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产业投资趋势

核心提示【猎云网北京】12月14日报道12月4日,在逆势生长-NFS2020年度CEO峰会暨猎云网创投颁奖盛典之“智慧+医疗健康”专场上,由元璟资本合伙人田敏主持,软银中国合伙人刘缨、夏尔巴资本管理合伙人邢丞、厚新健投管理合伙人杨建新围绕《医疗健康

【猎云网北京】12月14日报道

12月4日,在逆势生长-NFS2020年度CEO峰会暨猎云网创投颁奖盛典之“智慧+医疗健康”专场上,由元璟资本合伙人田敏主持,软银中国合伙人刘缨、夏尔巴资本管理合伙人邢丞、厚新健投管理合伙人杨建新围绕《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新机遇》主题展开讨论。

疫情之后,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变化

疫情之后,整个医疗投资在市场上出现了非常大的井喷现象。在不少人看来,似乎医疗投资的春天已至。

软银中国合伙人刘缨认为一个成熟的投资人会分析是疫情带来的影响,还是长期后疫情时代的转变、继而带来的长期利好。

夏尔巴资本管理合伙人邢丞也认为被投企业需要保持平常心,既要利用好目前的医疗热度,也要清楚明白自己的价值和发展路径。

厚新健投管理合伙人杨建新表示,疫情发生之后,首先考虑基金是否还有钱。

“作为基金管理的公司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你投的企业能不能持续融资,能不能接下来不受到现金流的风险。我们给被投企业挨个开了电话会,因为疫情跟投资人没法见面,确实一些企业账上原来的融资结构已经完全被打乱。我们便看要不要给他们继续按照上一轮融资的估值哪怕再溢价一点,保证他们现金流不要发生问题。”

除了资金之外,政策加速也值得重视。元璟资本合伙人田敏认为,尤其在中国医疗受政策强监管的环境下,政策的影响对医疗投资至关重要。“这次疫情有一个改变是使得很多在医疗方面的政策推进特别快,尤其一些在线化的,比如平安好医生在疫情之后股价涨了那么高,还有互联网医院的流程简化、速度变快。可以预见,未来政策端对于医疗创全是有疫情加速的。

未来医疗健康的投资策略

过去,医疗健康投资领域里面科学家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科学家则无法满足临床需求,但现在商业合伙人的重要性从商业拓展能力来看却不容小觑。

厚新健投管理合伙人杨建新表示,“如果过去说是拿投资机构的钱看科学元素,那么未来投资商业部分则会更为重要。在药企投的创新药,就是看你的商业能力有没有给人感觉有这种期待性,除了有共识之外,我们现在还非常重视商业拓展能力。 ”

软银中国合伙人刘缨则认为医疗投资政策其实原则是低成本医疗和技术驱动的医疗,而软银中国的特点就是投成长期的、有技术含量的企业。

“从大的原则上来我们一直秉承这两点。作为商业化的机构,我们想把每一分钱都要投在刀刃上面,当然在具体项目上会有一些策略的改变。但无论是投资的原则和投资的领域上,我们不会因为经济的周期、疫情的长短而改变。”

夏尔巴资本管理合伙人邢丞表示投资医疗其实是投生态。“首先你要知道你的初心是为了解决那个病患未满足的需求,然后外面会有大的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里面互相会有联通和协同,你从里面找一些投资机会,这是我们延续的投资策略。虽然不同的年份略有微调,但仍会始终保持这样的投资。”

逆势生长-NFS2020年度CEO峰会暨猎云网创投颁奖盛典于12月2日-4日在北京柏悦酒店召开,由猎云网主办,锐视角、猎云资本、猎云财经、企业管家协办。本届峰会以“逆势生长”为主题,开设了主论坛和九大专场,覆盖母基金、新基建、电商、医疗、供应链等领域,近两百名行业专家、投资人和创业者们深入探讨各产业经营之道,以及行业变革中酝酿的创业与投资机遇。

以下为圆桌论坛实录,由猎云网整理

田敏:大家好,我是元璟资本的合伙人田敏。我先介绍一下我们基金,我们元璟资本就是在医疗方面的投资主要关注跟互联网和智能,以及数字相关的投资。在过往的三四年的时间里面,我们投了很多跟互联网赋能医疗效率提升的相关案子,我们想要寻找互联网和医疗枝干的结合点。

