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创业故事案例及启示

核心提示  马云,196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是中国当代最成功的商人之一,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如此优秀的一个人才,必然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下面来分析一下马云,并与其对比一番,毕竟有对比才能体现出差距,有差距则能指明

马云,196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他是当代中国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享有世界声誉。这么有才华的人,一定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来分析一下马云,和他对比一下。毕竟有对比才能显示差距,有差距才能指出正确的奋斗方向。

马云不是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而是一个贫穷家庭的孩子。他12岁时买了一台袖珍收音机。有了这个小东西,从那以后,他每天听英语广播,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马云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潜在兴趣是多么重要。

马云13岁的时候,因为打架次数太多,被迫转学。闪光的不都是金子。他小小的体格,竟然是个打架的“爱好者”。后来马云对武侠小说的迷恋,应该和他小时候对格斗的热爱有关。我们也可以从心理学上推断,马云每次被打,都会梦见自己成为一个功夫高手,然后反过来打那个打他的人。因此,他后来和功夫巨星李连杰成了好朋友。

很多人不知道马云参加过三次高考。1982年,他第一次参加高考,数学只考了一分。这真的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事情,因为普通人很难做到这么差。1983年,马云第二次参加高考,数学成绩终于突破两位数——19分。但是,离考上大学还差十万八千里。估计马云的父母看着儿子的高考成绩也很绝望,以至于两人都劝马云放弃上大学的念头,哪怕学个手艺也能养家糊口。

父母的绝望只能代表他们内心的想法,但马云本人并不绝望。1984年,他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第三次参加高考。这次数学考了89分,但总分还是落后本科线5分。幸运的是,当年一些大学英语专业的招生指标并没有满,马云因为英语成绩突出,被杭州师范大学降分录取。客观来说,马云考上大学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要看到这种运气是建立在三年不懈努力的基础上的。

我也参加过高考,知道高三备考有多折磨人。马云当年能考三个高考,足以说明他有一种超级不服输的精神。他没有听天由命,而是抓住了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高考,心中一定有一个信念,一个人可以征服天空。如果马云第一次高考失利,被1分的数学成绩搞得焦头烂额,他选择了放弃,那么他的人生就是三轮送货,因为他爸爸一直让他做三轮送货赚钱。

从马云的三次高考成绩来看,他并不是一个有天赋有智慧的人,而是一个智商正常的普通人。甚至在他高考数学考了1分的时候,估计连他父母都怀疑过这孩子是智商有问题还是不识字!至于长相,大家都看到了,马云的长相只会给人带来自信,并不会给人带来打击。而且他的出现充分证明了一个人的成就可以和他的颜值无关。值得一提的是,马云去一家30多人的酒店应聘服务员。他是唯一被拒绝的人。老板给出的理由是,他的外表可能会影响顾客的胃口和酒店的形象。

这就是被拒绝的考生,这就是父母强烈反对高考复试的孩子,最终如愿以偿上了大学。进入大学后,马云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曾经因为爱打架而被迫转学的熊海子,变成了学习成绩优异的好学生,颇像丑小鸭变天鹅。对了,路会越走越顺。马云凭借出色的英语能力,不仅在大学里当选学生会主席,还两度担任杭州市学生联合会会长。

从在学校的这些经历来看,马云绝对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也是一个积极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人。他知道大学考试有多难,所以在大学里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也是他能成为学生会主席的根本原因。学生会主席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位。可以锻炼一个人的领导、沟通、组织、策划等实践能力,为马云以后驰骋商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一些当代大学生上课睡觉,下课打游戏。这就是差距的原因,肉眼可见,几乎人人皆知。

让马云成为人生突破口的英语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努力的结果。他12岁开始通过广播学习英语。为了提高他的英语交流能力,他经常去杭州西湖给外国人当导游。1980年,国家改革开放后不久,16岁的马云在西湖边上遇到了肯·莫利的澳洲家庭,两人相谈甚欢。从此,马云、肯·莫利父子成了笔友。Ken Morley不仅会在英语学习上指导马云,这些年还会给马云贡献2000多人民币。

