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退潮,大卖场艰难和便利店发展减速,这是零售的本来样貌

核心提示【文/灵兽山 天鲲】新零售退潮了,大卖场依然艰难,便利店发展减速,是疫情加剧了困境吗?还是这就是零售的本来样貌?最近,每日优鲜获得了2亿元股权投资的救命钱,在前置仓模式未跑通,亏损持续加剧和市值跌了97%的情况下,这次投资更像一种续命行为。

[文/灵兽山骷髅]

新零售退潮,大卖场还在挣扎,便利店也在减速。疫情是否加剧了困境?还是说零售就是这样的?

近日,每日优鲜获得2亿元股权投资救命钱。这种投资更像是在预仓模式失效,亏损继续增加,市值下降97%的情况下的一种保命行为。同一个赛道的购物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两个品牌的现状可以认为是前置仓生鲜电商模式的失败。

同时,盒马鲜生关停业绩不佳的门店,以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为策略后,事实是,在流量逐渐消失后,无论是门店与前置仓的整合,还是线上的份额依然高于线下,盒马鲜生的生鲜电商标签已经不存在了。

虽然在消费分层、商业形态、供应链等方面仍有其特点,但在延迟盈利和阿里退出输血后,其估值已从100亿美元降至60亿美元。

好像所有的问题都是非营利引起的。但是,围绕营收和利润来运营是常识,利润也是最基本的认知。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几个,包括全渠道结构、商业模式和对零售的理解。

天天优鲜是纯平台电商模式,其逻辑是通过线上获取海量用户和订单来支撑和摊薄前期入库成本。用户越多,利润越大空。

如果这种模式是JD.COM这样的全品类平台,可能会持续更久,但在最难的生鲜赛道,成本层面要面对重资产投入的问题,盈利层面存在竞争激烈、毛利低的问题。其履约成本每单10-13元,平台电商5-6元,社区团购仅1-2元,导致履约成本占营收25%,而其毛利率不到20%。

由于纯电商模式成本高,盈利难,线下流量不足,前期仓越多,亏损越大。普通社区店加入实时零售平台后,也具备了前置仓和线下店的功能,有能力做一些社区销售。线下,电商和社会零售渠道也健全。

可见,需要以零售形式形成全渠道结构。这种认知在目前来说并不新鲜,但不代表任何人都能做好。

本质上,盒马鲜生也是同样的问题。在一些一线城市,盒马线上订单占比高达75%,这说明线下做得很差或者有很大改善空。要知道,虽然线上一直在增长,但线下仍然是目前最大的投放渠道,线上还没有超过25%。

如果一个销售渠道有流量但不运营,而且有线下门店,这样的模式能盈利是不可想象的。

另外,恐怕零售并不是一个可以烧钱的成功物种,或者说从一开始就大规模投入的互联网逻辑,并不一定适合实体零售业态。很多传统大卖场都关店了,除了苏宁,这是它自己的问题。与前期仓库和新品种的投资相比,许多零售商的实际损失可能只有九牛一毛。

比如永辉、沃尔玛在全渠道做得比较好,盈利能力可能比天天优鲜、盒马鲜生要好。这说明新旧零售的商业模式边界已经没有了。线下门店、即时零售、社会渠道已经整合,它们只有定位和运营能力的差异。

转型时代对零售的不同理解可以理解,创新尝试是否正确可以用结果来判断,但核心能力需要长期锻造,比如便利店的单品管理、大卖场的生鲜经营、单店盈利、精细化运营等。

其实不管疫情影响有多大,这期间线上比线下好是有道理的。这些都是外因,起决定性作用的永远是内因。

总之,现在的零售生态变了,商业业态要想好,就要做好运营架构,包括全渠道零售体系,数字化工具的运用。无论规模如何,利润和收入、业绩成本、运营效率等指标,如果在正常运营情况下无法达到,目前靠资本推动是达不到的。

其实新零售的退潮是可以预见的,因为补贴无法赢得用户的心,大卖场难做是必然的,因为顾客的选择增加了,连锁便利店也会面临重资产发展的问题。

这些是零售的基本特征,这并不奇怪。商业价值不是堆积起来的,而是由客户定义的。现金流和利润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但绝不可偏废。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