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文旅局网站

核心提示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厦门市委宣传部举行“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工作成效和经验

为迎接党的20大胜利召开,厦门市委宣传部举办了以“牢记使命,为人民奋斗”为主题的系列新闻发布会。

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亮点。

今天上午举行了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上官军,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碧山主持,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李云利出席并发布相关信息。

黄碧山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对文化旅游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文化旅游经济列为“四大经济”之一,厦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世界级旅游休闲之城”。文化和旅游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此期间,厦门文旅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福建省委、厦门市委的部署要求,积极践行文化为民、旅游为民的理念,不断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人民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幸福感更加强烈。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实现基本“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全覆盖

在市图书馆绘本馆,家长给孩子讲绘本。

10年来,一大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如闽南大剧院、嘉庚剧院、海峡大剧院等。市、区、镇、村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建成,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2000平方米。

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全面免费向社会开放,错时延迟开放。10个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馆达到国家一级图书馆标准,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1.8册,其中市集美新图书馆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是福建省单体最大的公共图书馆。

全市公共文化单位每年开展3000多项群众文化活动和700多场惠民演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全国领先,荣获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

文艺生产取得新成就。

“厦门精品”给人民带来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

全市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生产了一大批讴歌党、讴歌时代、讴歌人的精品力作,唱响了昂扬向上的时代主题。十年来,有71个舞台艺术获得国家级重要奖项和359个省级奖项。特别是近年来,以金鸡奖长期落户厦门为契机,全力打造“厦门产”的广播影视和网络视听作品,涌现出宁敏镇《绝境铸剑》等一大批优秀作品。

文物保护和利用得到加强。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加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鼓浪屿/鼓浪屿

全市有文物保护单位250处,涉台文物古迹89处,注册博物馆12座,红色纪念场馆和革命遗址94处,年均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船到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闽南原创歌手大赛”、“郑成功文化节”、“荷花歌唱大赛”、“闽南文化进校园”、文博IP大赛等活动,有力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和闽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厦门有54个非遗传习中心,91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为厦门人保留乡愁记忆。

旅游经济以新的速度发展。

形成双千亿产业链,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

方特的“璀璨烟火秀”

2021年,全市文化企业总数2.3万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560家,收入1614亿元。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9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2个。厦门合兴包装连续近三年位居“中国印刷包装百强企业”榜首。

在全国主要旅游城市中,厦门的假日旅游人气指数、入境旅游人数、创汇等指标长期位居前列,形成了ICIF、旅博会、海图俱乐部、中秋旅游嘉年华等旅游活动的主要品牌。都市休闲、滨海旅游、研学旅行、疗养旅居、婚庆旅游成为厦门旅游的新特色;杜东邮轮码头“厦大喜事”、胡立山炮台“文保奇妙夜”、方特“璀璨烟火秀”成为夜间旅游的爆款产品。

厦门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2019年首次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亿人次,被授予“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冬季旅游名城”、“夜间经济20强城市”等荣誉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举旗、聚民心、育新人、发展文化、展示形象的使命,坚持文化旅游为民,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旅游休闲城市和国际滨海园林旅游城市,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20大胜利召开。

在会议

这些公众关心的问题

得到了答案。

要求

请问李云利巡视员,作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城市,厦门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回答

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体现。

厦门是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城市之一,“公共文化服务缺、不够”问题基本解决。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解决“好不好,好不好”的问题。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重视质量发展。实现公共文化空升级,建设15个文化设施聚集区。根据全市公共文化发展规划,到2035年,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0.25m2,人均公共文化设施用地规划达到0.45 m2/人。

同时提供更加特色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让“阅读+”、“文化+”、“博物馆+”等服务手段不断升级。比如市图书馆的集美新馆,不再是传统的只提供图书阅览服务的图书馆,而是增加了音乐制作人空室、工作室、视听放映室等多元化的文化服务。

