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与创新

核心提示交汇点讯 新年伊始,千帆竞发。1月13日—14日,江苏省科协十届二次全委会即将在南京举行。多位在苏院士,通过新华日报《科技周刊》和交汇点新闻,为全省科技工作者加油鼓劲,号召大家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

新年伊始,千帆参加了比赛。1月13日至14日,江苏省科协十届二次委员会将在南京召开。在苏的许多院士,通过新华日报《科技周报》和《新闻纵横》为全省科技工作者加油鼓劲,号召大家坚持自力更生,自强不息,以坚如磐石的信心,争分夺秒,锲而不舍,锐意创新,攻坚克难,努力工作,再创佳绩。

中国工程院张广义院士:

目前,江苏在信息获取、通信与传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化与高功率微波集成电路、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等领域取得了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在此基础上,聚焦高速通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指挥控制系统等新兴前沿领域,前瞻性布局关键技术研发,夯实共性基础技术开发能力。坚持创新在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夯实关键核心技术基础,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为江苏加快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光基:

展望2022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省药理科技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优先发展人民健康”的号召,聚焦生物医药世界前沿,进一步突破新药靶点发现、创新生物制药、细胞治疗药物、精准治疗高端制剂等生物医药领域的“瓶颈”难题,攻坚克难,提高转化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剑春:

告别牛,迎接虎,春节就要到了。作为一名从事生物质资源转化利用的科技工作者,应紧紧围绕家族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3060”战略目标,抓住未来40年国家“碳中和”科研和产业发展的机遇,致力于生物资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开发的技术创新,从基础研究入手,加强学科交叉融合, 突破生物资源在新能源、功能材料、生物医药应用中的关键技术,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

我们处在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可以从地面自由出行,空甚至太空。同时,这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在材料、设备、资源和气候变化方面面临许多挑战。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应该努力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人类在地球上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南航成立了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院,设立了流体静力科学与技术、航空空航天数字科学与智能技术、先进材料科学与器件技术三个研究方向,旨在开拓人才培养、科学发现、原始创新、基础研究等新领域。衷心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新的一年里,寻求科学指导,树立教育信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其荣:

江苏有6870万亩耕地,人均0.86亩。如何提高这些耕地的质量并在利用中加以保护,是保证江苏粮食自给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中国农业正在进入绿水青山背景下的优质、高档农业新时代,其前提是拥有无污染、高肥力的土壤。有机肥产业的发展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优质高产的新型肥料产品,提高土壤肥力,还能有效吸收农业废弃物,减轻环境污染负荷。这是兼顾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作为农业资源环境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不仅要对新时代农业的理论和政策进行创新研究,还要为新时代农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和产品支持,把论文写在江苏乃至中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洪武:

目前,长江的保护和修复已经开始了一场攻坚战。牢牢把握下大力气保护、不开发的战略导向,把多学科集群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借助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打造国家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针对江苏长江建设的热点和难点,开展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研究,着力打造以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为重点的前沿“水科学”创新高地,全面拓宽服务长江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深度探索河流治理的解决方案,探索“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新路子。让我们谱写新时代的长江之歌,讲好新时代的江苏故事!

新华交汇报记者蔡通讯员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