刘缨:我是软银中国资本的刘缨。我在公司负责整个医疗板块的投资。大家都觉得软银投美元比较多,我们在06年就开始投医疗这块,现在我们随着美元主基金到去年第六期,医疗占了三分之一的投资额度,我们人民币基金,12年开始做,这两支人民币基金,12年一支,16年一支,也三分之一投在医疗项目上,因为医疗项目很多许多人民币的投资。我们06年开始投的,我们投的医疗项目不多,但是医疗项目的回报是不错的,我们所有的医疗投资的项目还是投在成长期为主,主要看成长期。

邢丞:大家好,我叫邢丞,来自夏尔巴资本。我们这个基金是2018年的4月份设立的,我们是一个专注医疗领域的投资基金。在新药、医疗器械、2B的医疗服务相关的都有一些布局。

杨建新:大家好,厚新健投背后有一个产业集团,叫新希望集团,新希望集团自己的产业是农业食品和医疗健康,但是这个基金平台是纯市场化的基金平台,我们全部的投资都在医疗健康上,所有的项目都是医疗健康和生物科技,在药的领域,我们具体在CDMO领域比较积极一点。创新药领域相对而言比较保守一点,器械领域投了不少的,包括和刘总那边一起投了一些医疗器械的项目。厚新健投投资阶段比较丰富,早期的、晚期的都投,甚至一定程度上还有二级基金,上市公司也可以投,早期孵化的也可以投。

田敏:这样看的话,今天这个圆桌组合还是挺丰富的,两家综合性的基金,有看以医疗,两家医疗专业的基金,大家的观点都有不同的角度。今年的医疗投资特别热,作为医疗投资人,我自己觉得是入行十年以来碰到的春天,以前感觉整个行业还是偏冷静或者偏低调一些,但是今年感觉整个医疗投资领域确实是非常的火,尤其是疫情之后,整个医疗投资在市场上出现了非常大的井喷现象。也想跟各位探讨一下,大家认为在疫情出现了之后,到底对医疗投资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变化?从投资人角度到底带来长期或者中期,或者短期的正向影响?还是一些负向的影响?

刘缨:其实就在前几天的一个论坛上也在讨论医疗投资很热,估值很高。去年、前年医药股在香港上市也经历了惨烈的教训,也有很好的回报。作为综合性基金,我们的投资风格一直以成长期为主,在2018年、2017年、2019年非常高估值的时候,我们确实是回避了一下,因为我们时间比较长,06年开始投的,到现在投了那么多企业,其实估值很高的时候可以选择不投,但是并不是没有项目投。

在估值很高的情况下会转成自己的项目,这都是一些GP的不同的活法。这也没有感觉热与不热,因为这是市场直接调整的过程。钱比其它的东西更加市场化,因为国家的钱会投一些大型的医疗机构,会投大型的项目,不会跟我们竞争,我们这种市场化的钱,如果整个行业热,它有热的对的地方,在过热的时候大家必然寻求一些别的投资方式,我也一直是这样的观点,这是市场调节的过程。

是不是春天?肯定是春天,这个春天是疫情带来的,没有疫情也有它的周期。一个成熟的投资人会分析是疫情带来的影响,还是我长期对它的后疫情时代情况的转变,而使得是一个长期的利好。在医疗行业时间长的GP都会有这样的认知和判断,我们也会投纯粹靠疫情带来等于的企业,也不会给过高的增值。如果不可以持续增长的时候,我们也会督促企业到合理的范畴,我想在座的几位应该都是这样的看法,我觉得这不是特别大的起伏。

邢丞:今年的变化其实还是挺大的,我们年初的时候疫情刚刚起来的时候和现在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如果记得武汉刚刚封城,我们春节过后大家都在家办公,那个时候是全行业的普遍的看衰的状态,不光项目公司,很多大基金都在倡导给所有的被投企业梳理自己的现金流,做好应对长期过冬的准备,都担心疫情会有非常大的长远影响。但是过了很短的两三个月的时间,市场急转直下,换了一个方向,变得非常的火爆,尤其是医疗行业。