1985年,肯·莫利邀请马云去澳大利亚旅行,马云欣然接受。这是他第一次出国。据马云自己后来回忆:“虽然办了七次签证,但那是年轻时在澳大利亚度过的时光。当地的文化、风景和人们完全改变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有价值的东西总是一波三折,七次申请才能成功。很明显,前六次都失败了,六次失败后你还能坚持。这对马云来说,真的很不寻常。联想之前参加过三次高考,可以得出马云对于有价值的东西有一种执着的精神。

在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出国是什么样子的时候,马云率先践行了。这种先见之明,必然使他在以后的生活中领先他人。事实上,这种现象存在于生活中许多有价值的事物中,即第一批认识它、理解它、实践它的人会从中获得巨大的价值,如果将来别人试图超越它,难度的指数会成倍增长。

1988年,马云大学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文学的价值是多方面的。马云的思想深,思维好,格局大,口才好,都和文学有直接关系。毕业后,马云被分配到杭州电子科技学院当英语和国贸讲师。马云讲课很幽默,获得女同学的青睐,说明口才和个人魅力比外表重要得多。

马云做英语讲师,有很多翻译,所以创办了海博翻译社,但是盈利能力很低。为了让翻译公司继续生存,马继续扩大他的业务,卖鲜花,礼品,甚至药品。那时候不像现在,有各种快递服务。当年,马云背着大麻袋去义乌、广州等地进货。这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脏活累活吗?现在有多少人愿意干脏活,又有多少人经历过脏活的训练。

当大学老师的时候,马云还认识了他人生中的另一位贵人——比尔,一位来自美国西雅图的外教。比尔经常和马云谈论互联网。马云对这个国内尚未出现的新事物很感兴趣,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方向。从此,他开始用心寻找相关的商机。1995年,马云作为翻译,带着团队去美国洽谈一个高速公路投资项目。虽然项目未能成功,但这是马云来美国了解更多互联网知识的绝佳机会。所以他从洛杉矶飞到西雅图去拜访比尔,然后比尔带他参观了第一家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如果说第一次出国去澳大利亚改变了马云的世界观,那么这次来美国则直接促使马云正式开始了他的第一次互联网创业。可见马云非常善于抓住机会,这对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5年3月,马云辞去了大学老师的金饭碗,自己拿出6000多块钱,又向姐姐和姐夫借了1万多块钱,凑足2万元创业。同年4月,中国首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计算机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只有三个员工,分别是马云、马云的妻子和何。马云创业需要很大的勇气。一方面白手起家借钱,一方面金饭碗辞职。且不说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就算是现在,也很少有人敢这么做。

1995年5月,海博公司旗下的中国黄页正式上线。其主要业务是为企业提供web信息展示服务,类似于现在的企业官网。值得一提的是,距离中国可以上网还有三个月。可见马云充分利用了自己掌握的相关信息,抓住了其中的商机。其实不管是创业找项目还是经营公司,都要紧盯各种前沿信息,因为信息里隐藏着商机、趋势、市场等各种有价值的东西。

接下来的几个月,海博公司发展得还算不错。直到1996年3月,杭州电信公司开始提供与中国黄页一样的服务,使海博公司面临强大的竞争。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经过深思熟虑,马云决定与杭州电信合并。合并后,马云拿了新公司30%的股份。商业的目的是盈利。当你无法与竞争对手抗衡的时候,你也不必鱼死网破。把竞争对手变成自己的才是明智的。

1997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邀请马云到北京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这是马云一生中面临的又一个关键选择。最终,他选择放弃中国黄页,把自己的股份低价卖给公司,带着十几万离开杭州去了北京。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马云的团队开发了多个大型网站,包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官网、在线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在线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在线广交会等等。

然而,毕竟在潜水中没有龙的空间。1999年3月,在互联网行业打拼了4年的马云发现了新的更大的机会,于是果断辞去公职,离开北京,带着自己的团队回到杭州。在杭州,马云和他后来被称为“十八罗汉”的团队成员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那就是开发Alibaba.com。至此,马云辉煌一生的事业“阿里巴巴”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显然,从马云创建阿里巴巴的过程来看,他并没有想到一下子创建阿里巴巴批发网站。在此之前,他已经经历了几次曲折的创业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长期在互联网工作,马云的格局越来越大,在努力的过程中不断涌现新的机会,并且善于把握机会,一次又一次地做出关键的选择。这是他成长的过程,也是他不断壮大的过程。显然不是运气,是不断脚踏实地努力的结果。

