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涉及人力资源、税收、融资等多个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各种政策支持。但从调查数据来看,只有近三成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对大学生创业相关的鼓励政策有一定的把握,而47%的被调查者持相反的观点,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相关的鼓励政策了解不够,如减免税费、贷款优惠、社会保险补贴、创业基金、创业孵化器等。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为他们提供了培养创新精神的机会。对社会而言,有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掌握大学生创业的相关知识,合理评估创业的成本和收益,明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大学生在创业阶段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体现。
在毕业之际,大学生只有在择业过程中对劳动合同条款有所了解,才能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掌握合同条款知识是大学生保护自己作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必要金融知识。被调查的大学生在假设要与用人单位建立正式劳动关系时,有8.0%的人能够完全准确地理解劳动合同条款,有7.0%的人根本看不懂劳动合同条款。这可能与专科生没见过劳动合同或者其他年级的一些大学生签订劳动合同的经验较少有关。认为不能准确理解劳动合同条款的大学生比例为39.0%,说明大学生普遍缺乏准确理解劳动合同的能力。
在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程中,维护自身合法经济权益的基础是掌握经济生活中的金融政策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当大学生被问及对与自身经济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时,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产权法、税法等。,只有7.0%的人能很好地掌握与自身经济活动相关的金融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近41%的大学生知识不足。说明大学生对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制度和环境的微观层面内容认识不足,需要进一步拓展相关方面的知识。正确的理财态度是个人理财活动和行为的方向,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财务福祉,也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对待财富和人生的态度主要考察大学生对财富的意义和价值的看法和理解。在我们的调查中,大学生对财富和人生的态度更加积极。当被问及大学生对自力更生获得收入的态度时,83.8%的人表示赞同,只有8%的人持否定态度,说明大学生整体上能够意识到收入或财富应该通过积极参加劳动来获得,追求个人理财活动目标的前提是遵守法律,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积累财富。经济监督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力工具,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重要途径。为了帮助实现国家社会经济活动的目标,人们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们在参与方式选择上的价值判断。
89%的受访者认同“公民积极参与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监督,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只有约5%的大学生持否定态度,9.0%的大学生保持中立。可见,大学生对公民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监督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正确的判断,参与态度是积极的。个人的理财态度不仅体现在他对财务福祉的追求上,也体现在将金钱财富与超验价值观相比较的过程中,比如保护自然环境。金钱不是金融活动的唯一目标。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应该超越金钱和财富,重视其他对国家和社会更有益的人生目标。在调查中,大学生普遍对“保护自然环境与获取金钱和财富一样重要”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近84%的大学生倾向于“同意”,只有约7%的大学生选择“不同意”或“完全不同意”。
所以他们在金钱财富和超越价值之间有一个合理的平衡,能够理解财富对社会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不同社会人口特征的大学生金融素养的差异。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的六个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大学生金融素养的维度,并检验了被试在金融素养的维度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分析表明,大学生在收入与消费态度、储蓄与投资态度、风险识别与保险认知能力、理性与计划消费能力、投资与理财能力、制度与环境知识、财富与生活态度等维度上表现出不同的差异。由于性别和学科都是二元变量,因此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不同性别和学科的大学生在收入和消费态度上的差异。
年级和家庭所在地是四分位数变量,父母中最高教育水平和月生活费水平是五分位数变量。因此,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考察不同大学生在收入和消费态度维度上的表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收入和消费态度在性别和年级以及家庭所在地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专业学科、父母最高文化程度、月生活费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被试收入和消费态度、月生活费和父母最高文化程度的方差齐性检验均超过0.05的显著性,说明存在方差齐性。性别、年级和家庭所在地各组的收入和消费态度的数据方差并不一致。
根据差异分析结果,性别和年级的P值分别为0.001和0.000,均低于0.05的显著水平。可以认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收入和消费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生和女生的平均收入和消费态度分别为3.78和3.57。男生的平均值略高于女生,但差别不大,而大四学生的平均值为3.40,是所有年级中最低的,说明大四学生在收入和消费态度上比其他年级的大学生更消极。科目、月生活费和父母最高学历的P值分别为0.345、0.301和0.118,均高于0.05的显著水平,说明收入和消费态度在专业科目、月生活费和父母最高学历上没有显著差异。从平均分来看,人文社科生的分数与自然科学生相差不大,后者略高;
月生活费1500 ~ 2000元的大学生平均最高,月生活费800元以下的大学生平均最低。父母学历最高的大学生平均学历最高。家庭所在地的收入和消费态度的P值为0.000,在0.05的显著水平上非常显著。可以认为,在收入和消费态度维度上,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平均分最高和最低的群体分别是来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大学生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本文分析了不同大学生对储蓄和投资态度的差异。不同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父母最高学历和月生活费的大学生对储蓄和投资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学科方面,P值为0.202,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可以认为两个群体的方差没有显著差异。
但均值相等T检验结果显示p=0.589。由于P大于0.05,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对储蓄和投资的态度没有显著差异。从性别来看,男生和女生对储蓄和投资的态度P值为0.000,低于0.05的显著水平。可以认为男女总体方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生的平均分高于女生,说明男生对投资的态度比女生积极得多。年级对储蓄和投资的态度P值为0.000,小于0.05的显著水平。可以认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得分最高和最低的是大四和大一学生,平均值分别为3.83和2.78,表明大四学生对储蓄和投资的态度明显积极。
家庭所在地和父母最高学历的储蓄态度和投资态度的P值均为0.000,表明不同家庭所在地和父母最高学历的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居住在省会或直辖市、父母学历为博士的大学生平均分最高,居住在农村、父母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大学生平均分最低,说明生活环境和父母文化程度对大学生投资理财态度有影响。月生活费中储蓄和投资态度的P值为0.035,小于0.05。可以认为,月生活费不同的学生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平均最高的是月生活费在2000元以上的大学生群体,与其他群体差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