我自己的感受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讲,微观看到我们的项目,应该说有好有坏,被影响到的情况是正向和负向都存在。负向为直接的影响我们所有投的新药、医疗器械的公司临床研发进度全部被推迟了,所有的医院都关了,除了应对新冠的以外,其它的都不能接受临床受试组的入组,大大降低了临床研发的进度,少则两个月,多则四五个月到半年的时间。

但是微观层面也有一些正向的因素,比如说以前投过的蹭到疫情热度的公司还是体现非常好的成长态势,我们也看不到有疫情的题材存在,本来今年有两千万的公司,到年底可能过10亿,确实自己过往储备的技术和团队,其实刚刚好应对上了这样一波疫情的行情,导致业绩快速的成长,而且成长过程没有什么研发费用,这给了很多公司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宏观层面大家能够感受到,我理解不是常态性的状态。疫情导致很多其它行业没有办法得到长足的发展,比如旅游业和消费。当波音、空客的股票暴跌的时候,医疗的股票在暴涨。当辉瑞的医疗出来证明非常有效的时候,当天所有的通勤股票开始往上涨,疫情导致了民众和普通行业的金融从业者对医疗会有更多的关注,会催生医疗板块的估值提升,但是不是常态性的。

医疗的本质还是自然科学,生老病死,解决的都是这些问题,很难通过资金的驱动让一个女生本来十月怀胎,因为更有钱一个月生下来了。临床实验一二期都要做的,不可能通过资金的驱动减缓,医疗无论是在资金面偏松偏紧的时候还是有价值创新的主线驱动,还有需求的诉求,我们觉得尽管有这样的关注度,我们希望自己投资也好和被投企业,还是保持平常心,利用好这个热度,但是还是要非常清楚自己的价值和发展路径。

杨建新:整体的感受,第一个疫情不可能对医疗健康投资行业没有影响,影响到了每个行业。但是对于我们而言,对于厚新健投而言,我们的被投企业,当疫情发生之后首先想基金还有没有钱,能不能给你继续投的企业继续输血,这是当时第一个问题。

因为作为基金管理的公司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你投的企业能不能持续融资,能不能接下来不要受到现金流的风险。第二个影响,因为我们投了很多创新医疗器械的企业,他们很多科学家在境外,很多外籍身份,疫情发生之后回不来了。

另外跟投资相关的,切实感觉到了由于疫情来了之后,原来看的很多项目一下子环境变了,原来你跟它的价值风险和风险判断一下子变得和原来不一样了,本来每个项目都是动态变化过程当中的,把所有被投的项目重新梳理一遍,把投资策略更加的保守了一些。因为当时最担心你的募资接下来会不会受到影响?别最后感觉到机会来了,春天来了,把基金的钱投出去了,结果自己资金募资发生了问题这也是变成了投后管理机构了,这是对于融资企业最后和基金管理后续融资和自己融资的机会。

市场上国内这些LP反而对医疗行业更加关注,我们感觉被投企业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有增资的继续增资,有的确实帮不了的没办法,另外把我们被投的企业重新看了看,募资端重新夯实了一下。因为我们的基金最短是10+1+1,整体感觉偏正向一点。

田敏:大家说的都是作为医疗投资在市场上所感觉到的很多事情。除此之外,作为我们来说还观察到一点,我们一直认为政策的影响对医疗投资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中国医疗受政策强监管的环境下。这次疫情有一个改变是使得很多在医疗方面的政策推进特别快,尤其一些在线化的,比如平安好医生在疫情之后股价涨了那么高,包括互联网医院的流程简化,开始速度变快了。这块可能对于未来医疗的创始人、创业者或者投资机构在政策端的疫情加速是看到有一定的变化的,这个可能也是我们自己看到的小的变化。

很多人也在说2020年是非常不一样的一年,很多东西可能之后都会发生变化。我想问问各位,在医疗投资策略上,杨总提到也做了重新的梳理,从疫情以后您觉得在短期不一定说长期,因为长期还是整个医疗的周期,在一两年内您觉得你们的医疗策略有什么样的新梳理?或者更关注哪些重点的领域?

