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数字化

核心提示21世纪前20年,是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的20年,积累了高达10亿以上的网民,创造了大量新兴产业,产生了海量实时反馈的大数据,互联网对社会经济、产业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中国走到了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换的时代。所谓产业互联网,强调的是

21世纪前20年,是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的20年,积累了高达10亿以上的网民,创造了大量新兴产业,产生了海量实时反馈的大数据,互联网对社会经济、产业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中国走到了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换的时代。

所谓产业互联网,强调的是互联网和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与生态环境,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中的作用,对原有的产业链、价值链进行重塑和改造,企业的研发、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在被大数据和用户需求重塑,从而全面提升产业实力。

那么,目前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进程如何?面对已经到来的产业互联网时代,企业数字化的核心要素有哪些?企业正在从哪些方面做出应对?又面临哪些新的挑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01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

互联网的应用开始于对用户消费需求的直接满足,搜索、娱乐、社交、电商等功能的出现,让互联网实现了最大范围的人与人的连接,从而形成了一张庞大的消费网络,今天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之为“消费互联网”阶段。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公司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涌现了腾讯、阿里、、京东、字节等一系列大型互联网平台公司。此时,互联网的应用主要面向的是个人用户,以用户的日常生活为应用场景,关注的是个人消费需求,企业与互联网的关系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实现既有产品的营销传播与销售。

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之后,随着互联网功能与服务的拓展,以及数字基建的蓬勃发展,对大数据的采集能力、存储能力、计算能力大幅提升,互联网的连接功能从人与人的连接扩展到了人与企业的连接、企业与企业的连接,产业互联网到来。此时,互联网的用户拓展到了企业,企业的生产活动成为互联网应用的服务场景。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企业更好的设计产品,优化生产流程和组织架构,提升生产效率,互联网与生产企业逐渐实现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产业互联网对社会整体产业升级的作用显而易见,也很快就得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支持。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互联网+”概念,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产业互联网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新冠疫情的持续也进一步助推了企业在数字化方面的投入。来自埃森哲在2020年进行了“COVID-19企业经营连续性高管调研”的数据显示,为了应对疫情,80%的企业开展远程办公,63%的企业强化了线上渠道,53%的企业提供了线上服务,50%的企业开展了线上员工培训。由此所积累的数字化能力,即使在疫情结束之后,也必然会继续发挥作用。

企业的数字化程度的提升,也离不开技术条件的支持。埃森哲对企业高管的调研数据显示,已经有多种类型的数字技术进入到企业的业务流程中:39%的企业使用了云服务,32%的企业使用机器人实现流程自动化,24%的企业开始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决策,22%的企业利用数据实时调整和优化生产。产业链、供应链上的技术能力的全面数字化升级,为企业数字化升级提供了可行性。

02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

面对已经到来的产业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已经势在必行。在这个过程中,数据、工具、组织和联通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 数据:大数据从源头驱动转型

大数据是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性要素。经过多年积累,目前企业在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等方面均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数据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视程度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前,企业会从多种来源、多种维度采集多种类型的数据,构建起庞大的数据生态体系。这些数据包括消费者的特征和行为数据,销售端的数据,流动过程中的数据等等,既有企业自有的第一方数据,也有来自互联网平台等方面的第二方数据,还有来自第三方监测和服务机构的数据。

以宝洁为例。宝洁在全球管理着23个10亿用户规模的品牌,拥有15万家零售商,线下在亚洲拥有5000个专柜,线上电商平台有1500多个品牌主页,每年10亿人次的访问量,与150家工厂建立供应关系,拥有230万个产品配方,针对50亿消费者进行研究分析,拥有500个客户管理系统,管理1亿品牌会员的数据,每年向消费者发布12亿封沟通邮件,收集100万消费者反馈。这些来自不同渠道、不同维度的海量大数据,共同构成了宝洁的全球数据生态系统,驱动宝洁的数字化进程。

