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世界正在经历一个世纪以来最大的变革,欧洲也在这场变革中摸索前进。10月28日,欧洲政策中心发布了由该中心副主任、“世界中的欧洲”项目主任里卡多·博格斯·德卡斯特罗撰写的《变化世界中的欧洲转型》报告。本文分析了影响欧盟在世界舞台上作用的主要因素,强调21世纪20年代将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转型期,并呼吁欧盟层面为这些变化推进变革。
国际秩序更加复杂多样。
报道称,国际政治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过去几年里,国际秩序变得更加复杂、多样、相互关联和具有挑战性。许多原因导致了全球政治的变化和转型。首先,实力的本质发生了变化。单靠人口、领土、GDP、军力等传统因素,已经不足以在当今世界发挥影响力。对国际社会来说,相互联系、连通性、技术和软实力都是21世纪的重要因素。因此,“实力”的要素变得更加分散,各国需要更多的战略灵活性。因此,威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混合威胁。
其次,参与人数增加。几十年来,国际事务领域的参与者不断增加,出现了更多的声音。除了国家,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非国家行为者、社会组织、城市和地区,甚至个人也登上了世界舞台。以前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体受到新兴行为体的挑战,新兴行为体已经证明它们有能力重塑国际体系并带来新的治理模式。
同样,变革的步伐正在加快。技术和数字变革正在加速,这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更加突出。然而,许多国家的政府没有跟上这些变化,未能有效抵消变化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技术霸权给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带来了明显的影响。
最后,“内部”和“外部”的界限正在融化。在一个日益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世界里,人们如何生活、思考、工作、生产、消费等。将产生超越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全球变暖、民族主义、保护主义、移民压力等问题无法在单个国家内部解决,都需要依靠全球性的解决方案。
七大全球趋势推动秩序变革
除了上述结构性变化,报告提出,还有一些全球趋势正在推动全球秩序的变化。根据德卡斯特罗的报告,欧盟未来将受到七大全球趋势的影响。
该报告将连通性、数字化和气候变化这三大趋势总结为21世纪的“元趋势”。世界进一步互联的趋势不可阻挡。鉴于疫情的广泛传播,欧盟应该借此机会思考自身的脆弱性和依赖性,考虑如何加强医疗系统的韧性。数字技术已经成为许多人工作、学习、社交和娱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数字化的好处并没有被平均分享,甚至导致了不平等的加剧。数字变化也影响着地缘政治。目前欧洲在人工智能、5G、量子计算等技术上还比较落后,需要加大投入才能赶上。气候变化必然会影响下一个世纪甚至更久以后的政治和政策。未来,面对极端天气,欧盟也将推动“绿色政策”成为主流。
此外,报告将人口动态、经济权力转换、民主衰落和强权政治四大趋势归为“关键趋势”。报告称,虽然欧洲内部的人口模型各有特点,但总体趋势显示,欧洲人口将越来越少,而且会进一步老龄化。这将挑战欧洲福利国家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欧洲,移民、自动化或延迟退休年龄是否能有效应对老龄化问题,并没有达成共识。除了人口减少,欧洲的经济实力也在减弱,世界经济重心正在转移。此外,西方的治理模式也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挑战。
重视六个前沿领域
分析认为,上述结构性变化与全球趋势相互作用,揭示了欧盟在2020年的十年中应关注的六个关键前沿领域,包括地缘价值、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技术、地缘连通性、地圈和生物圈。德科斯特罗认为,这些领域的对立、竞争和合作搅乱了欧洲的命运罗盘,并将影响欧盟未来的国际角色。
首先是地理价值。欧盟是一个基于民主和法治价值观的组织,应该从自身出发捍卫这些价值观。第二是地缘政治。由于全球参与者之间的高度相互依赖,当其他力量发生争端时,欧盟不能偏袒一方。欧盟应该减少对外依赖和自身脆弱性,增强实力,维护自身安全。第三是地缘经济。在后疫情时代,经济和社会政策将是解决不平等和改善人民福祉的关键。贸易将在欧盟的繁荣和发展以及增强其全球影响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第四是地缘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塑造大国之间的关系,也将决定欧盟的未来。欧盟需要解决资金短缺和创新问题,同时注意协调竞争规则、产业政策和数字融合等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因素。第五是地理连通性。物理和数字连接将继续塑造欧盟的国际角色。连通性是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交汇点,也是构建世界影响力的关键工具。欧盟将实施自己的连通性战略,但它不应仅被用作获得影响力的手段,还应致力于通过加强连通性来解决该地区的贫困、健康和粮食安全挑战。六是地球圈和生物圈。保护地球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将是未来几十年的主要战略挑战。这一领域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协同才能有效应对。
报告称,在可预见的未来,欧洲将面临“危机不断”的状态,即危机一个接一个。在这种状态下,欧盟需要实施整体改革,明确待处理事项的优先顺序。只有适应这些结构性变化,改善管理,欧盟才有机会在全球竞争中落后。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1月15日第2287期作者:本报记者王晓珍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微信官方账号cssn_cn了解更多学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