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核心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也从“摸石过河”进入到以强化顶层设计、凝聚社会共识为动力的新阶段,需要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实现价值追求与制度设计的有机统一。如何理解把握和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是其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也进入了加强顶层设计、凝聚社会共识的新阶段。要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实现价值追求和制度设计的有机统一。如何理解、把握和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一个宏大命题。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原则和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公平正义的开创性举措。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人民生命健康至上”;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从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到让人民享受更多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党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从未改变、动摇和犹豫。

10年来,“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奠定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石,“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被列入初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目标,“坚持分步走,充分估计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进”提供了行动指南。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一幅旨在更高层次做大“蛋糕”、分好“蛋糕”、走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改革发展导航图,正在全面铺开、谋划、开启。

科学高效统筹“富”与“共”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系统的变革,需要建立一套促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但不是平均主义。而是需要先把“蛋糕”做大,再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让水涨船高,各得其所,让发展成果更加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新的发展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的辩证法,即必须依靠高质量发展,优化分配结构,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过程中协调好“富”与“共富”,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有机统一起来。

14亿多人口的大国,促进全体人民共同繁荣,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变革。要建立一套促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如确保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权利公平的公平市场竞争环境,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相协调的基本制度安排,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一系列目标指向一个由现代经济体系支持的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并且只有通过促进一个更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社会。

着眼新时代实践,创造性贯彻新发展理念,把“蛋糕”做大。

怎么做,怎么改,才能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摸得着分好的“蛋糕”?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形势和任务,着眼新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创造性地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工作中。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以试点为龙头,浙江省明确提出将探索一批共荣机制的制度创新模式,包括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的就业创业体系,规划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资收入合理增长机制、共荣社会保障体系、财税政策体系、强村富民综合改革、进城农民工共同富裕等改革方案。实践也在扎实推进。如围绕山区26个县制定的“一县一策”实现了全覆盖,为推动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有效缩小区域差距提供了突破口和有力抓手。

从理论到实践,关键词都是“高质量发展”,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共同经验”。

高质量的一个显著特征,体现在高效的“繁荣”与“共同”的统筹规划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应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在分析我国发展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创新能力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尚不稳固、城乡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悬殊、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短板、社会治理薄弱等六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高质量发展,使整体经济水平和收入水平达到更高的富裕水平,同时实现更大的共享,包括发展成果、发展机遇和公共服务的共享。

用更高的质量“做大蛋糕”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目标,一个历史任务,一个过程。我们应该充分估计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做好这一点,不能等,不能急,必须扎实推进,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工业化几百年了,但是由于社会制度的原因,共同富裕的问题到现在也没有解决,贫富悬殊越来越严重。要有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一步一个脚印做好一件事,提高实效。

共同富裕没有捷径,必须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推进。无论是推进改革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还是保障就业民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都要走向高质量发展。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认为,要正确处理发展与分配的关系。“虽然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很大,但人均国民收入只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差距还很大。即使所有国民收入平均分配,也不能说是共同富裕。更何况,由于种种制约,中国过去的高速经济增长难以再现,潜在增长率也在逐渐降低。在未来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如果不能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把‘蛋糕’做大,共同富裕就成了空一句话。”

根据“十四五”规划设定的目标,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至少要达到每年5%,才能使人均GDP在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要在构建以国内大流通为主体、国内外双流通相互促进的新格局的基础上,坚持“两个坚定不移”的原则,依靠各种力量,多措并举,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进一步把社会财富“蛋糕”做大做优,在产业层面,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主导和支柱产业,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元化升级;在企业层面,要努力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优势企业,支持和保持中小企业发展,为稳定和扩大就业提供支撑;在劳动者层面,要继续鼓励创业、创新、创造,引导劳动者努力提高素质和能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共同富裕不是一句口号,必须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幸福来自奋斗,共同富裕靠的是勤劳和智慧。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营造机会均等的社会环境,为人民提高教育水平和发展能力创造更加包容公平的条件,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能力。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共同富裕的充分条件是确保所有人获得公平的机会和基本能力。“如果仅仅从分配结果来看,收入差距缩小了,甚至财富差距缩小了,但是能力差距没有缩小,那么当我们进入下一个经济周期的时候,这个差距就会重新出现。所以能力的改变和提升是最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实现人的共同发展和人的能力的共同提高;如果只是在物质层面上做文章,只会得到短期的效果。长此以往,贫富差距还会继续拉大。”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劳动者。只有促进共同富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力资本,才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进一步增强共同富裕的前提保障。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互促进,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能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写照。

