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房地产行业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总部下一线”运动。
自从某头部地产公司高调喊出“经理下沉”后,各地产公司都忙着让总部员工“下一线”。
这种做法的出发点,一方面是做一个“轻”的总部;另一方面,扁平化管理可以缩短决策链。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总部的下沉和参与项目的实际开发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据地产商反馈,总部人员参与项目开发后,基层人员更忙,项目进度更慢。基层员工的进步奖金被没收,但总部员工旱涝保收。
与总部一线员工的斗智斗勇,造成了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我们来看看某房产中介还原《总部下线》后公司炸锅的日常...
文山汇海总部
在基层耽搁,在夹缝中生存。
某高档住宅项目地下室正在施工。基层员工向总部各条线系统介绍了原项目的营销定位、方案设计、配置标准、时间计划后,总部员工开始发表意见:
首先质疑当初的营销定位是否准确,是否充分考虑和更新了当前市场行业的风险?
然后,请基层人员补充近期的市场去营销数据;为了证明和保证未来的市场销售能够按原计划实现,基层人员必须补充计划和销售策略,以证明销售团队有能力满足要求;完成对未来各种风险的预测,风险的应对策略和可执行性等。
折腾完定位,进一步提问:
为什么门面单方面成本这么高?电梯数量少会影响质量吗?施工图阶段要求比较选择主要户型,体现客厅横厅和竖厅的优劣。为什么现在选择横馆...
基层员工小王听后满腹疑惑,私底下疑惑,我有这个能力为什么还需要总部?在他看来,总部要给一线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比如做横馆要注意什么?如何实现高品质的横厅公寓?这是总部下一条线的意义。
经过内心的一番挣扎,小王终于没忍住嘴——
“我们不负责课题研究,只接受明确的执行任务。如果总部对之前的项目决策有疑问,可以让总部直接联系城市公司和地区。如有调整,向基层提供明确的实施要求,时间计划会相应调整。”
经过几个月的扯皮,现在小王明明白了一件事——在总部眼里,一线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一个会担心自己能力不全,一个会担心团队不够负责;一个会担心难研究不充分,一个会担心各部门资料不够…
所以他们总喜欢组织大大小小的述职会,请项目负责人甚至市公司领导直接汇报;要求基层单位陆续补充材料清单,先搞清楚项目的前世今生来世,证明自己的做法是靠谱的。
作为一名基层员工,小王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项目按计划快速顺利推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小王慢慢学会了转移矛盾,因为他知道市公司会担心总部直接管理的项目空,总部直接管理的项目会担心承担责任。所以只要矛盾到了市公司的层面,他们肯定会管的。像小王这样的基层员工,只需要执行一方的管理要求,就可以避免被多方摩擦...
总部的“指导意见”太多了
基层会反对军队,要求总部负责。
总部下沉到一线,或多或少会对项目的运营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这让基层很苦恼:要赶紧换,又不能增加成本,两头都没有甜甘蔗。
对此,基层工作人员也在尽力“提防”总部工作人员过多的意见。
对于小南所在的项目,总部造价部门要求降低成本。小南提出,如果基层单位按照成本意见降低设计标准,总部设计部门会同意吗?后续营销或物业会不会以降低成本增加销售维护难度为由提出修改意见?说完还不忘调侃一句“总部对修改的责任是不是在最底层,奖金是不是和项目考核挂钩?”戳这里,一键标杆成本力
别看小南只有几个字。其实这里面有玄机:既指出总部意见的优劣,又提醒总部各部门统一意见后再下达指令。这样既增加了总部形成意见的难度,也防止了不同部门意见分歧导致的重复修改。
南也得到了一个教训:处理这种问题,要以公开的方式提出来,在群发邮件或者正式会议上提出来,千万不要私信。
这样,如果总部不想承担责任,那么所谓的修改也就只停留在‘提个建议’的层面,是否执行就要由基层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了。虽然好的坏的都被总部说了,但至少项目部舒服了,项目也能按原计划推进,大家也不亏。
质疑基层指挥部
