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李志伟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逸]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16日应邀向第25届哈佛中国论坛开幕式进行视频致辞,他表示,中美应通过对话打破两国关系当前的僵冷局面。哈佛中国论坛成立于1997年,是北美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由学生组织的中美关系研讨会。25年来,该论坛邀请商、政、学届领袖精英各抒己见,致力于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理解与合作。同一天,秦刚还出席了美国国家动物园举行的大熊猫抵美50周年庆祝活动。他在致辞中说,50年来,中美在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上不断取得可喜的成绩。这证明中美携手努力,可以办成有利于世界的大事。
秦刚在哈佛中国论坛开幕式视频致辞中表示,哈佛大学有1000多名中国学生,是其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也是中美人文交流的生动缩影。然而当前中美关系面临严峻复杂的局面,误解误判的乌云在聚积,所谓“新冷战”的坚冰在凝结。
近期,中美在台湾问题、俄乌冲突等议题上不断交锋。本月早些时候,拜登政府今年第二度宣布对台军售案。15日,美6名跨党派议员窜访台湾。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长耶伦等人要求中国向俄罗斯施压,结束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
秦刚16日表示,乌克兰危机促使人们对大国关系、国际秩序的反思。中美双方要开展更加广泛、深入、坦诚、开放的交流对话,用事实真相和真理的力量,打破误解偏见固化成的所谓“一般常识”,打破冥顽不化的政治正确,打破当前不符合两国利益、背离两国民意的僵冷局面。他祝愿本届哈佛中国论坛能够集思广益、出谋划策,掀起又一场“头脑风暴”,帮助吹散误解误判的乌云,希望每位论坛参与者都能成为“破冰者”。
香港《南华早报》17日称,中国外交官当天的发言表明,美国领导人和国会议员应该把重点放在改善中美关系和建立信任上,而不是听信一些“狭隘”的热衷于指责外界的美国人的话。
虽然中美两国紧张关系在持续,但一些美国民众认为,两国之间的交流需要改善,双方需要更多的相互理解。16日举行的大熊猫抵美50周年庆祝活动就是一个例子。
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国,中方决定将大熊猫作为礼物送给美国。当年4月16日,大熊猫“玲玲”和“兴兴”抵达华盛顿。50年间,已先后有8只大熊猫在此生活过。目前,美国国家动物园生活着24岁的雄性大熊猫“添添”,23岁的雌性大熊猫“美香”和19个月大的雄性幼崽“小奇迹”。据园方介绍,“小奇迹”的体重已达121磅(约55公斤)。
4月16日,在美国国家动物园主管布兰迪·史密斯的陪同下,秦刚参观了大熊猫馆,看望了在馆的“美香”“添添”和“小奇迹”,并与史密斯共同为大熊猫食用的、有“50”字样的冰冻水果蛋糕上插上竹子制作的装饰品。
秦刚在活动致辞中表示,熊猫是友谊的象征,中美两国在大熊猫保护方面的成功故事,是中美能够共同合作的好例子。不仅仅在大熊猫保护方面,中美在其他许多领域也能够实现更多合作,让中美两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受益其中。
史密斯说,多年来,美中两国在大熊猫保育方面保持良好沟通,共同挽救濒危物种,大熊猫就是两国可以密切合作的最佳证明,也是连接两国人民的友谊使者。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此次庆祝活动吸引了近两万名当地游客注册参加。游客们早早就等候在大熊猫馆外,饶有兴致地观赏大熊猫享用美食的场景。现场人头攒动,游客们尤其是儿童看到大熊猫兴致勃勃享用美食的场景,发出连连惊叹,纷纷拍照留念。身穿印有大熊猫图案T恤衫的当地民众卡伦·希林告诉记者,她与朋友们长期关注大熊猫的成长,很高兴大熊猫抵美已经50年,也很高兴看到大熊猫保护取得丰硕成果。当地民众克丽丝滕说,她非常喜欢大熊猫,并期待到中国旅游。据了解,为配合庆祝活动,中国驻美大使馆在大熊猫馆外设立文化展台,向游客赠送大熊猫纪念品及相关书籍。使馆工作人员还现场展示书法技艺,教授游客撰写“小奇迹”“大熊猫”“五十周年”“友谊使者”等汉字。游客也排起长队,等候学写中国汉字。使馆厨师专门制作了大熊猫形状的豆沙包,受到现场游客的喜爱和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