企业在拓展数据来源方面积极性很高,尤其是对于来自企业自身业务所产生的第一方数据,更是不遗余力。吉利汽车为了研发无人驾驶功能,接入拥有基于中国路况的千万公里级道路测试数据和1亿公里验证数据,目前数据总量已突破40PB,而车辆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也在不断产生数据,1辆智能联网汽车每天至少可以收集10TB数据。新消费品牌元气森林为了掌握真实的销售数据,一方面通过在线下布局的15万台冰柜,联网实时监控零售端的销售数据;另一方面还跟数据供应商合作,打通了零售门店的POS机数据,直接获取店铺交易信息。多元化的数据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坚实基础和驱动力。

在构建起数据体系的同时,企业也在强化数据的分析使用能力。建立用户标签体系,进行消费者画像,这些工作正在成为企业数字化中的常态。蒙牛通过对数据识别和洞察,建立了详细的标签体系,并根据这个体系对用户进行分群分类的分析,还建立了预测模型,来对用户消费进行精准研判。波司登整合全域数据,基于数据中台构建起了精细的消费者标签体系,通过对会员的自然属性、商品偏好属性、消费行为兴趣、事务历史记录四个维度的数据进行处理加工,初步完成消费者数字化画像工作,构建了线上线下全渠道会员ONE ID标签体系,实现对用户的精准营销与服务。

// 工具: 工具化平台提升效率

基于海量、实时反馈、来源和应用多元化的大数据,针对全域消费者进行运营,并将数据应用于企业的业务全流程,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借助新的技术平台和工具产品来完成工作。这也是现在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的一个重要工作。

当前,企业数字化中常见的工具和平台主要有消费者数据平台、数据管理平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类型。这些工具平台从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应用,在此基础上,企业也开始建立数据中台,强化对数据的整合、处理、应用能力,让数据从IT部门走向研发部门、营销部门、销售部门……由此不断积累企业的数字资产,提升企业数据效能,协调优化企业的全流程业务。

从我们此次报道研究的企业案例来看,数据平台已经在各企业中普遍应用。

宝洁早在2015年就打造了自己的智能广告投放平台,包括DSP、CRM、媒体投放系统,对数字媒体的广告投放和管理提供支持,并为下一阶段全面数字化转型打下了基础。

蒙牛搭建了CDP来进行精细化分层,将数据沉淀在自有平台;通过DMP与数字渠道平台进行对接,进行广告投放;同时这些数据还将与蒙牛自身的CRM创新工场进行对接,进行数据价值的再提升。

吉利汽车合作阿里云打造了云上“新互联营销服务平台”,来自运营、交易、客户、潜客、市场等不同类型的海量数据,将整合进入企业数据仓库,并经由营销服务平台对用户数据进行分类管理,构建用户需求分析/预测模型。

上海家化从2018年起,分三步建立消费者数据体系。第一步,针对已有数据,建立了“华美家CRM系统”,整合线上线下的会员信息;第二步,针对现有和潜在消费需求,搭建了“家化第一方DMP”,洞察消费者信息;第三步,构建数字化中台,作为消费数据分析应用的中枢。

小熊电器2021年开发了“E3+营销中台”,可以解决业务流程阻滞、货物周转效率低下、大数据处理很难进行精细化分析、业财融合等难题。

// 组织:强化数字化管理能力

工具可以有效帮助企业提供数据使用效率,但要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能力,更需要有一个适应数字化需求的组织架构、员工能力和企业文化。

一方面,企业纷纷建立专业的数字化管理部门和机构,提升数字化工作在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宝洁2017年9月就在广州开发区成立了中国数字创新中心,在中国建立自己的数据湖,该中心如今已成为了宝洁数字创新的“大脑”,服务于电商、广告营销、供应链等业务部门的数字化进程。2021年7月宝洁又启动了大中华区智能技术创新中心,持续发力智能化创新能力。吉利汽车2020年成立广域铭岛数字科技公司,2021年投入运营吉利科技数据中心。蒙牛在2020年底成立了专门负责数智化工作的转型办公室“TMO组”,2021年又将原“信息技术部”升级为“数字科创部”,将一个传统的IT部门改为了敏态和稳态相结合、具备科创能力的数据技术部门。这些大型企业对数字化的重视都已经提升到了最高战略布局的高度。

