投资、需求、政策同频共振点。这个行业真的要爆发了吗?

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

快速变化的人口结构使得养老成为民生的重中之重。

目前,中国社会正在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索凌燕从顶部老化、底部老化、腰部老化三个层面来解读老化。

上图: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比18.70%,65岁及以上人口高达19064万人,占比13.50%。与2010年相比,这两个比例分别提高了5.44和4.62个百分点。

底层老龄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中出现独生子女和少子化,导致老年人口比例相对增加。但是,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0-14岁人口的比例比第六次人口普查略有增加。腰部老龄化:伴随着老龄化的过程,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生,进一步导致了年轻人的外流,父母空的嵌套,传统家庭的照顾和赡养功能严重弱化。据一般统计,2010年至2020年的十年间,户均人口从3.10人下降到2.62人,分离人口增长了88.52%,流动人口增长了69.73%。

三个层面因素的叠加,意味着大量老年人规模的增加带来了相应服务需求的大规模扩张,而家庭结构的快速变化则要求社会和市场承担更多对老年人的照料或照顾功能。

然而,正如红杉中国三年前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养老消费洞察报告》所描述的那样,养老产业是一个供给赶不上需求的市场——在需求急剧膨胀的背后,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明显不足。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登记养老机构3.8万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9.1万个,数量较少,远未实现社区全覆盖。按照国家标准,养老护理员与老年人的比例为1: 4,养老护理员缺口约200万。现有队伍年龄偏大,专业技术水平偏低。

在这种形势下,有关部门不断出台养老服务业扶持政策,特别是2019年以来,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例如,2019年7月,民政部发布了社区养老收入和房屋土地交易税收优惠政策。

供需矛盾和政策支持催生了巨大的潜在市场。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约为4万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13万亿元。

02跨境资本成为主力

在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吸引下,各路巨头纷纷涌入。

整体来看,这些进入者可分为六类:医养服务部,以医疗服务、养老服务机构、用品制造企业为主;地产部门涉足养老地产和社区;发行金融产品和跨境投资的保险部门;转型布局的国资系;通过新技术实现养老的科技部;以及对中国市场有贡献的外资部门。

上述企业在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相继投资不同的产业领域,有助于延伸产业链。比如这次战略投资福寿康的腾讯,2020年初在养老上做了最后一次动作,其通过深圳养老院测试的产品——智能跌倒监测系统发布。

从总量来看,目前跨界的养老企业中,房地产企业占比最大,包括万科、保利、远洋、恒大、碧桂园、华润等30多家房企,均在一二线城市和发达地区布局养老产业地产。

原因是房地产行业结束了过去20年的单边上涨趋势,天花板已经出现。无论是行业巨头还是区域龙头,都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相比单纯的医疗服务,养老在资金、拿地、社区运营等方面需要更全面的能力,而这恰好是房企的优势。

虽然各大房企动作频频,但总结起来,商业模式就那么几种。多数开发商仍通过自建或改建原有物业的方式提供养老房源,采取租售并举或按月收取租赁费和服务费的盈利模式,发展自身服务能力。

除了房地产,如今,保险公司正成为养老市场上最频繁、最活跃的人物。去年,新华人寿首个CCRC大型社区——新华家园向异社区揭牌。此前,中国平安发布了“平安之年”杨康品牌和首条高端产品线“岁岁”,切入高端养老产业。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报道,截至2020年9月底,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等10家保险机构投资了47个养老社区项目,分布在北京、上海、海南、江苏、广东、安徽等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20个省市,拥有84155张床位。同时,保险资金通过直接股权和间接股权投资于产业方向,为养老和养老产业上下游医疗健康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347.82亿元。

比如泰康人寿,作为国内最早探索和投资养老社区的保险公司之一,也在2010年建设了“泰康之家”项目,在养老社区建设康复医院。泰康人寿以老年医学为基础,构建了三重防线,包括紧急保障、老年慢性病管理和老年康复。目前,泰康人寿通过自建自营的重资产运营模式,已在全国22个核心城市完成7个养老社区的运营,提供3个居住单元。

凌燕指出,保险业作为支付方,在帮助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方面有两个重要优势:一是作为支付方,可以通过战略合作、资本联盟等渠道,与服务方形成互动和融合;第二,作为服务购买者,可以整合不同的服务,形成全生命周期干预链。

整体来看,保险公司的养老社区大多位于高端社区项目,成本相对较高。而且保险养老社区的入住资质和费用规则都差不多。一般是根据不同的保费方案,申请不同的确认函获得入住资格,然后每月缴纳房屋使用费、家庭费用、餐费。

03慢业,还在摸索前进。

虽然大资本带着资金跨界而来,但养老产业真正爆发还需要时间。

养老项目一般具有“三高一低一长”的特点,即“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低利润、回报周期长”,对企业的融资、建设、管理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龙头大哥”,比如万科,已经退休十几年了,“全国170个养老项目几乎都不盈利”;2021年上半年,已布局活力与健康照护、持续照护与康复照护三大服务产品线的新华人寿,养老服务业务利润为负。

翻阅更多房企或保险公司的财报,会发现他们通常只公布自己不断投入的养老服务规模,而对相关业务产生的收入或利润却“讳莫如深”。

养老产业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具有福利性、微利性和缓慢慢性的特点。这些特殊属性决定了在现阶段,至少在规模化和品牌化之前,还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利润,甚至需要贴牌。

而且正如很多专业人士所强调的,养老是服务业,不是房地产业,最重要的环节在于服务体系、服务流程、服务质量的建设。

去年年底,在《北京文学》上连载的一组个人纪实文章《当你老了——我和妻子的求医经历》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作家龚宇在文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就医过程中住院难、转院难、手术难、找护工难的“无奈、痛苦、不堪”的经历。

文章实际反映了问题:当前社会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体系仍处于初级阶段,综合医院、基本医疗、长期护理、康复体系之间没有衔接和整合。

或许正如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曾经在年度股东大会上所说,养老业务是万科在摸索的业务。

所谓摸索业务,就是找到合适的模式后才能突破的业务。所以,所有的企业都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现阶段。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功,才有希望在汹涌的河流中找到自己的产业发展之路。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