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

核心提示建多家实训、孵化中心,设多个专项扶持基金,形成学校新工科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新京报记者从北京交通大学了解到,为全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该校依托学校轨道交通优势特色学科等资源,多举措为高校学子创新创业搭建平台。据了解,目前该校已投入近千万

建立了一批实训孵化中心,设立了一批专项扶持资金,在学校形成了具有工科新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新京报记者从北京交通大学获悉,为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该校依托学校轨道交通优势特色学科等资源,多措并举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据了解,目前学校已投入近千万元,成立了3个校内创客空室和7个校外创业基地,建立了100多名校内校外专家团队,成功引导和孵化学生企业106家。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参加2022年第八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作品为双向线驱动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学校供图

模拟团队运作,营业税等方面的综合培训,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

说到创业,北交大2015级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光子算法创始人白冰深有感触。

他读书的时候,国内企业面临着国际社会对科技和关键技术的限制甚至制裁。“国内的光电子芯片技术和产业发展处于发展初期,但在技术上和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团队相差无几。正是大力发展和深入研究的好时机。同时,国家“十三五”规划和科技领域发展战略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该领域的研究。基于以上原因,我坚定了创业的决心。"

白冰说,北交大为他的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室环境和条件。创业之初,学校提供空创业空间,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学生创业成本高的问题。“一路支持我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一名有使命感的青年科技创业者,引导我用在学校所学做好为科技发展做贡献的工作。”

有着“85后”、“大学生创业者”、“企业创始人”等标签的杜晓杰也深有同感。2009年创办公司时,他还是一名初二的学生,现在是一家数字媒体技术公司的法人代表。

渡劫是北京交通大学建筑艺术学院2008级研究生,北京数思源数字媒体技术有限公司是他2009年创办的第一家公司。公司成立10多年来,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活动、展览、策划、宣传服务100多次,现已成为海淀高校学生创业的标杆项目。

“我在学校的专业是新媒体。作为实用性专业,工作机会相对较多。在此期间,我通过不断地兼职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另外,我正好赶上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学校也大力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为此还提供了专业的教师团队来保障学生的创业实践项目,我也有幸成为首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一员。”说到开公司的机会,杜晓杰感叹道。

据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安国介绍,目前,北京交通大学拥有6个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7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北京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形成了“创新教育、创新训练、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

专业押运、模拟团队操作、工商税务等全方位普及培训。、搭建创业者交流平台、参加相关培训讲座……杜晓杰回忆,创业的过程伴随着困难,每一次都让他惊喜。学校提供的创业机会也是多方面的,让他在困难中找到了方向。“我认为创业不是一个人的创业。你要听千言万语,多听多看多学,最重要的是‘坚持’二字。”杜小杰说。

“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必修模块开发课程60门。

据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严介绍,2008年,北京交通大学作为首批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将创新创业纳入综合改革方案。2015年,学校根据国务院36号文件精神,立即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学生事务、本科和研究生培养的副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并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下设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创业指导中心。

具体来说,学校在培养计划中规定了“创新创业实践”2学分必修模块,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确保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和大创新大赛实训活动全覆盖。

据北京交通大学本科学院副院长景云介绍,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所有课程包含实践和创新,鼓励将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材、实验和毕业设计中。作为全国首批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试点单位,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25%以上,在综合课程设计、专题设计、毕业设计中突出创新创业的实践要求,工程实践类毕业设计占30%以上。此外,学校还采用小班教学,精准指导,形成了“课堂教学+案例分享+竞赛实践+项目孵化+素质拓展”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结合特色专业,实施“创新创业种子培养计划项目”,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邀请成功企业家、校友企业家等知名人士进校开展论坛、讲座、沙龙等活动。据学校统计,近三年来,北京交通大学共组织线上线下创新创业教育活动452次,有61047名学生参与。开发60门创新创业课程,包括15门“专业化与一体化”和“高级”实践课程。

共向北京创业园输送了近30个创业团队。

在资金方面,北交大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张博介绍,学校通过设立学生创业扶持基金、筹集教育经费、引进投资等方式,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如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奖励学生竞赛和创新实践指导老师等。

截至目前,学校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北京市级大学生创业园,投资近千万元,设立校内创客空室3个,校外创业基地7个。大学生创业园985平方米,包括15个独立办公室、1个集中展示区、1个公共会议室、2个集中办公区,可容纳30多个团队同时孵化。张博介绍,作为北京创业园孵化体系的一员,北京交通大学积极发挥“一街四园”的“点”功能,每年投入130多万元支持学生创业指导和孵化扶持。

师资力量方面,学校聘请13名创新创业领域的教授担任兼职教师,联合校外行业专家、技术专家、投资专家组成百余人的专家团队,在创业孵化、法律咨询、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已成功引导孵化学生企业106家,注册资金超过1.69亿元。

张博介绍,这些企业涉及轨道交通、it、金融、人工智能、医疗、文化创意、教育等领域。借助园区的孵化,以“耳树”、“树思源”、“光子算术”为代表的一批学生创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已有近30个创业团队被输送到北京创业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创业成功是一种积极的喜悦,就像成功完成一场大考。但我认为这只是开始。还有无数的考试等着我,我要做的就是继续努力,准备迎接更多的挑战。”作为一个经历丰富的人,杜晓杰认为,职业是一个模糊不确定的名词,每个人都在不断成长,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他建议学生最重要的是做好手头的一切。“多学习,多参考,多总结。选择一件事,就要尽可能做好。”

新京报记者刘洋

编辑苗校对翟勇军。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