此外,针对不同人群的文化服务需求,我们要延长公共文化场所的开放时间,扩大在线服务。目前,厦门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已达82小时,在全国图书馆中名列前茅。全市城区23个公共文化场馆也出现错时开放、延迟开放的情况。在线文化服务方面,我市“数字文化馆联播网”拥有远程辅导视频资源3029个,容量6786G;市图书馆推出《飞鸽传书》网上借阅服务。2020年借阅4.5万册,2021年借阅8.5万册。

二是深化均衡发展,使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普遍平等,惠及全民。推进岛内外同标准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实现所有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第三,坚持开放发展,扩大社会参与。2021年起,我市通过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我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9年前,我市就委托专业运营公司运营闽南大剧院、嘉庚剧院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的指导力度,让更多的基层文化设施更有活力。

四是促进融合发展。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取得较大进展。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博物馆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功能整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文明实践、教育和乡村治理相融合,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乡村治理体系。

五是打造文化品牌。目前,我市已经拥有闽南原唱歌手大赛、中国漆画展、品鉴厦门、书香鹭岛、文化遗产IP应用大赛等文化品牌,各区也打造了“一区一节”的文化品牌。这些品牌接地气、受欢迎,为厦门打造艺术城市奠定了丰厚的基础。从2022年开始,重点打造“市民文化节”,充分展示城市文化和市民风貌。

总之,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以优质的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人民享受更丰富、更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要求

当前,厦门正在努力建设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增加优秀文学作品的有效供给是一项重要任务。请问黄碧山导演,除了您刚才提到的,厦门舞台美术创作和制作还有哪些成就是?接下来有什么推广计划?

回答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时代、植根人民,精益求精,开展艺术创作生产,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

第一,在舞台艺术创作上,涌现出一大批精品剧目。如歌仔戏《桥皮》、高甲戏《阿达嫂》、大刀城、南音的《月熙归汉》、舞蹈诗《深深的错落情》、厦门故事、音乐剧《雁鸣龙空》、音乐剧《鼓浪如歌》、话剧《厦门故事》,其中高甲戏《大刀城》获中共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华侨批判》、《击鼓如歌》、《文熙归汉》等剧目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舞蹈《春节》以全国第一的总成绩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蹈奖,实现了福建省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高佳的话剧《阿达嫂》入选中国话剧梅花奖数字电影项目,这是厦门首部话剧电影。预计2022年下半年在厦门首映。

海外华人演出剧照一批。

二是在重大文艺活动中,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级各类大型综合性文艺演出,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例如,策划和举办了庆祝厦门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厦门交响音乐会、庆祝中国共产党在厦门成立一百周年文艺演出以及庆祝厦门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场景、诗歌和绘画。主题鲜明,反响热烈,唱响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时代主旋律。

三是在文艺为民上,坚持文艺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深入开展文艺惠民演出,通过互联网开展网上演出和播出,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十年来,公益文化惠民演出7000余场,观众满意率达90%以上。

接下来,我们一方面会动情地讲述厦门的故事。围绕党的二十大重大主题,策划精品,讲好厦门故事、福建故事、中国故事,创作打磨一批台剧《侨评》、《高山情缘》、高甲戏《陈化成》、话剧《你知道我在这里》、南音《月熙归汉》、舞蹈诗《山海情缘》等舞台作品,着力弘扬厦门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文艺是带着关怀和感情进行的,是为了造福人民。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景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开展“我们的中国梦”“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等文化惠民演出,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农村”“戏曲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我市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要求

请问李云利巡视员,作为闽南文化的发源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城市,厦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回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特别是鼓浪屿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指示,要求我们“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建立长效机制,精心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让历史文脉更好传承。”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将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做好保护和活:

在保护方面,要坚持保护第一。加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核心要素保护修缮,完成八卦楼、嘉庚楼、红砖楼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同时,我们重视低级文物的保护。2020年,市委、市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投资2.4亿元,对我市163处濒危文物进行抢救性修缮。今年是为期三年的集中修缮工程的尾声。要高质量完成维修任务,同时抓紧其他文物的调查工作,争取尽快启动第二批集中修缮,使我市的文化遗产真正得到保存和保护。

