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原标题:浙江“底层”大学生创业背后
“你创业,我买单”。最近热搜了一个关于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扶持的政策。
“大学生想创业,可以贷10万到50万。创业失败,10万元以下贷款政府补偿,10万元以上贷款政府补偿80%。”
虽然政府“保底赔偿”的传闻很快被澄清,但该消息还是引起了广泛讨论。支持者认为,政府此举有利于营造鼓励创业的氛围,“鼓起勇气”,“干了就完了”;但也有人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并不是创业的最佳主体。
大学生创业靠谱吗?
省级单位如此高调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不多见。
“从我大学开始,浙江这边就有很多大学生创业补贴政策。”浙江理工大学2021级硕士毕业生齐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她看到这个刷屏政策时,并不感到意外。
事实上,浙江也是较早探索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省份,其帮扶政策已经运行多年。但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应该创业吗?这个讨论一直是有争议的。2010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余表示,“如果知识和经验积累不够,盲目创业会增加失败率。”
齐林,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在校期间有过两次创业经历。第二学期,她和5个同学一起创办了一家公司,专注于内衣、家居服等服装的设计和营销。当时可以对外申请的资助包括几万元的现金补助或者50万元的无息贷款。在校园里,学校提供了近2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免费使用。
由于创始人之一有相关行业经验,项目落地很快。到了大四,他们已经在校外租了近500平米的办公场地,高峰时营业额能达到几百万元。
在学校里,每周都会有创业讲座。但在齐林看来,成功是校园里的榜样,更多时候,能孵化成功的公司是百里挑一。在她所在的学院,老师带领的20多个创业团队中,最后只剩下一个。
齐林认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创业团队中扮演核心角色。没有现成的知识和能力去创业,也可能造成青春的浪费,或者让更多只是不想上班或者有类似想法的人走上岔路。
在浙江另一所高校的创业者张华看来,政府的帮助可以让年轻人对未来有所期待,“至少可以减少一些风险”。
大一的时候,艺术专业的张华和几个同学有了在校园里发展影视事业的想法。大二的时候,他们参加了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了入围奖。他们可以申请5万元的免费补贴。之后项目迅速落地。到第三年,他们公司开始盈利。
虽然张华计划继续深造,但她未来的计划仍是目前公司的一部分。
大背景下,鼓励大学生创业是显而易见的。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在能力培养、环境优化、平台创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
“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确实低,但创业还是值得提倡的,因为未来企业往往会来自于这些创业。即使成功率低,对于年轻大学生来说容错率依然很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潘鹤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如果还不起怎么办?
2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支持推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繁荣示范区新闻发布会。在浙江分会场,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忠提出了“大学生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下由政府补偿”的举措。
次日,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开回应称,政府补偿具体由政府设立的创业保障基金补偿。旨在通过建立创业担保基金补偿容错机制,减轻大学生创业的负担和顾虑,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氛围。
政策实施以来,浙江省累计获得创业担保基金担保贷款26.51亿元,贴息1.82亿元。由于相对规范的审核管理机制,因创业失败而从创业担保基金中获得补偿的比例不到万分之五。总体来看,这一政策运行平稳,对鼓励大学生等群体创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根据办公室公布的贷款程序,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必须经过两道程序的把关:一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专家对创业项目进行把关,通过后向大学生发放创业担保基金担保的贷款资格证书;二是大学生凭资格证书和相关材料向经办银行申请贷款,经办银行会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信用状况、偿债能力进行调查。
审核后由政府设立的创业担保基金为大学生提供担保,经办银行向大学生发放贷款。大学生按期还清贷款本息后,凭经办银行出具的还款证明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贴息。
针对大学生创业失败谁还不起贷款,怎么还的问题,陈忠表示,由于大学生还不起贷款,创业担保基金担保的贷款被认为是不良贷款,10万元以下的贷款将由创业担保基金全额补偿;10万元至50万元的贷款,由创业担保基金的80%予以补偿。同时建立了科学的回收核销机制。原则上赔偿后,要求追偿。但无力偿还的,将按规定程序从创业担保基金中核销。
事实上,“补偿”并不是什么新政策。出自201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大众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但随后贷款额度从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浙江省人社厅表示,此举意在“减轻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重点群体创业的负担和顾虑,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氛围,解决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重点群体想创业没钱、想提高创业能力没人帮、创业失败没人管的问题”。
这项政策不仅针对大学生。浙江所有初次创业者都可以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其中,在校大学生或毕业五年内的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退伍军人、有证残疾人等可申请由政府设立的创业担保基金担保的贷款。
在国家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安徽省劳动学会常务理事王章明看来,这一政策是大学生创业的第一步,解决了大学生创业最重要的资金和他们敢不敢创业的关键问题。对创业者的信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俗地说,这种做法相当于政府代替银行成为贷款人的债权人。潘麟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托底政策的出台主要是针对银行不愿意贷款给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就是给银行兜底,让他们敢于支持大学生创业。”对于股权部分,影响较小,创投基金不承担债务责任。
为什么是浙江?
近年来,广东、四川、江苏等国家也采取了类似措施,比如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无息贷款、财政补贴、房租补贴等。但浙江拿出真金白银鼓励大学生创业,可谓大手笔。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公报,2021年浙江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541元,比上年增加5144元,名义增长9.8%,仅次于上海和北京,排名第三,比排名第四的江苏高出1万元左右。
同时,浙江省是小商品经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相对发达的地区。截至2021年12月,浙江省共有600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杭州有196家。
在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曹和平看来,鼓励大学生创业的背后是浙江在人才竞争中打出的“组合拳”。
事实上,浙江官方在介绍该省大学生就业政策时就提到了上述补偿机制。除此之外,除杭州市区外,全面放开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落户限制,杭州落户条件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在浙江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2-40万不等的生活补贴或购房租房补贴。
此外,政府对从事家政、养老、现代农业创业的大学生给予10万元资助。大学生在这些领域就业,政府连续三年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的就业补贴。对于在浙江实习的大学生,各地都提供生活补助。对家庭困难毕业生,给予每人3000元求职创业补贴。
曹和平认为,人才的竞争标志着中国劳动力红利向工程师红利的转变。不过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原因,这个现象有周期性的调整。“本来我们预期就业形势不好,但这两年突然发现,如果不把工程师红利和创新红利放在一起,大家都想找个好工作挤进体制内。”
在他看来,浙江这次实施的大学生创业失败补偿机制值得肯定。“有调节机制,有激励机制,只是恰好是年轻人成功的制度保障”。
据他分析,上述创业担保基金的使用是在浙江省内进行的,这样杭州就不会人山人海,有限的贷款额度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果这些学过技能的人能创新,不就直接成为生产单位了吗?”曹和平说,在过去,如果建立了一个制造和工程公司,大学生可能很难继续下去。但现在是数字技术支撑的网络化共享经济。高端生产性服务、高端消费性服务、创意设计、数据处理等生产单位只有三五个人。在这些领域,创新型大学生是完美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策发布的背景与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的议程密切相关。2021年6月,浙江省成为首个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曹和平说,数字平台企业的共赢让财富迅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二次就业再创新是纠正数字鸿沟的公共政策保障。“只有让年轻人不断把握获得财富的机会和位置,改革发展带来的财富分配才能更加良性。”
“今年,全国有1000多万大学毕业生,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好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大力引进大学毕业生。”陈中在17日的记者会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