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创新药企灵诺药业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近1亿元。这家创新型药企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在疫情影响下的“资本寒冬”时期依然能得到投资者的认可?抱着这个问题,张同摄采访了灵诺医药。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对灵诺医药创始人兼CEO韩博士的第一印象,那一定是“随和”。
灵诺医药的实验室里,透明的玻璃幕墙后面,有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整齐有序,各种仪器闪着信号灯,他们在实验室的瓶瓶罐罐之间忙碌穿梭。
▲灵诺医学实验室
我们在这里遇到了汉·赵衷博士。也许是多年当大学教授留下的习惯和气质,让他在交谈的过程中更加优雅随和,更像老师,让人感觉更加亲切。
▲灵诺医药创始人兼CEO韩赵衷
01.三十年的“曲折”和“找位置”
韩的前半生,更像是一个在选定的大方向上寻找定位,不断挑战自我的曲折故事。
1987年,韩考上了武汉大学,选择了病毒与分子生物学系。毕业后,韩自觉需要继续深造,遂赴军事医学科学院完成硕士、博士学业,师从杨培英教授、苏教授、黄翠芬院士。毕业后在生物工程研究所待了三年多,从事病毒和细菌的研究,疫苗的研发,这就是这13年间在中国的求学和科研之路。之后,他真正进入了创新医学和药学领域。
2000年,韩因为美国先进的医疗技术而选择了出国。由于其杰出的能力,韩成功地进入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进行有关艾滋病病毒和癌症的药物研究。随后加入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进行功能基因组研究。虽然这几年的科研工作,从学术到技术都有所增长,对于韩来说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但是这对于他来说还远远不够。
“我更喜欢着陆研究,”他解释道,解释了他离开美国国家实验室的原因。
想把所学应用到更实际的领域的汉·赵衷于2004年秋天离开了那个令人向往的地方,选择在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院做助理教授,并开始了他9年的学术研究课程。
在大学任职期间,韩选择教书育人,同时在大学实验室尝试了自己一直想做的药物研究项目。这样的生活持续了近十年,赵涵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即使在临床科室,和临床医生一起工作,也能经常接触到临床患者,但学术研究型的大学校园离真正的创新药物研发还有一定的距离。
2013年秋,韩前往美国知名药企Alexion,参与Strensiq的上市申请和Soliris二代产品的研发工作。
在美国的17年间,赵涵把自己十几年的学术积累运用到了每一份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在Alexion的4年让他找到了自己“内心的渴望”。
2.“时机已到”,毅然回国创业。
2017年,中国加入人用药物注册国际技术协调会,新药研发逐步走上国际舞台;同年,各类医疗政策密集发布,两办创新意见出台,为我国创新药研发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当今年的“回国创业”轰轰烈烈地席卷到韩身边时,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国外大型药企,回国创业。
“你可以说是顺应潮流,或者说是政策的号召。总之我就是想利用这样的机会回国做点事情。”
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赵涵·钟平表达了自己回国创业的初衷。“想做点什么”是他博士毕业以来一直在尝试、调整、尝试实践的一个目标。
回国后,韩并没有立即组建团队和创办自己的企业,而是先加入了的一家大型企业——锐志化工。在这里,我们可以详细了解国内新药研发的现状,为最后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019年,灵诺医药在张江药谷正式成立。企业所在地张江,也是赵涵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慎重选择。
“这里有浓厚的新药研发氛围,”韩不假思索地说道。“自然,我选择了这个地方。”
“就像在美国一样,波士顿是新药研发的首选。下面有顶尖的大学和大量的医院,这也意味着有大量的人才,人才和技术是相互绑定的。在此基础上,波士顿诞生了一大批明星制药公司,大量风投也会投资,使得这个地区资金充足,形成良性循环。
张江也是如此,大学、人才、技术、资金一应俱全。中国老龄化现象加剧,医药市场大发展空。同时,经过多年的积累,上海的医疗资源已经具备了较大的规模。很多人选择在张江创业,在这里做新药研发也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事实证明,韩对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张江仅仅三年,他的团队里就有很多经验和能力兼备的科研人员。他的公司也受到了资本的青睐,获得了两轮融资。
▲灵诺医学部高级主任潘洪亚博士和高级研究员彭合影
选择合适的地方创业当然重要,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韩在创业初期对公司发展模式的正确选择。
“现在国内创新药公司主要有四种发展模式。一是国产替代品,海外产品的同类药;二是引进国外已经上市或即将上市的药物,缩短国内外药物的代差甚至在国内外同时上市;第三种是快速跟随,跟随国外药企的步伐,与国外‘拼速度’。在前三种模式下,公司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而灵诺选择了第四种——源头创新,完成创新医学。”
3.“源头创新”,敢于挑战行业壁垒的良药。
“国外创新型药企如何持续发展?我们该怎么办!”