与此同时,企业也在员工能力方面强化了对数字化能力的培养。以宝洁为例,它为每个员工都提供了系统的数字化培训,将数字技能融入到每个部门中,成为每个员工都必须具备的技术能力,进而打造了数字化的企业文化。

归根结底,数据也好,算法也好,平台系统也好,都只是工具,最终还是要人来使用。产业互联网带给企业的,绝不仅仅是IT部门的变革。只有构建起数字化的企业文化,将数字化与企业的组织架构、员工能力、企业文化等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技术的价值,实现数字化转型。

// 联通:全链路智能协同,增强流动性

产业互联网之所以称之为“互联网”,还在于其拥有互联网典型的“联通”特点。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加持下,企业既可以在内部实现跨部门协调,也可以强化与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供应商的协同作用,更可以增强与消费者的联通。此时的企业,身处在一个庞大的网络之中,各要素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实现全链路的智能协同。

企业的联通能力表现在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消费者定制、全球合作开发等多种方面。宝洁在供应链变革方面提出了“千场千链”的目标,针对千变万化的不同应用场景,快速响应实施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在4大领域、15个方向战略供应链技术创新。蒙牛搭建了“大智网”系统,为销售渠道上各种层次的合作伙伴提供交易、运营、履约等各种服务。吉利汽车2021年应用SOA软件服务架构开放了1000多个API接口,面向全球数字合作伙伴提供软件工具与平台,极大提升了新车研发速度。

可以说,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已经融入到社会化大生产的网络之中,企业必须在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建构起对内对外更强大的网络连通能力,快速反应,及时优化,才有可能稳步向前。

03

产业互联网来了,企业怎么做

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企业在全业务流程上全面升级,打通线上线下各种资源和服务,数据技术的应用扩展到生产环节、流通环节、营销环节、销售环节。企业正在全流程构建自身的数字化触点和供应链服务能力,服务消费者个性化的定制需求,以此来适应产业互联网发展需要。

// 生产环节:智能制造

以往,生产是企业自己的事情,先生产再销售是常态,而在产业互联网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数据被及时捕捉,销售端向生产端反向输出数据,由数据驱动研发创新。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定制生产,可以先有订单再有生产,可以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研发与测试,整个生产过程呈现出智能化、高效率的特点,智能工厂、共创制造在我们研究的案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在产品研发阶段,企业通过分析消费者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小熊电器通过分析电商数据,针对年轻人找到“迷你”这个精准需求点,重新定义“年轻人的电饭煲”,打造出了月销万台的爆款迷你电饭煲。咖啡品牌三顿半用消费者来进行新品上线前的AB测试,通过社交平台寻找美食达人,寄送样品,并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改进,直至大多数美食达人满意后才会上架。

如此一来,既可以提高新品上市成功率,更可以压缩研发周期。宝洁与阿里联合,用电商数据预测用户需求,将新品研发周期以“年”为单位缩短至“月”,新产品成功率也高达 95%。上海家化通过吸引消费者参与产品研发,推动新品研发周期从过往平均的12个月,缩短到现在的8.5个月,且新品成功率也在不断提升。吉利汽车的新车开发周期也从过去的36个月压缩到约24个月。

