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和小米的故事

核心提示一场手机的发布会究竟要怎么开才能最大程度吸引目光?雷军在近日给了业界同行打了样。上市破发雷军第一次穿破洞裤;让投资者赔钱了被投资人当成小学生训了一个小时;定下目标小米三年时间拿下全球第一,这些极具话题度的热点在小米发布会公布后,引发了吃瓜网

手机发布会怎么开才能最吸引眼球?雷军近日向业内同行展示。

破清单雷军第一次穿破洞裤;让投资人赔钱,被投资人当小学生训一个小时;设定目标小米三年拿下全球第一。小米发布会公布后,这些极具话题性的热点引发了吃瓜网友的热议。

营销的话题往往比手机冰冷的介绍更能带动用户的情绪。小米发布会的成功,完美诠释了“在中国,本土企业比外企更懂营销”这句话。小米手机销量能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营销是其最大贡献者之一。

营销没有对错之分。无论是聚焦手机新亮点的苹果式发布会,还是聚焦个人色彩的小米式发布会,其目的都是让消费者为新机买单。只要达到目的,就是高明的营销手段。

然而,抛开现象和本质,小米看似有点铺天盖地的手机发布会真的是为了增加新机销量吗?也许背后有一点私心。

在性价比这个伪命题下,小米为什么要谈高端?

为消费者感动价格,这是雷军创业之初对消费者的承诺,小米也一直贯彻着性价比的理念。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更何况小米追求极致的性价比。雷军敢这么说有个大前提,就是他有很多朋友,而且他的朋友和罗永浩里面的朋友不一样。雷军的这些朋友有很多闲钱,不急着赚钱。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追求高投资回报的大计划。

性价比占据市场,不断变化的标签在成长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当你成为一个重要的头部玩家,你就可以谈利润了。投资回报期越长,利润可能越丰厚。这个逻辑很清晰,但是小米有个小意外。

小米成熟太快,或者说资本没有想到手机行业洗牌这么快,竞争这么激烈。在性价比最高的标签还没来得及转型之前,小米就已经占据了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没有换标签的过程,低利润的性价比和高利润的投资回报是矛盾的。开拓市场的时候,性价比“吹”得越多,你想提高利润的时候就越大。

性价比只能作为打开市场的一招,而不是企业自始至终的盈利方式。

性价比高,薄利多销,只要市场足够大,按照常理,利润会很丰厚。这资本还不够吗?其实对于小米来说,不是资金要求,而是性价比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性价比”这个词本身就是营销的产物,是商家自己或者借助媒体提出的一个商品评价标准。它的好处在于让消费者花钱,不会让消费者抵触,甚至觉得自己赚了钱。对于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来说,也可以打压竞争对手,快速获得市场份额。

小米在性价比的营销策略上极为娴熟,其发布会上最常见的“招数”就是“碰瓷”,通过一系列对比证明小米手机有多强。

性价比=质量/售价。高品质低售价才能保证高性价比。高质量需要大量的RD和高质量的硬件成本。小米在发展初期有敢于低价销售的投资人,但当一切步入正轨后,投资人停止了“补血”,薄利多销的利润无法抹平优质手机的RD投入和硬件成本,尤其是在手机市场。

手机市场同质化严重,就连苹果也很久没有什么出彩的创新了。一般同质化竞争是指降价竞争保持品牌吸引力,整个手机市场逐渐走向价格回归价值和低溢价的高性价比道路空。在这种背景下,小米想要追求极致的性价比,利润空会进一步下滑。

所以雷军也从只赚10个点毛利变成只赚5个点硬件净利润。换个角度说,成本上去了,售价也要上去,一味追求极致的性价比会吃亏。

基于米粉的小米,最终的性价比是两者的平手。

比如一开始小米的终极性价比系数是5,提升品质的RD费用大幅上升。但限于性价比的招牌价格无法大幅提升,涨价的利润无法抹平不断上涨的RD费用,支出大于收入,导致整体崩盘。所以产品会逐渐走向比别人更好点更低价格的性价比路线,而不是最终的性价比。

小米手机确实高配,但同时也阉割了一些看似不重要的配件,导致使用体验下降,比如小米11的质量问题,手机发热严重,主板损坏,Wi-Fi热点故障,突然黑屏重启等问题。

当小米给的体验不再符合米粉的心理预期,就会被米粉吃掉。很多米粉高呼雷军要“脱粉”,就是最好的说明。虽然小米对此进行了赔偿,但其质量问题对米粉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同时,事件也暴露了小米线下渠道售后服务不足的问题。大量消费者只能在网上维权,效率低下,容易被有心人引导,造成品牌形象危机。

