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安阳新闻网
编辑评论/注释
就业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是稳定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撑。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多项强岗稳岗扩岗政策措施,要求确保就业大局稳定。稳定的就业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也为经济运行提供人力供给。随着我市稳定就业一揽子政策的出台,相信可以促进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稳定就业,激发市场活力
□高密
就业是民生的重中之重,是稳定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撑。当前,如何促进就业继续企稳向好,确保就业总体稳定?笔者认为,应从稳定存量、扩大增量、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积极发挥消费潜力等方面在就业上取得突破。
稳定就业,要稳定存量,扩大增量,挖掘潜力,扩大“就业蓄水池”。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作为市场主体,是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持续实施一系列帮助企业脱困的政策,有利于企业吸纳就业,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7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强岗稳岗扩岗政策措施。其中提到,通过缓缴社保费、返岗、提供就业补贴、发放创业补贴等保障市场主体稳定就业,增加就业岗位,为市场主体“输血补气”。当然,要稳定存量,也要扩大增量。如今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民宿管家、家庭教育导师、研学旅行导师等新职业为年轻人提供了新的就业方向。在积极拥抱新增就业岗位的同时,也要保障供给,完善社保、医疗等服务体系,真正发挥灵活就业“蓄水池”的作用。
稳定就业,必须稳定重点群体就业,做好就业服务和保障。聚焦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今年高校毕业生已达1076万人,仍有3亿农民工需要在城市就业。就业形势严峻,保证重点人群就业将坚守就业底线。今年,在我市出台的《安阳市稳定就业三十条政策措施》中,对重点群体就业进行了细化优化,精准施策。例如,在教育、卫生和其他机构的招聘中,比去年多创造了30%的就业机会。在街道、社区等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就业见习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开展各类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就业转移。这些“一对一”和“点对点”连接重点群体的措施,根据就业群体的特点和要求,实现了精准化、个性化的就业供给。要按规定细化落实就业援助措施,打通就业难点和痛点,为重点群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要稳定就业,还需要扩大消费,消费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实现稳定就业。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对产业升级、社会投资和就业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市推出了一系列消费“组合拳”,如发放“助商惠民乐购安阳”券、开展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等,加快释放消费市场潜力。我认为,通过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必须为稳定就业积累更多丰富的“源头活水”。
转变观念,追求梦想,寻求新的就业机会。
□邓贤
又是一个毕业季。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定就业的重中之重。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特别不一样。一是毕业生人数为历年之最;二是受疫情影响,线下招聘受阻,毕业生获取招聘信息的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同时,新的业态提供了新的出路。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大学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抓住新的机遇,寻求新的就业出路。
北京理工大学一名学生通过校园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是:72.25%的受访者认为疫情对就业选择有影响,其中80.8%的人更看重工作稳定性。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稳定的工作是很多毕业生的首选。当然,选择稳定的职业无可厚非,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应该开阔视野,在实体经济、数字经济等新的出路中寻找发展机会。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今年第一季度“工作最多”的100个职业排名。从职业类别来看,制造业和服务业成为“就业岗位最多”的两个行业。制造业不吃香是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去制造业,去工厂工作,对大学生来说,似乎有点浪费人才。而且对毕业后进工厂有芥蒂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事实上,在新发展理念下,各地都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道路。我市不少企业正在或已经完成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生产线取代了大部分脏活累活。转型升级后,制造业工厂使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需要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与机器对话。所以毕业生要对传统行业有新的认识,打破思想局限,到制造业、服务业等劳动力紧缺的行业寻找发展机会。另外,毕业生要能在新职业中找到发展前景。日前,人社部向社会公布了18个新职业,包括民宿管家、家庭教育导师、研学旅行导师等。新职业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毕业生要多关注新职业、新业态,在新的领域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挑战也是机遇,压力也是动力。目前,各项就业促进政策正在稳步推进,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毕业生要抓住机遇,调整思路,面对新的变化,尝试新的职业,展示自己的才华,成就自己。
核技术增强农村就业。
□高倩
近日,本报报道了林州市黄花镇魏家庄村蔡家沟自然村的巨变。这里曾经是一个贫困村,现在村民们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以当地的老平农家乐为例。最近三年,年营业额100多万元,被评为黄花镇“最美农家乐”和河南省“巧媳妇创业基地”。这是我们改变思维,在农村开始新生活的一个例子。
在我市,像蔡家沟村这样吃生态旅游饭的村子不在少数。农村不仅有可以实现的绿水青山,还有广阔的土地、丰富的物产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近年来,我市农村创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批有文化、有技能的人才成为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带头人,一批“田秀才”、“乡土专家”、“乡村创客”在广大农村成长起来。华县人邓莹莹离开农科院的正式工作,回到家乡创业。现在,她的玫瑰种植基地已经发展成为集花卉种植、精油加工、旅游为一体的特色花卉产业基地。
农村创业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这是大势所趋。此前,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培育100万名以上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基本实现农业重点县行政村全覆盖。显然,我们离这个目标还很远。再者,乡村振兴不仅需要高素质的带头人,还需要有知识有技能的新青年和农民。目前农村创业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项目、政策的支持,而是缺少有能力、愿意创业的年轻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回归田园的梦想,但并不意味着只要我们下乡,就能让土地产金,赢得一个金饭碗。无论是转型中的乡村,还是创业者,这些成功的案例都离不开新农民的新思路,离不开他们的经验和技术。前不久,几所农业院校通过多种形式招生。年轻人如果有扎根农村,建设家乡的理想,也要脚踏实地,做好调查,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只有用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才能支撑他们未来的农村创业和就业梦想。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用硬核技能赋能农村就业,需要加强培育,紧跟时代步伐,开拓思路,搭建平台,如网络直播、无人机培训等,让新农民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更好地驾驭新农具,使用新农资,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