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注!超牛教师研究步入世界前沿,成果登顶《自然》《科学》

核心提示他和团队的科研成果曾在Science、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他率团队潜心钻研,取得的科研成果曾被国家及省市新闻媒体专题报道;他解决了植物蓝光信号传递领域中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期推送,一起

并且其团队的科研成果已经发表在《科学》、《自然》、《自然通讯》等国际期刊上;他带领团队刻苦钻研,取得的科研成果多次被国家和省级新闻媒体专题报道;他解决了植物蓝光信号传输领域的老大难问题。本期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左泽成副教授。

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左泽成。长期从事植物信号传递的基础研究,在植物蓝光信号传递及相关蛋白质组学领域领导了一个研究团队,运用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植物遗传学等手段解决了许多困扰研究者多年的科学难题。包括:分析蓝光受体CRY2的二聚化、磷酸化等重要分子机制,揭示植物蓝光信号传递中几种重要传递途径的具体分子机制;相关学术研究已步入植物蓝光信号传递和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世界前沿。近年来,左泽成团队在顶级期刊Science、Nature和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Gene Development、Cell Reports等发表了10多篇高水平文章。,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了植物蓝光信号传递和植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水平,取得的科研成果被国家、省、市新闻媒体专题报道。

致力于研究和克服难题

自20世纪90年代发现植物蓝光受体以来,调控植物开花和光形态发生的分子机制多年来一直困扰着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期间,左泽成通过酵母双杂交和蛋白质双向电泳-质谱鉴定了多种受植物蓝光受体调控的蛋白质,其中蛋白质SPA1可以与植物蓝光受体CRY2以蓝光依赖的方式相互作用,为最终分析植物蓝光信号传递的基本途径打开了大门。在随后的研究中,左泽成分析了植物蓝光受体CRY1和CRY2如何特异性抑制蛋白质复合物COP1-SPA1在蓝光下的活性,发现蓝光受体抑制了下游CO和HY5蛋白在蓝光下的降解。最后,他揭示了植物蓝光受体如何调控植物开花和光形态发生的具体分子机制,解决了植物蓝光信号传递领域长期存在的问题。

植物蓝光受体调控植物开花和光形态建成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基因发育》和《当代生物学》上。

毅然回国,一鸣惊人

花园虽好,却不是久留之地。在掌握了所在领域的科技前沿后,左泽成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环境和丰厚的待遇,选择回国。并确立了植物蓝光领域最难的研究课题——分析植物蓝光受体的磷酸化机制为研究方向。他带领研究团队通过引入高分辨率质谱系统,鉴定了一系列与植物蓝光受体光敏初级反应相关的蛋白质,发现PPK激酶家族蛋白可以影响植物蓝光受体在蓝光下的磷酸化,从而影响其蛋白在蓝光下的稳定性。追根溯源,团队进一步分析了CRY2在蓝光下的多个特定磷酸化位点,揭示了PPK激酶家族如何磷酸化植物蓝光受体CRY2的具体机制,最终解决了困扰植物学家近20年的科学难题——植物蓝光受体CRY2如何磷酸化的具体分子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上。

承前启后,成绩斐然。

为了进一步揭示植物蓝光信号的调控网络,左泽成团队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深入探索了植物蓝光受体二聚化的分子机制,证明了隐花色素可变二聚化为其初级光反应的关键步骤。同时发现隐花色素的可变二聚化受隐花色素抑制蛋白的调节,决定色素蛋白的活性和信号强度,进而调节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节律、光形态建成和光周期开花等重要的生长发育。该研究为今后提高农林作物的光合效率、精确调控开花时间等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上。同时,这一研究成果也成为近年来新兴的光控遗传学领域的重要分子工具。利用光快速准确地调控各种功能蛋白,有望在成瘾、运动障碍、睡眠障碍、帕金森病模型、抑郁症的治疗上取得突破。

以教育为本,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

左泽乘以立德庶人为己任,积极将前沿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围绕新农科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为本科生开设专门的专业课程,采用引入式、沉浸式等教学方式,深受学生欢迎,得到教学督导专家的充分肯定。指导下的许多学生获得了优秀的毕业论文。积极引导本科生开展创新实验研究,他们带领的本科生创新团队在“全国大学生基因应用创意大赛”中获得冠军,我也获得了优秀导师的称号。

左泽成指导学生的成就

在研究植物蓝光信号传递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产学研”的号召,参与了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的甜高粱杂交种“吉大301”、“吉大302”的选育,为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左泽成潜心学习,激励自己,勇攀科学高峰。作为一个有情怀的老师,一个坚定的研究者,一个有梦想的科学家,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延伸阅读:

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是原解放军军事大学农副业生产系。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RD计划、作物遗传学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等科研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总计5000余万元;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培育20个以上农作物新品种进行海外审种和省审种;在《科学》、《PNAS》等SCI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60多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授权。

来源:吉林大学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