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数据释放多重信号

本报记者  倪  浩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

中国海关总署13日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开局平稳,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13.4%,进口增长7.5%。德国媒体评论称,尽管俄乌冲突导致全球复苏减弱,但中国3月份出口增长超过预期,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

三大因素促进外贸增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13日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9.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5.23万亿元,增长13.4%;进口4.19万亿元,增长7.5%。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司司长李魁文在13日上午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中国外贸所处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叠加去年高基数等因素,从月度情况来看,中国一季度进出口增速整体有所回落。

不过李魁文也表示,从季度数据来看,中国外贸进出口自2020年第三季度起已连续七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充分体现了中国外贸韧性强、潜力大的特点,实现外贸稳定增长仍具有坚实的基础。

具体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与东盟、欧盟、美国、韩国和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实现增长,合计拉动中国一季度进出口增长4.8个百分点。同期,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16.7%、6.9%。

对于中国外贸实现增长的原因,李魁文认为,首先是中国经济韧性强,成为外贸增长的坚实支撑,尤其是中国工业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优势明显,外贸发展基础坚实;二是世界经济整体仍呈复苏态势,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需求增长;三是助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外贸市场主体保持发展韧性。

原油、粮食等进口值大增

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呈现上涨态势。一季度,反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路透CRB指数累计涨幅近30%。受价格上涨推动,一季度中国原油、天然气、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值同比均呈两位数增长。

据海关总署发布的“2022年3月全国进口重点商品量值表”数据,第一季度,中国共进口粮食3700.3万吨,进口金额1167.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明显的量减价升的态势。另外,第一季度中国进口原油、天然气、化肥等,也出现明显的量减价升的情况。

俄乌冲突爆发,并没有影响中国与俄乌正常贸易。据李魁文介绍,第一季度,中国对俄罗斯进出口2430.3亿元人民币,对乌克兰进出口295.9亿元,都保持了同比增长态势,“海关将继续服务中国与俄罗斯、乌克兰等相关国家的正常经贸合作”。

另外,因为1月1日RCEP正式生效,推动东盟与中国进出口继续增长。今年前两个月,东盟以约3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差距落后欧盟,暂居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从一季度数据来看,我国与东盟进出口额达到1.35万亿元,同比增长8.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4%;同期,我国与欧盟进出口1.31万亿元,增长10.2%,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的13.9%。东盟重新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稳外贸仍有底气

虽然第一季度中国外贸实现了平稳开局,但李魁文表示,当前影响中国外贸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都不少,实现稳外贸的目标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德国《经济周刊》13日报道称,尽管中国一季度出口强劲增长,但专家预计,由于俄乌危机以及中国新冠防疫限制影响物流和供应链等问题,未来中国出口将走弱。但也有观点认为,当前欧美生产、消费均处复苏上升阶段,需求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中国出口增速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长。而原油、天然气、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值同比均呈两位数增长,表明中国将继续推动进口额的增长。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一季度中国外贸表现符合预期,虽然受到俄乌冲突以及疫情的影响,中国还是保持了出口的强势。不过,霍建国也认为,2022年中国外贸确实面临一些困难,诸如俄乌冲突导致的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性,甚至是国外复工所带来的竞争压力等。

德国《经济周刊》称,受中国疫情影响,未来几个月,整个亚洲供应链压力可能会加剧,交货时间会变长。专家担心中国能否实现今年经济增长5.5% 的目标。不过,因为RCEP正式生效,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会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东盟有可能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推动中国外贸的整体增长。

整体上,霍建国认为,中国工业体系齐全,经济韧性明显,全年对外贸易有望保持稳定发展,进一步为稳定国民经济做出贡献。

德国新闻电视台称,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随着疫情逐渐好转以及中国内需的提升,加上欧美等地区经济的复苏,全球经济发展将逐渐回到正轨。▲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