八卦楼

在保护方面,也要处理好文物保护、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2021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办法,探索文物保护、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基本建设考古调查和勘探发掘机制,落实基本建设用地“先考古后出让”的要求,使埋藏文物古迹得到有效保护。

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还应该完善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体制和机制。要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落实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同时,引导文物产权人和各责任主体履行文物保护义务,共同营造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珍惜文物、传承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总结思明区文物认领保护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壮大我市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营造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在让文物活起来方面,要贯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加强文物的有效利用。主要思想是:

推动文物与旅游融合发展。我们的城市是一个大的旅游城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近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胡立山炮台在不动一枚文物的情况下,推出了“文化保护奇妙夜”大型灯光秀,不仅拉动了我市的夜间经济,还展示了炮台深厚的文化底蕴,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并入选2021年全国十大文化遗产旅游案例。下一步,我们将对我市文化遗产进行梳理,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拓展合理利用途径,助力文化旅游经济发展。

让文物活起来,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正在研究提出促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通过加强土地供应保障、加大场馆支持力度、扩大免费开放范围、鼓励全产业链发展、实施对口帮扶等措施促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在我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中,古建筑占有很大比重。为了激活和利用这些文物,我们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乡村书店等公共文化场所。通过公益金,全额投资,与政府合作。还可以利用这些文物设立民宿、客栈、茶馆等旅游休闲服务场所,使文物保护利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

要让文物活起来,就要推动文物保护和科技融合。目前我市推出了“文物管家”小程序,依靠科技的力量解决基层文物保护不足的问题。通过将文物纳入“慧眼工程”等方式,编织了文物安全的防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科技赋能的文物保护利用,推动5G、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探索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新方式,真正让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要求

6月底,国务院和工信部联防联控机制相继出台重要利好防疫政策,随着暑假的临近,旅游业将可能迎来强劲复苏。请问黄碧山主任,作为一个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厦门在加快城市旅游的恢复和发展方面出台了哪些措施?

回答

旅游业是受疫情影响和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其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的恢复和发展,密集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厦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多措并举,全力推动旅游业恢复发展。

鹭江道

一是积极帮助企业脱困。疫情爆发以来,针对旅游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我市先后出台旅游救助政策20多项,发放企业专项奖补资金6000多万元,临时退还旅行社保证金9800多万元,为932家文旅企业提供对接平台,帮助融资贷款10多亿元,向在岗职工发放岗位稳定补贴,努力稳定就业和市场主体。

二是出台拉动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文化旅游产业恢复发展和暑期旅游市场恢复发展的措施,对规模以上住宿单位实行增量奖励,开展节假日“住有补贴”、“游有折扣”活动,在全国主要国有景区率先推出免费避暑的优惠措施。加大旅行社组织游客来厦旅游的激励力度。暑假期间,旅行社组织游客入住限额以上酒店的,由原来每晚20-40元/间的标准升级为每晚50元/间的标准,予以奖励,以提振暑期旅游市场,激发消费潜力。

三是扩大文化旅游宣传。树立“大文化、大旅游、大宣传”理念,开展“厦门潮旅生活”、“厦门文旅消费季”等主题宣传,举办夜宿青年旅游节、厦门影视潮旅节、厦门导游直播节等一系列互动性强、参与性强的主题活动,发放文旅消费券3500万元,助推旅游人气,提振消费信心。

四是推动转型升级。出台《厦门市关于加快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旅游企业转换动力源,研发新产品,拓展海洋旅游、夜间旅游、研学旅游、婚庆旅游、沉浸式互动体验项目等多元化产品,满足新的市场需求。着力构建旅游产业新生态圈,在城区开展大招商、大招商、大招商,进一步集聚优质旅游资源,为产业升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吴俊宁摄影:黄封面摄影:林明红

编辑:陆值班主任:蔡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