在这次发布会上,雷军不仅谈了自己的感受,还主动为第一代米粉发放了1999元红包。安抚米粉可能是雷军的小私心。

在“席基”和“根蚀”之间,左右跳跃,小米陷入高端困境。

高端提升盈利能力对小米来说势在必行。但是对于性价比标签没有转换成功的小米来说,高端有很大的风险。

米粉的信任和朋友“吃亏”的机会,是小米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卖家的关键。机会是不可能的,米粉的支持是基础。提高高端的溢价会导致米粉支持度下降。小米应该在信任危机彻底侵蚀基础之前完成高端转型,这是不言而喻的。

高端产品不等于高端价格,极致的产品体验才是高端的根本。要不惜一切代价做好产品体验。这就是小米对高端的理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极致的产品体验不仅要在产品力上达标,还要在渠道上达到高端标准。对于现在的小米来说,需要补的课还有很多。

在产品力上,定价政策性价比高的小米很难做到极致高端。

高成本的RD和低价格是不能共存的。只有抛弃性价比的束缚,才能做到高品质的产品。但是对于米粉来说,价格那么高,为什么不加点钱买高端品牌手机呢?品牌形象的转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

不考虑性价比,推出高端系列机型,通过情感营销撑起溢价空,重塑品牌形象,或许是快速走向高端的捷径。

雷军在小米发布会上大谈往事,秀情怀,但不排除卖情怀的可能。至于米粉能不能买,归根结底还是产品的问题。小米MIX4足够好,其他品牌的高端产品没有想象中的好。或许能让米粉“幡然醒悟”,加速助推小米高端化的进程。

不过这种可能性是比较出来的,因为在高端手机领域,硬件自研也是高端品牌的标配。高品质的产品自然优先选择自主品牌,或者不供应其他手机品牌。在硬件自研能力上,小米的短板太多了。

在渠道开拓方面,小米也苦于性价比。

销售一体化的线下渠道是高端手机的标配,是为消费者提供极致服务的保障。

小米也深知线下渠道的重要性,但小米线下渠道的扩张速度非常保守。小米从2020年11月开始线下扩张,到2021年6月,已经超过8000家。相比新荣耀2021年3万+的目标和OV 20万线下积分的线下渠道,小米的线下渠道太少了。

小米的线下门店多为自营的小米之家和小米体验店,由小米员工担任店长。小米官方口径表明这是“高效扩张”。但自营方式替代开店更快的代理商,利润不足以吸引代理商,可能是主要原因。

从追求性价比的小米网购开始,利润空之间的计算已经抛去了线下渠道的成本,没有足够的利润留给代理商,代理商代理小米的积极性自然不会太高。

打通线下渠道意味着利润空进一步降低,呈现出反规模效应,所以小米开店速度并不快。如果线下渠道数量不足,高端转型就难以保证。如果高端转型不成功,就没有太多利润来推动线下渠道的发展,两者都会陷入死循环。

除了线下渠道,性价比也影响着小米供应链的供货能力。

小米经常在饥饿营销中被吐槽,这其实是小米供应链能力不足的一种反映。厂家优先向利润点更高的品牌供货,优质商品自然优先考虑“大客户”。但随着小米的扩张,供应链上的短板并不明显,但与苹果、三星等品牌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其次,软件和生态也是高端产品对用户的主要吸引力之一。小米要想进入高端,需要进一步增加RD成本,这也会导致利润下降。

无论是产品升级,还是进一步的渠道和生态建设,小米都需要高端增值空来弥补资金缺口。高端成功意味着小米更上一层楼,全球第二名实至名归,冲击销量的全球第一指日可待。但一旦失败,米粉的逆向食用可能会腐蚀小米的根基。

MIX4是小米的代表作。虽然新的精彩点不多,但是完成度相比之前的产品有了很大的提升。MIX4能不能卖出去,可能也意味着小米的高端探索能否迈出关键一步。

机遇不能一直照顾小米。华为虽然暂时离开市场,但仍有复苏的基础。小米能否抓住real 空期快速补齐短板?还是等MIX4的风吹一会吧。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