在产品生产阶段,智能工厂提供了自动化、模块化、柔性化的生产线,保证消费者的任何个性化需求产品都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被生产出来,解决了传统生产线必须大规模量产、无法个性化定制、容易库存积压等问题。宝洁旗下汰渍不仅推出了最小订单量为1瓶的定制洗衣液,还开发独有的超柔性生产平台,为每1瓶洗衣液定制与订单关联的“身份号”,并自动化进行包装、贴标签等步骤。波司登采取了“小单快返”的生产模式,根据销售数据滚动下单,返单周期稳定在7-18天,有效避免了库存积压问题。吉利汽车打通了个性化订单和智慧工厂,提供汽车定制服务。消费者登录吉利产品共创小程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定制车型,对订单生产全周期进行实时追踪。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到,以销定产、个性化产品这些以往难以完成的事情,都已经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得以实现,同时研发和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 流通环节:弹性供应链

在流通环节,大数据显示出了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各大企业纷纷通过对大数据来调整供应链上下游的资源配置,以期达到供应链的弹性适应性。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宝洁可谓个中翘楚。为了实时掌握供应链各端的运行状态,宝洁先后成立了供应链数字化运筹中心以及全链路可视化数字系统,对全国乃至全亚洲的供应链体系进行统一的可视化管理,实时追踪。在产品离开工厂之后,就进入到宝洁的高效率物流体系。目前宝洁已经在全国建立了20多个前置分销中心,极大缩短了产品到消费者之间的销售链路,也将宝洁工厂与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运输距离缩短了1/3。宝洁的目标是要建立针对每一个不同消费场景的供应链,所谓“千场千链”。

另外一个典型例子是波司登。作为羽绒服这种季节性很强的服装的生产商,过去一直深受库存问题困扰。在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的过程中,波司登就非常重视通过数据优化供应链配置能力,以此达到降库存的作用。波司登通过数据中台中的“库存中心”功能,将分散在各地仓库、门店的库存数据进行整合,打造完整的数据网。随后,波司登在全国设立了9个直营仓库和12个经销商仓库,对货品基于智能配送中心进行统一配送管理,根据每个门店的销售数据、地理位置等信息,自动匹配最近库存地点以及配送资源。以华东仓为例,双十一当天出货量超过180万件,发货时间仅24小时,效率非常高。

// 营销环节:全链路精准传播

营销环节对大数据的应用最为显著、直接。面对复杂的数字新媒体环境,基于大数据和算法进行全链路全场景、精准定向营销传播,这已经成了企业营销传播的基本方法,也是获取消费者数据的重要环节。

进入产业互联网阶段之后,企业在营销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的作用更加深远,营销端对消费者数据的及时反馈和掌控,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此时,如何打通营销环节获取的消费者数据与研发、生产、流通、销售等其他业务环节,实现业务流程的深度融合,就成了企业构建数据体系、提升数据效能的重要问题。这也是企业纷纷重金投入建立数据中台的原因所在。

企业在营销环节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如何将流量公共媒体平台转移到自己手里,强化自身对流量和数据的掌控力,为此企业纷纷加大了自有媒体的建设,直接对话消费者,构建私域流量池,私域运营也在近年成为热门话题。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自有直播间、社群,企业在私域运营上的投入越来越普遍,对提升消费者服务、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积累消费者数据、形成全链路营销闭环、提升营销转化效果等都起到了显著作用。波司登通过企业微信会员体系的建设,将线下门店成交客户100%转化为企业微信好友,并为线下导购配置导购助手,引导消费者进入小程序进行购买。通过这种模式,半年内企业小程序的销售额就突破了3亿元。上海家化的企业自播团队2022年第一季度的总体销售额GMV同比增长高达615%,占整体电商的16%,同时上海家化还建立了9000多个私域沟通群,积累了超过百万忠诚用户,提高了用户复购率。在私域运营过程中,营销与销售无缝联通,私域流量直接转化成为销售,企业对数据、消费者和销售的掌控力都显著提升。

// 销售环节:线上线下联动

销售环节对数据的依赖也在显著增加。从消费互联网阶段开始,企业就花了很大精力去布局线上的电商渠道,电商渠道为企业销售带来的贡献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一大批像小熊电器、元气森林这样依托电商平台发展起来的品牌。近年来,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后,线下门店销售受阻,企业对线上渠道的重视程度大增。与此同时,销售环节的数字化也从布局线上电商渠道,逐渐扩展到对线下门店的改造,以及线上线下渠道的联动方面。产业互联网开始发挥作用。