基层跟风,反向提要求。
对项目各节点的评估是总部参与项目管理的主要形式。但总部总是对基层工作提出质疑,甚至要求对现阶段不需要或超出设计顾问合同服务范围的课题进行补充研究。
为了摆脱各种要求,某房企基层员工高笑想出了一套应对措施。总部让大家提交调研材料,他也跟着做,模仿总部的逻辑思维,委婉地提出“反向请求”。
比如,在施工图设计审查阶段,总部要求对机电系统进行深入系统的比选,提供各种计算和仿真报告。
高笑回答说,“进行这项研究,需要重新聘请专门的设计顾问,这将增加额外的成本和时间。请总部先提供调研材料,系统说明本次调研的必要性。上级领导同意立项后,由基层设计供应商进行招聘,然后开展相关工作。”
如果总部以汇报材料不够深入、学科不交叉、存在系统性风险为由,不同意审核节点的审批。高问总部,深度不够的具体定义是什么?圆的意义和标准是什么?需要学习什么内容和范围?为什么这些范围不是其他范围?你能提供具体的清单和文件要求吗?
高称之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目的是消耗对方的耐心,争取合理的费用和时间。
虽然总部只是想规范流程和动作,而不是故意刁难大家,但很明显基层员工更喜欢在现有的标准化框架下按部就班的工作,而不是在某个节点上花费太多时间。毕竟房地产项目进度很紧,节点能不能达到更多的是大家的钱袋子。谁愿意和钱过不去?
担心被总部拖累
让我们在前线来个鱼死网破。
在很多房企,分管领导之间的关系就像大海一样。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心深处却是汹涌澎湃。一些总部领导在基层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管理制度打压竞争对手,让公司的资源和舆论向自己的方向流动。
某市公司副总,为了将公司资金向自己分管的项目倾斜,转而向身后的某总部领导。通过下沉总部帮助基层项目,他“发现”了市公司其他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要求项目暂缓审查。
一次操作之后,项目的员工往往会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而刁难,以技术的名义让项目受到一些因素的阻碍。
其中,一些基层人员不甘当“马前卒”,开始愤怒反击——寻找机会,放大总部领导工作的失误和疏漏,通过微信群、内部论坛制造舆论,甚至在团厕所隔断门后张贴传单,激发总部领导内部矛盾,引爆内部派系斗争。
很容易造成基层和总部的彻底决裂,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总部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在需要决策的事项上犹豫不决,摇摆不定,基层担心最终会被迫背黑锅,干脆主动暴露问题,鱼死网破。
一家城市公司计划开发一个高端住宅项目。基层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列出了A、B、C、D四种可行的发展路径,供总部判断选择。
总部的管理人员看了之后不置可否,含糊其辞,没有上报大领导决策,而是要求基层单位进一步补充研究E、F、G、H四种方式,惹得基层单位怨声载道。
基层员工小林认为,房地产开发周期长,受市场和政策影响,不确定因素多。任何一个开发计划都不可能在项目一开始就定义所有的条件,穷尽所有的可能性,包容所有的变化,规避所有的风险。对实际交易过程的动态管理和及时调整是草根核心的价值。工期紧,交货有保障,戳这里了解黑科技
担心工程不能按时开工,他只好背了黑锅。小林被动等待主动,悄悄收集材料,直接向群里投诉。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结局往往是两败俱伤。显然,这也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总结
上面的故事虽然有创作成分,但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房地产公司总部与项目基层员工之间的爱与杀。总部的同事大部分都很专业认真,但是角色和职责不同,工作习惯和想法也不同,这就意味着他们之间会有很多冲突。
除了自嘲,也想借此机会提醒刚进入社会工作的年轻同事,无论是在基层还是在总部,很多工作习惯和思维习惯都不是工作本身应该有的样子。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不卑不亢,才能在职场中收获友情、尊重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