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后复工,却面临社恐,最新研究:你的脑细胞缩小了

核心提示年初因为疫情,大家自觉在家隔离,近期大家都陆陆续续复工了,有些朋友却发现自己不会“说话”了。比如,平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你,现在面对同事想把一件事情的逻辑描述清楚,突然发现有点难。至少没有平时那么自如。甚至有些人,虽然出来复工,接触了大量不

因为年初的疫情,大家都有意识地在家隔离。最近大家都陆续回去工作了,但是有些朋友发现自己无法“说话”。

比如你平时口若悬河,现在想在同事面前把一件事的逻辑描述清楚,突然觉得有点难。至少没有平时舒服。

甚至有的人,虽然出来复工,接触了大量不同的同事,但是心理上却有一种逃避的欲望。

这些都让人怀疑自己是否有隔离后遗症:语言功能退化,社交恐惧?

其实这确实是一个被广泛观察到的生理现象,你的感受没有错。

有研究发现,人和动物在长期孤独或失去社交活动后,会变得社交恐惧和保守。

10年前,芝加哥大学认知与社会神经科学中心主任、神经科学教授约翰·t·卡乔波(John T. Cacioppo)提出,人类等社会性动物的大脑在脱离社会时会进入自我保护模式,因为被孤立和孤独是一种负面信号,会促使个体采取自卫和自我保护行动。

2014年,发表在高质量期刊《心身医学》上的一项研究为这一假设提供了一个真正的锤子:当草原田鼠与配偶分离一段时间,然后被放入开放的环境中时,与那些一直与配偶在一起的草原田鼠相比,孤独的草原田鼠更不愿意探索环境,而是表现出更多的逃避行为。

孤独的草原田鼠更不愿意待在空旷的田野中心。它们倾向于绕着边缘跑,因为中心更容易被捕食者发现。

被隔离的草原田鼠被放置在圆形区域的空旷地带后,比没有隔离的草原田鼠更倾向于绕着圆形跑。

是不是感觉我们刚从隔离期回来上班?面对很多同事,心里总会有想逃避,想一个人待着的声音。开会讲PPT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语言功能和逻辑能力不如以前了,甚至舌头都不直了。

幸运的是,这种现象大多是暂时的。只要你继续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融入群体,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恢复正常。

对于一些已经感到孤独的人来说,此时会对这种负面行为更加敏感。2009年,Cacioppo在《认知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脑成像研究发现,孤独的大脑在颞顶结合部更活跃,这与负面的社会信号有关。也就是说,孤独的人更在意别人的负能量和消极行为。

一些最新的前沿研究还发现,与世隔绝的孤独也会使啮齿类动物的神经元体积减小,神经元的连接减少。

阿基勒及其同事在2011年和2014年的研究发现,被隔离的啮齿动物的大脑变得更加抑郁。

隔离1-2周的啮齿类动物大脑中另一种神经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的表达下降。对于人类和许多动物来说,FGF2具有多重功能,其中之一是抗抑郁和抗焦虑。如果FGF2分泌过少,人和动物都容易抑郁。

我们都知道抑郁症的后果。轻者影响工作生活,重者自杀。抑郁症也一直是全球研究热点。早在1996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经典研究发现,抑郁症不治疗的时间越长,海马萎缩越严重。海马体是与记忆相关的重要脑区。如果其功能下降,会严重影响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

所以,我们从隔离期回来工作,遇到社交恐惧和语言功能退化,而没有自我怀疑,是很正常的。选择正视它,接受它,同时积极尝试接触不同的人,通过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逐渐消除。当然,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不去上班,就没钱了。在生存和自由之间,我们忠实地选择了生存。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