线下门店的改造,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第一,通过大数据来优化铺货效率;第二,智慧门店的硬件建设,如增设具备人脸识别、动态感应、数据采集等功能的智能货架。二者结合,可以让线下门店有针对性地进行铺货,提升线下门店的消费者体验,同时有效降低库存,提高门店坪效。以宝洁为例,它会根据地理位置的人口数据、消费偏好数据、销售数据,结合选品算法,为门店适配出合适的选品清单。通过智能选品,有效提升了到家业务7%的销售额。同时,宝洁还可以对店铺货架摆设进行监控,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每10秒钟自动生成最新货架的摆放情况,给出合理的货架展示方案,帮助店铺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准度。

与此同时,企业也在加大线上线下联动的门店建设。线下展示、体验;线上销售,积累数据和现金流,这种模式越来越常见。以线下销售为主的波司登,也从2016年开始加大数字化投入。除了传统电商渠道之外,波司登加大了“品牌云店”的建设。所谓“云店”,就是与实体店铺结合的企业自有线上销售渠道,让门店销售人员通过社交工具触达消费者,完成离店销售。经过数字化改造,2016年波司登就止住了下跌趋势,随后业绩逐年上涨,2020-2021财年,营收达到135.2亿,净利润17.1亿元,同比增长42.1%。

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在即使是像上海家化、波司登这种仍然以线下销售为主的企业,线上营收占比的增长也是显而易见的。在2017至2021这五年间,上海家化的线上收入占比从22%迅速增长到42%,波司登则从16%增长到了32%。可以说,线上线下联动的模式,对于企业销售来说,已经是必然选择。

// 展望:元宇宙中的未来工厂

产业互联网已经在产品的研发生产、流通、营销、销售的全流程发挥作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的改变还会更加深远。

目前,像宝洁和吉利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已经开始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来构建未来工厂。宝洁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对供应链进行数据建模,构建仿真解决方案,对供应链进行监控、诊断、模拟、预测和控制集成一体,大大降低了供应链的试错成本。在吉利的“未来工厂”里,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在线上仿真建造出整车的虚拟产品,并完成产品的仿真测试,通过线上的仿真测试检验之后,再交付生产。这一方式可以在真正生产之前规避80%以上的设计问题,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快速优化产品设计,压缩研发时间和成本。

数字孪生技术帮助企业在数字世界里仿真复刻了一个新世界,帮助企业极大程度降低开发和市场测试成本。这正是元宇宙中的重要技术。可以预见,随着元宇宙技术的成熟和市场拓展,企业会将更多的需求和功能放到虚拟数字空间,在元宇宙里以极低成本完成开发、市场测试、消费者沟通,甚至直接销售。到那时,产业互联网也将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04

产业互联网时代,企业面临新挑战

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帮助企业提效增质,降低成本,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

第一,产业互联网对企业的技术能力的要求更高,包括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产品研发能力、产业链管控能力等,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往在消费互联网阶段靠营销投入就可以成就一个品牌,这种模式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在产业互联网阶段将难以为继。企业必须实打实研究用户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创新。

第二,产业互联网的联通能力更强,这无疑增强了企业在更广阔时空里发展壮大的可能,但与此同时,也让企业与其他企业和外部大环境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供应链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不能光埋头走路,还得抬头看天,从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第三,数字技术和科技伦理问题。产业互联网把数据的应用从日常消费又往前推进了一步,深入到企业全业务流程中,其中可能涉及的科技伦理问题也越发突出,数据安全、隐私信息保护等问题,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如果企业做不到数据和技术应用的合理性,甚至可能触犯法律,给企业带来致命危机。

科技发展永远不能替代人的作用。踏踏实实投入研发,从更广阔的的视野思考问题,坚决不触碰法律红线,不论到什么时候,这些都是企业的必选项。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