说到这里,的眼睛亮了起来。
那么,怎么做呢?创新之源不仅需要深厚的学术功底、过硬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新药研发经验,更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永不回头”的坚定意志。
这种发展模式后来被证明适合接受承诺。这个目标从企业成立初期就确立了,可以说是“一击即中”。
说到凌诺的规划,韩的语气中隐隐有些自豪。
“我们需要一个能够真正体现LINCOL特色的技术平台。这个技术平台应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足够的技术壁垒和专利保护。”
在这一理念的加持下,灵诺“穿越血脑屏障”的技术体系应运而生。目前在生物医药领域,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研发相对接近空白,正是因为缺乏能够安全有效穿越血脑屏障的给药系统。
凌诺敏锐地发现了这个机会。基于创始团队多年的学术积累和他人的成功经验教训,合理规划,高效实施。在短时间内,它开发了一个血脑屏障穿越技术系统,在临床前动物实验系统中表现非常好。与罗氏等药企现有的技术系统相比,力诺技术系统不仅结构简单、生产开发性强,而且采用天然的方式跨越血脑屏障的坚固“城墙”,降低了给药系统本身可能带来的风险,提高了未来用药的安全性。
有了技术平台,基于平台的药物研究也提上了日程。灵诺在众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选择了异染性脑白质病这种无药可治的罕见疾病。
M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许多患病婴儿因为没有有效的治疗而死亡,患者几乎无法进入成年期。“无药可治”的情况反映了临床的迫切需求。由于血脑屏障技术的稀缺,跨国制药公司很难开发重组酶替代疗法产品。
选择罕见病,以及致病机制明确、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大的因素。罕见病一般为单基因遗传病,病因明确,临床和市场转化效率高,相对风险可控。罕见病孤儿药的开发政策也决定了其相对可控的开发成本、更快的临床转化、更好的市场排他性和更高的产品利润。因此,针对严重罕见病的孤儿药研发一直是近年来国外药企重点投资的领域之一。
近年来,我国逐渐注意到这些罕见病患者对有效治疗的巨大需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我国“孤儿药”的研究。今年5月,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鼓励罕见病上市药物开发新适应症,优先审批罕见病临床急需药物”;“对批准上市的罕见病新品种,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承诺保证药品供应的条件下,给予不超过7年的市场独占期,期间不批准相同品种上市”。
因为罕见病患者基数不大,在他们迫切的临床需求下,从临床到市场,费用相对较低,速度也相对较快。针对MLD的新药研发,可以看作是灵诺快速开展创新技术平台临床验证、开发治疗产品的捷径。
目前,在良好的临床前药学数据基础上,灵诺研发的一款用于MLD的重组酶替代产品已启动IND申报相关的CMC工艺开发,预计未来两年将进入临床试验。
除了韩引以为傲的血脑屏障技术平台和正在研发的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创新药物,灵诺医药还有另一个“明星产品”——抗补体药物研发平台。
补体作为人体血清中的一种蛋白质,在抗感染免疫、组织修复和再生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然而,补体系统的失衡与许多疾病直接或间接相关,甚至是某些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目前已有多家大型药企在补体领域布局产品研发,包括阿斯利康收购专业补体药物公司Alexion,耗资390亿美元。即便如此,补码赛道依然是一片蓝海。
补体涉及的疾病范围广,病理机制复杂,因此灵诺选择了病理机制相对明确或补体相关、临床需求明显的IGA肾病。IGA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最危险的疾病,40%的患者将发展为需要肾透析或肾移植的终末期肾病,或肾衰竭。与其他慢性肾病相比,IGA肾病多见于中青年患者,病程发展较快,对现有治疗的反应较差。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影响很大,造成较大的医疗卫生费用。
目前灵诺研发的IGA肾病抗补体药物采用纳米抗体结构,与目前在研的小分子药物或抗体药物相比,具有结构稳定、给药频率低、给药方便、血药浓度稳定等优点。同时,这种药物是完全自主创新的产品,具有全新的靶点、全新的机制和全新的药物分子,前景广阔。
洁玉
即使还处于发展初期,韩也毫不掩饰对LINCOL选择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团队技术的信心。制造创新药物是一项耗时耗力的艰苦工作。只有“坐冷板凳”、“胸中有实隙”的人,才能克服重重困难,走向花开的彼岸。
创业三年多,经历疫情等各种困难,这家“唯创新”的创新型药企,依然如虎添翼。根本原因是韩有信心做出新药,选择了正确的方向,选择了最短的路径切入创新药市场。无论是自主技术平台,还是孤儿药,还是市场广阔的补充药,他都用事实证明了自己当初决策的正确性。
多次尝试,为了找到一条更符合自己人生设定的道路;一击即中,也是韩多年积累经验的积累。我们有理由相信,源头创新的灵诺医药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