1999年4月15日,阿里巴巴批发网站正式上线。瑞典香港投资公司investAB的副总裁蔡崇信专程从香港飞到杭州,与马商谈相关投资事宜。在这次会谈上,蔡崇信意识到了阿里巴巴的巨大发展前景。他果断辞去了年薪百万的副总裁,然后加入阿里巴巴做CFO,拿500元月薪。不得不说,蔡崇信的决定足够大胆。

随着蔡崇信的到来,阿里巴巴的运营变得更加规范。蔡的法律知识、金融知识以及在商圈积累的各种资源,直接推动了阿里巴巴的快速发展。可以说,蔡崇信是马云创业过程中最好的助手,他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蔡崇信,很难说阿里巴巴会是什么样子。当然,蔡崇信愿意和马云一起创业,也是马云能力的一种体现,因为像蔡这么优秀的人,肯定只愿意和优秀的人做生意。如果马云不够优秀,估计他和蔡崇信也不会认识。

1999年10月,以孙正义为首的日本软银集团向阿里巴巴投资2000万美元,为阿里巴巴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力量。网络传说孙正义和马云只谈了五六分钟,就决定把钱投给马云。但是我在参加一个CEO培训班的时候,78岁的前软银中国董事总经理冯先生亲口辟谣,当时软银集团分为软银日本和软银中国。在分别考察了阿里巴巴和另一家互联网公司后,软银日本决定投资后者,但没有选择前者。决定投资阿里巴巴的是软银中国。换句话说,阿里巴巴的融资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简单,是靠实力赢来的。

众所周知,阿里巴巴的网站是批发的,可以解决进货难的问题。有了它,想做生意的人就不用提着大麻袋到处找当年云做的货了。但是,阿里巴巴不能让买家更方便。买家买东西还是要去实体店。此后,为了让买家买东西更方便快捷,马云在2003年5月创办了现在几乎家喻户晓的淘宝。

起初,淘宝“网上卖东西”的商业模式遭到了众多实体零售商的无情嘲笑。后来就是这群嘲笑淘宝的人哭的鼻涕眼泪。淘宝颠覆了传统的商品销售模式,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时代的发展。所以,面对新事物时,不要过早否定,最好先仔细研究其潜在价值。

随着Taobao.com的发展,2004年支付宝应运而生。再加上后来的微信,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让中国在世界上第一个进入无现金时代。这个时候马云在中国商场的影响力已经非常大,知名度也非常高。阿里巴巴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团队。作为集团掌门人,马云此时的主要工作是整合各类资源,从战略高度把握企业整体发展方向,逐步拓展集团业务,打造阿里巴巴的商业帝国。

由于关注度很高,马云此后的商业发展一步步被大家关注。阿里巴巴于2007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2014年正式在纽交所上市。截至2021年2月,阿里巴巴总市值高达7131亿美元。

马云于2013年5月辞去阿里巴巴集团CEO职务,留任集团董事局主席。2019年9月10日,马云辞任集团董事局主席,留任集团董事。但依靠当初合理的股权设计,他依然可以牢牢掌控阿里巴巴集团,只是不再亲自过问一线业务。退役后,马云并没有停止追求。他开始在教育、环保、慈善等事业上发力,造福社会。他是新时代的侠客。

纵观马云的一生,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和马云在起点上没有差距,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的起点比马云高得多。换句话说,我们和马云的差距完全是在后天形成的。马云怀着一颗追求的心,不断前进,一路曲折,一路收获。他充分利用了“天时、地利、人和”,坚持在合适的时间和节点做了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马云的购物生涯证明,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潜力去成就一件大事,而且这种潜力是绰绰有余的。童就是一个例子。2000年加入阿里巴巴的时候,她只是一个前台。她没有模式,没有思想,没有背景,没有学历...她只是倒茶。也许她唯一拥有的,就是一颗肯上进的心,一颗愿意变得更好的心。她留在阿里巴巴,与阿里巴巴一起成长,如今已成为阿里巴巴高级副总裁、菜鸟网络董事长。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有大量的机会。我怕你一开始一无所有,但我最怕你无意再拥有。

当然,我们也不必刻意去模仿谁。毕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人生追求,没必要强求同样的结果。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自己有形无形的条件,拼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这就是自己的成功。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