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场上一半以上的文旅投资基金都名存实亡了。”一位旅游基金负责人告诉新旅界。
近日,新旅界面向文旅行业投资机构进行了2020年文旅行业投资倾向调查。40家参赛机构中,其举办的文旅项目有近一半与2019年相比没有升值甚至下降;并且有近一半的机构认为,未来文化旅游行业即使还有很多机会,投资价值也会下降。
当前投资者如何看待文化旅游行业的投资前景?现在,吕雯赛车场的企业投融资存在哪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新旅行社采访了几位投资者。然而,只有少数人继续关注吕雯赛道,并愿意接受新旅游行业的采访。最后,我们深入采访了聚源资本创始合伙人高、巅峰一光旅游产业基金总经理高磊、群创天使基金合伙人、云起资本创始合伙人卜卜、山东海创策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松庭,畅谈了他们中国游赛道近期的投融资动向。
“什么事?”
财政投入大幅减少,看客增多。
投资人还投资文旅创业公司吗?
可以,但是票数越来越少。这可以说是几位受访者的共识。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有财务投资的文旅初创企业,按照业务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分销渠道服务商和产业服务商。疫情前的2018年和2019年,前者融资金额同比下降13.54%,融资事件数量同比下降24.07%;虽然后者的融资事件绝对数量从62起增加到73起,但投资金额却大幅缩水,同比减少78.52%。到2020年,文旅初创企业的融资事件将只有33起,其中21起披露了详细的交易金额,总融资金额仅为28.502亿元,较前两年呈“断崖式”下降。
群创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表示,风险投资机构对吕雯的整体关注度不高。“在过去的3-5年里,其实没有真正成功的文化旅游投资案例,基本可以算是失败案例。除了已经成立的同程艺龙,实际上市的文旅创业项目很少。基本上财务投入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但如果你想彻底放弃这个领域,也不能彻底放弃。只能静观其变。”
聚源资本创始合伙人高也注意到,这次疫情给很多文旅基金和创投机构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尤其是2016-2019年,一些投资“布局出境游或向海外市场复制推广国内商业模式”等文旅初创企业的创投机构,可能已经“血本无归”,成立时间越长,投资时间越长,投资的项目越多,资金损失//[/]。
他说,大多数投资机构现在对吕雯赛道持观望态度。“目前文化旅游行业鲜有亮点,大部分投资机构都在等待重组的机会。留在牌桌的人在观察,看谁还坚定。”
在山东海创策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松庭看来,投资人倾向于观望,对投资文旅创业公司更加谨慎。疫情只是加速和加剧了这种原有的趋势。“2013年以后,有一段时间的双创井喷。当时基金投资整体比较活跃,几乎都在全产业链布局。那时候,只要理念到位,有原型盈利模式,初创企业就会受到资本的热捧。但从2018年资本寒冬开始,明显感觉到生产创造领域的热钱少了,出现了大量的存量项目。基金和创投机构退出压力大,投资增速大幅降低。再加上已经出手的投资机构的教训,盲目投资越来越少了。”
巅峰一光旅游产业基金总经理高磊也认为,2019年后,创投机构对吕雯赛道的关注度将远低于新能源汽车、芯片等赛道。不过,在他看来,这与其说是疫情对文化旅游初创企业的影响。不如说文化旅游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它比金融投资更适合产业投资。现在降低投资规模,只能说发烧的头脑终于冷静下来了。
“很多投资过的人不一定了解文化旅游产业的特点。在行业中,产业投资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单纯的财务投资并不多见,因为旅游业具有爆发力弱、持续性强的特点,而财务投资主要以高回报率为主。旅游行业退出路径少,回报率低,风险较高,整体复苏周期长。之前的大多规模小,收益差。”
画
高磊也认为,疫情的后果其实比看起来更严重,影响更深远。疫情明显显示出旅游行业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投资市场整体对文旅赛道持观望态度。“尽管旅游业整体上正在复苏,但市场投资仍需要一段时间,其信心恢复滞后于旅游市场本身。”
“为什么”
钱少,竞价少,“国家队”占据主场。
为什么不投资旅游行业?
