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西南大学中心图书馆一楼,有专门的文具店,学生可以扫码领取,解决了自习忘带笔的痛点。走进集装箱,没有店员,只有一个可投币的纸箱和几个付款的二维码。这家无人店还有一个名字“大王和小谷”,分别对应着小谷和大王两个店主的名字。
前来补货的顾洪范和王木男
“开这家店的初衷是因为自己的需求,也想给别人带来便利。”来自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大三学生顾红帆说。
从摆摊到进图书馆。
摆放整齐的物品
22日下午,上游新闻《重庆晚报》记者走进西南大学中央图书馆一楼。左边一个集装箱上贴了几十个二维码,特别醒目。“大王和小谷”的无人店占据了其中的四家。
由于上课时间,来往的大学生并不多,下午第一个客户到达也就半个小时左右。男孩走出图书馆,熟练地走到柜子前,选了一支笔,同时拿出手机扫码付款。一笔2元钱,一气呵成。“我在这里买过很多次了。不用出图书馆大楼就能买到笔,很方便。”
顾凡告诉记者,大一的时候,他们卖的不是文具,而是一些他们特别需要的除湿盒、除湿袋和头带。起初,两个女孩把她们的货物装在一个储物箱里,放在图书馆外面。“下雨的时候,里面的货物会被吹走。”第一个失速集以“失败”告终。
去年偶然在图书馆看到一些文具之类的小商品后,马上去找图书管理员申请免费摊位。但是按照要求,这里只能卖文具。
只选择你觉得好用的产品。
钱柜
“我们都健忘。当我们来到图书馆时,我们要么忘记带笔,要么忘记带纸巾。从最近的超市买它们要花我们15分钟。也许我们可以多背几句。”王牧南说,有时在学习小组里,你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大喊,“在教室里要一支笔”。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两位同学很快锁定了要卖的商品,包括笔、纸巾、文件袋、草稿纸等。这期间他们还淘汰了需求量不大的商品,比如橡皮,只卖半年。
“那时候别人都在卖按压笔,我们就想和别人不一样,选一支中性笔用;跟别人一元钱一包纸巾不一样。我们这里一元钱就能买到两包微风纸巾。”看似不起眼的小生意,他们却格外重视。首先是看商品质量。只有自己觉得好用的商品才会让别人觉得好,包括纸巾,中性笔,都是品牌商品。“其次,不要把利润放得太高。对于大学生来说,我觉得更适合薄利多销。”
一元商品也有售后服务。
大学生扫码支付商品。
打开微信查看当天的收藏。
每天晚上10点,他们都会统计当天的销售额。通过支付宝收款,还可以统计每天的收款。虽然每天都不一样,但大多集中在两个时间段:上午11点和下午5点。“当时学生只是出去吃午饭和晚饭,买了需要的文具。”
他们对店铺的执着也体现在小商家不得不坚持售后。“我们从不在网上购买商品。每次都要去店里挑选同类产品中最好的,卖给同学。”但是,我还是不放心。他们两个特别注明了付款二维码下的微信号,有什么售后问题可以联系他们。“然而,更多的时候,陌生人扫描支付二维码,拿起商品就走了。
让王牧南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一个同学在交钱的时候留言,稿子不见了。记得补货。
“说明我们文具店是有价值的,给学生们带来了方便,让他们很开心。”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同学当时没给钱,存了二维码后再付款,但事实并非如此。
把规则放在第一位。
王木南利用休息时间补货。
“有了这样的避风港,再也不用担心信封被风吹走了,所以特别感谢图书馆。按照要求,我们这里只能卖文具,不允许带零食和饮料。”
王牧南说,他有亲身经历,每次看到进出图书馆的零食,都会忍不住买一两包。“零食对学生的诱惑很大,这些东西的利润特别高。但既然选择在图书馆开店,就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其次,顾红帆作为女生自习最需要的头绳,一直念念不忘,但因为与学习无关,一直没有放在店里出售。
“在规定的情况下,不让做的事情就不让做。零食饮料销量都很高,别人都放上了,我们不让就不卖。”
亏了两年想过放弃。
与无人店息息相关的诚信问题,也在这里得到解答。“从去年12月到今年4、5月份,我们遇到了持续半年的盗窃事件,让过去两年的辛苦付之东流。”
从那以后,“国王和小古”的文具店就很少丢东西了。“暑假期间,我们店到8月初才结束。9月份返校时,纸箱里还有一张50元的大钞没拿走。”
王牧南介绍说,一支笔的利润只有几分钱。丢了一盒笔,意味着几天后你可能就没什么损失了。“那段时间我不想干了。”为此,王木男忍不住在朋友圈吐槽丢东西的感觉。他希望拿了文具的人主动支付费用。身边的同学纷纷留言鼓励。“一方面,我们可以信任大学生的诚信;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用很小的代价把盗窃弄下来,我们会坚持下去。”
细心的顾洪帆很快发现,丢的东西基本都是底格,猜测可能是调皮的孩子拿走了。6月,顾红帆遇到一些孩子站在柜子前拿文具。“我没有表明身份,担心对孩子造成伤害。我只是上前提醒他们不要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或者记得付钱。”之后,孩子们把东西放回原处。
被盗丢失的情况终于从这里有所好转,现在日均盈利20元。面试的时候,顾红帆面对着她的无人店。直到一个女生拿着草稿纸和笔走上楼梯,她才小声说:“那个女生没给钱。”下一秒,顾洪范又给自己松了口气。“我觉得她应该补上。”
无人店不仅给同学带来了方便,也给他们带来了方便。“我们的日常学习用品基本够自己用,不需要额外买什么。”其次,班里同学也特别支持,经常一盒一盒的买笔。这种信任让他们对无人店有了更积极的态度。
竞争从近10家店到唯一一家开业
集装箱里只有他们的无人店还在营业。
环顾图书馆,还能看到大大小小的几家小店空。“以前这里最多的时候有差不多10家小店,但是没多久就关门了。”
之前有个学妹在她旁边摆地摊,因为她要和他们竞争,才能把商品价格维持在差不多。“也许是因为当时的损失和我们一样,甚至是很大的损失。最后关机了。”还有一家卖各种笔记本的,五六块钱一个,才十几天就关门了。
“我觉得也和两个人一起做有关。第一,亏损风险更小。第二,我们对彼此都有激励和责任。”顾凡说,他们的商品价格都在5元,每次购买的成本不会超过100元,所以他们可以承担损失。
最佛的管理:每天赚20块钱也满足了。
每天赚20块钱,两个人都分着吃,但是看似微不足道的收入却让他们觉得很珍惜。顾凡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们在学校每天的饭钱和20块钱的差不多。每10块钱的收入相当于赚了日常生活开销的一半。
“我们不是能长期坚持做一件事的人。没想到这个无人小店做了三年。比如过去我给自己定了无数个学习英语和体育的目标,总能像雨天一样给自己找借口。”但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无人店,让他们每天都坚持做。顾凡说,也许这是对商店的一种责任和情感。“有时候上课比较忙,还要抽午饭时间去补货。”
在旁边的几个空广场上,还可以看到店主写下与诚信相关的名言警句来提醒顾客。对此,顾洪范解释说,他们从一开始就是抱着一种佛教的心态在经营这个小店,盈亏没有那么重要。“警告是一样的。我认为一个守信的人不会被一句警告或者一句名言所影响。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就算写了又有什么用?”
以后他们还想把这个无人小店交给学弟学妹继续经营。“不然为什么要有个‘大王和小姑’的店名?”顾凡说,他们希望这家商店能成为校园的一个品牌,永远为这里的学生服务。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王文通讯员曲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