在更高层次上“分蛋糕”

共同富裕主要包括两个维度,即“富裕”和“公平”。繁荣取决于发展和公平。一个理想的状态,当然是一边分蛋糕,一边把蛋糕做大做好,从而促进蛋糕做大做好。但是,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做大蛋糕和分蛋糕并不是天然的统一体,没有政府的主动调控,收入差距不可能自动缩小。

收入差距的扩大,无疑会加剧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破坏社会再生产,进而使大量的产业资本转化为虚拟资本和金融资本。为此,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高额累进税、遗产税、慈善事业等来限制收入分配和财产占有差距的扩大。,并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但在《21世纪资本论》中,皮凯蒂用详实的数据证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不平等已经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无节制的资本主义加剧了财富不平等,并将继续恶化。根据美联储的数据,到2020年3月底,最富有的10%的美国人拥有全国超过2/3的财富,而最富有的1%拥有31%的财富。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风暴更加清晰地冲刷了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以美国国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为标志,美国的政治极化和政治撕裂极为严重,走过了现代政治史上“最黑暗的时刻”。

浙江大学教授李实认为,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在财富分配方面的这些问题。随着过去40年经济的快速增长,许多中低收入群体也分享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维护了社会稳定的大局。但如果未来经济倾向于中低速增长,外部冲击因素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能否从经济发展中受益,则是一个问号。如果收入差距和分配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还能不能维持社会稳定也是个问号。“为了消除这些变数,我们必须加快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在初次分配领域,重点是解决市场不完善和扭曲导致的利益分配失衡。在再分配领域,重点是加强税收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社会保障制度差异,加大对低收入者和相对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力度。”

而收入和财富的分配结构,直接关系到共同富裕的实现,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进而对社会生产和效率产生了负面作用。近年来,我们党不仅从战略目标上提出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提出了在分配领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措施,强调“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努力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和制度,健全各种生产要素市场支付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的途径。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的力度和精准度,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第二个百年”伊始,这些重大部署凸显了在新的发展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意义和方略。

在新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挑战和构建人类共享未来共同体的命题,中国正在未雨绸缪,转变发展理念,加快建立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第一,在市场机制主导的初次分配中,应遵循“效率”原则,按要素贡献进行合理合法的分配。这种贡献包括各种有利于创造利润的因素。既要发挥按劳分配的优势,充分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市场评价提高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贡献,按贡献确定报酬,从而激发和引导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的热情,激发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高效率的投资热情,通过市场竞争激励更多人创造更多。

第二,在政府主导的再分配规制中,应采取“公平”原则,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均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针对初次分配中个人禀赋不同、生产要素占有差异造成的收入差距,再分配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通过加大税收、社会保障和财政转移支付的调节力度,使高收入者个人、阶层、行业或机构的一部分收入重新转化为社会收入,低收入阶层成为收入再分配的主要受益者,从而限制社会各类人群收入差距过大,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再次,在以慈善为主的三次分配中,应采取“自愿”原则,使慈善捐赠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鼓励高收入群体更多地回馈社会。中华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慈善传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第三次分配是社会力量在道德、文化、习惯影响下的自愿自觉行为。通过募捐、捐赠、资助等慈善方式对社会资源和财富进行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三次分配的比重会发生变化,但其“互补”属性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变化。那些指望通过三次分配“迅速达到共同富裕”的人,显然夸大了三次分配的作用,这是站不住脚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了三次分配的作用,“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地回馈社会”。不是强迫高收入人群“平均分享财富”,而是在全社会强调共同富裕感和社会正义的价值观,鼓励人们自愿贡献以回报社会,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持久战”,不是“突击战”。立足国情和实际,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在这个征程上,我们必须实现政府、市场、社会的协调,即让市场机制在初次分配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让政府在再分配过程中履行应有的责任,动员社会力量在三次分配中各尽其责。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协调的基本制度是中国特色先富起来的体现和实践,必将在促进国家发展、提高人民福祉方面发挥充分作用。

来源:经济日报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