总结一下,主要是因为“钱少”和“好标的少”。
2018年资本寒冬过后,创投机构的融资难度比以前更大了。市场上的钱少了,投资机构本身也比以前更加谨慎。“基金存续期一般为5-7年。2013年前后,文旅行业的投资热潮期开始。到现在7年了,刚好是戒断期。很难筹到钱,大家都缺钱。”孙松庭说。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机构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更倾向于投资携程等头部企业孵化/支持的新项目作为“避风港”,而不是从零开始的“无背景”的初创企业。
在所有答案中,“好目标很少”是共识度最高的一个。虽然“钱少”,但目前的创投机构并不是“没钱”,缺乏有吸引力的项目是投资减少的核心原因。
“2013年以后投资的文旅项目,绝大多数没有达到预期收益,好的旅游标的都被抢占了,剩下的投资很少。”高磊说。
王晟还认为,现在各种文化和旅游初创企业对投资机构缺乏吸引力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没有真正有潜力的新项目和市场。在他看来,文化旅游投资比较火爆的时期,主要集中在出境游、自由行、数字旅游、民宿,现在这些类型都形成了自己的头部企业;传统OTA主要靠游客和分销渠道的信息差赚钱。现在,信息鸿沟基本不存在了。除了上市的,其他同类企业空发展有限;而最近流行的直播、沉浸式旅游等概念,虽然看似新奇,却缺乏一个可行的实现模式。
布赫云起资本一直非常关注文化旅游赛道,但一直没有找到真正击中文化旅游市场痛点的创业公司。“现在旅游赛道选择环节太轻,单个企业利润上不来,规模效应和垄断效应上不来。即使你在这个细分行业做到了极致,这个细分市场对消费者来说也未必那么不可替代。在医学、教育等领域。,很多互联网公司在他们规模化之后,可以限制整个赛道的商业模式。但是旅游的一些热门概念,比如租车、智慧旅游、旅游拍摄等。,其实都不是旅游的核心环节,创收能力有限。”
但项目同质化严重,好项目越来越少,投资人也变得更加谨慎。这个过程使得资本集中在有限的头部项目上,自然抑制了新项目的出现。
社会和金融投入都在萎缩,那么现在文旅赛道这么多钱哪来?
答案是国家资金和产业投资。
虽然历年投资总体上基本延续了民间投资为主、国有企业和政府投资共同参与的多主体投资格局,但有业内人士认为,纯粹市场化的财政投资趋于弱势,国家资本趋于强势,这是疫情前就有苗头的“大势所趋”。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让这个趋势更加明显。比如健康码的出现,把景区预订的主要路线从OTA变成了景区本身,这个“环节”是在OTA平台预订的。
一位财务投资人表示,“现在国资控制的是更多的优质资产,不仅是景区,还有科技和产业服务。之后民间资本发挥作用的空间主要在于一些查漏补缺的琐事。切入点小,整体投资有机会,但很难‘做大事’。”
王晟同意这一趋势。他说旅游的核心是优质资产,即使出现疫情,优质资产依然会升值空。而重资产的旅游目的地景区,需要的资金量大,回收期长,景区本身的发展路径也是个性化、非标准化的,不具备真正的可复制性。在这一领域,以行业整体发展而非短期投资盈利为目标的国家省市基金更占主导地位,财政投资缺乏真正的介入机会。
“如果创投机构想投资重资产项目,现有的机会可能集中在人文景区,比如主题公园、游乐中心;为防止过度开发,自然景区后续经营权将进一步向国家集中,未来很可能公益性大于盈利性。总的趋势会更加开放,更好的服务大众。所以这方面还是会以国家产业投资为主。风投还是要在创业公司中寻找机会。”
在高看来,这种国家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失衡”是当前旅游投资的一个核心特征,也是投资标的有限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家的产业投资和社会资本的金融投资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的长远发展,而其他只侧重于‘短、顺、快’的退出和高回报。两者诉求不同,发展方向基本完全平行,无法‘协同作战’,协同效果不理想。这种不平衡导致行业空之间扩张有限,而行业空之间扩张有限,可供选择的投资标的自然更少。”
“我该怎么办?”
文化+科技+新赛道
但是在吕雯赛道上没有什么可以“投票”的吗?决不是这样的。
Takahara认为,近年来文化旅游投资出现了四个非常积极的趋势:
第一,很多基金本身也在引入产业思维。我们不会只做单一的投资,而是会考虑投资标的的上下游行业。比如文化旅游的上市公司,会综合考虑产业化布局和文化旅游整合,这就给投资机构提供了很多机会。
第二,有一些项目抓住了消费者最真实的需求,例如亲子游和周边游,这些项目近年来讨论得非常多。投资机构也会更加关注这些领域。
第三,无论是行业还是创投机构,都开始关注消费市场的下沉,以及一些三、五线城市的项目和市场需求,比如BB、周边游。目前一二线城市的服务基本饱和,再往下会有更多的机会。
第四,以财务投资为主的风险投资机构深度介入初创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后期运营,使得财务投资和产业投资不再那么泾渭分明。这就为创投机构和私募基金建立了新的“护城河”,让他们从产业的高度帮助企业成长。
在这样的趋势下,很多创投机构都聚焦在同一个领域:科技。但是他们也关注科技,但是各个创投机构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聚源资本专注于“数据产业化和产业数据化”。高原认为,利用好存储在景区和OTA中的大量旅游数据,并从海量数据中找出有价值的来改进服务和解决问题,将是未来文化旅游领域科技企业的主要任务。“土地和人才用得越少,数据用得越多。这是在最有价值和增值空之间。”
目前英诺的投资重点已经不再是文化旅游,所以关注的重点主要是不与旅游行业绑定的新兴技术,比如无人机、人工智能等,但是在文化旅游领域有应用场景。
除了科技,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潜力股”是文化产业和文化IP。对于文化内容品类的投资方向,高用两句话总结:“与老百姓感同身受,讲好中国故事”。例如,前者最近的你好,后者的李为例,输出了中国文化的形象。“这两类IP潜力最大。这两类投资升值幅度较大空,是聚源投资方向的修正方向。”
“总的来说,只要企业有现金流,有一定规模,有合适的应用场景,就有投资机会,只要不追求超高收益,就有投资机会”,高说。"但是文化和技术两条轨道是龙头企业最有前途的."
除了科技和文化,各类投资机构也找到了新的方向和重点。
疫情发生后,云起资本比以前更加重视创业团队的运营能力、现金流、产品力和可持续性。相比于在产业链上下游寻找机会,布赫更倾向于专注于旅游资源或文化旅游综合体本身,比如城市温泉旅游、微型商业综合体等。“我们希望投资标的能够在其业态内形成自己的消费闭环,在其空空间内完成所有的消费转化,而不仅仅是作为其他目的地的外挂。”
据高磊介绍,巅峰一光现在主要专注于旅游行业的一些新兴子赛道,如演艺、游乐设备、可爱宠物乐园等。“如果说2011-2016年OTA是好赛道,2013-2017年景区是好赛道,那么现在小而美产品公司就是更好的赛道。我们一直很看重企业的营收能力,现在会更看重企业的运营模式是否可复制,内核是否规范,财务模式是否理想,总之是是否具备向外扩张的条件。”
同时,巅峰一光还将目光投向了为景区赋能的配套服务企业。
高磊表示,从产业赋能的角度来看,这类企业与景区良性互动,资产轻,估值不太大,所需金额小,是适合创投机构的投资对象。“旅游景点需要这类产品来赋能,现有产品也需要迭代。两者互相需要。这里有很多机会。”
孙松庭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说,前几年文化旅游行业有大量在建项目,但后期能否顺利运营并产生收入是个大问题;虽然乡村旅游概念火热,但很多相关旅游目的地都面临着数字化程度低、服务水平低等问题。所以擅长数字化、Saas服务、景区引流、vr等的创新型科技企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只要他们的技术能赋能景区,为他们的交通、餐饮、民宿提供服务和内容。“这类企业只要把景区而不是游客当成自己的客户,就有可能找到盈利的空房。”
此外,免税店、粤港澳高端酒店,以及短途游、短视频、直播等新赛道也在海创策源的关注范围内。“作为投资人,我印象最深的是,所有基金经理都有粉丝,都会为‘爱豆’买基金。这些新领域可能会有很多潜在的机会。”
但他也提到,在后疫情时代,企业在投资时会更加注重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现金流。“我们必须盈利,只有能保持现金流,我们才会投资。否则一旦出现疫情之类的突发情况,企业很容易抵御。”
在灰烬之上,带着希望
总体来看,2021年文化和旅游初创企业的融资可能会比以前更加困难。但是看不代表放弃。很多人还在拿着牌等在桌边,等着玩的机会。
孙松庭对文旅产业的投资依然充满信心和热情。“去年疫情得到控制,国内交通逐步恢复,景区限流逐步解除。在五一酒店,机票预订的数据出现了明显的回暖迹象,这足以证明市场对旅游的需求旺盛,投资者相应会有更多的机会。”
王晟也认为,这个阶段可能只是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个“瓶颈期”。“当瓶颈被打破,行业将迎来又一次快速发展。”
国内文化旅游行业还处于高速成长期而非成熟期,现在正在打基础。经历了疫情之后,国内文旅初创企业和风投机构经历了一场“优胜劣汰”,现在是时候积极构建新的行业体系了。
“我们爱的应该是执着的。”这是高给自己、给聚源资本、给所有文旅投资人的寄语。“希望大家都能坚持下去。对你的领域要有爱,有坚持,有耐心。”
就像疫情最终会过去一样,文旅创业公司的投资“低谷期”也会过去。届时会形成什么样的新趋势和新格局,只能交付给时间的验证了。在这个过程中,新旅行业也将持续关注行业内文化旅游的投资动向,紧跟国家政策,深入行业,汇聚行业最新投融资动态,促进机构间的合作互补,助力推动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