杨建新:我们作为专门投医疗的不可能不看医药,尽管我们在药端比较保守,但是结合政策的变化,我们看创新药现在是看新,仿制药看你多快,但是创新药看多新。这个新实质要看你到底对临床价值有没有比现有的治疗方法有大幅度的改进,现在中国创新药的管线上不完全统计有800多个,真正能成药的比例是很低的,反而市场的创新药融资是历史上最好的时间了,说明这个泡沫其实也是不小的。

现在创新药企业大量融资到的钱大部分都流向了CRO,包括药研社这样的企业,我们一方面想在创新药的赛道上找到一些真正的有临床效果的药,不好找,肯定还是很难的,越早期的越难找,但是越早期它后面给你退出的时间足够,我们想找看起来至少是化合物找到标准定了,另外所号称的临床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并且这个团队一定要有商业合伙人。创新药如果只有科学家,也非常知名,但是如果他的本人或者团队里面没有商业拓展能力很强的人,这样的公司越往后走就会越慢,市场一定是有点超出了作为科学家能力图谱了,这可能是在投资策略上我们创新药领域会有一点变化的。

另外,防止要是我们一直比较关注的,现在看起来全国范围内仿制药是受冷落的,相比创新大家都觉得仿制药价格也是那个样子,不太具备资本青睐的对象。我反而觉得国家不可能不去支持仿制药的,因为支付端已经压力很大了,入职仿制药压的太狠的话,支付端撑不住的,我觉得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仿制药里面也有创新,新的剂型和制备方法比较低,这也是很有市场的。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再一个,我们非常关注在预防医学里面的东西,尤其是早筛的,如果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表现出不错的数据的早筛项目是非常看好的。因为临床已经投的非常重了,但是在预防医学,甚至康复医学后端个人感觉泡沫还没那么大,我觉得在医药和预防医学两端对我们算是长周期的基金,并且是比较能够有一定赋能能力,就我们下面这些医院能够和它们一起合作的基金管理公司,这两个方向是由于疫情来了之后,我们的投资策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刘缨:我们存活的时间比较长,经历的经济周期也比较多。我们的医疗投资政策其实原则一个是低成本医疗,一个是技术驱动的医疗,高新技术。我们的特点就是投成长期的,有技术含量的,中国的特点可能20%、30%的城镇人口花了医保70%、80%的钱,导致低成本医疗的向前推进。

从大的原则上来我们一直秉承两点,六七年前就是这种策略。到之后,我们觉得这个也会变,未来五到十年也会变,医保的改变,现在这么大量的去集采杀价,该出手就出手。我们投资的领域是从医疗技术上,再从医疗服务上,医疗服务不是投医院也不是投连锁医疗,我们投第三方诊断,甚至于第三方医疗机构,第三方影像,这是我们的长项。然后数字饮料,软银中国TMT是很强的,所以数字医疗这块是一个跨界的投资行为,对我们来讲也是非常擅长的,容易看得懂的东西。投资的原则和投资的领域上,我们没变过,不会因为经济的周期,疫情的长短会改变,这是不会的。

我们就具体的项目的处理上,具体项目投资再融资,还有它的现金流、投后管理,这些肯定是跟疫情的改变而改变的。包括刚才几位说的投后管理,没疫情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疫情之后会更抓它的再融资的状况,就会把它再融资的时间提前。但是现在看到相反我们投的一些东西,可能政策会提前一些投资,我们正好移情前投了微生物诊断的,就很好。我们原来一直做诊断领域投很多基因诊断,疫情以来承担地方的新冠检测又很好,当然这是暂时性的。我们会项目上改变比较多,我们之前疫情的时候大家都出不去,都在家视频,我们也没有放慢投资节奏,相反去年年底把自己花力气做的几个项目更完美的打造它的结构,我觉得这一点可能是我们会有耐心做的一件事。

下半年开始,我们相反还会很小心了,为什么呢?大家上半年都不活动,下半年活动了,估值都往上涨。我们做团队管理的时候,这个时候相反会收一收,因为我们毕竟商业化的机构来钱也不容易,把每一分钱都要投在刀刃上面,这我们从具体项目上会有一些策略的改变。当然从基金周期上来讲,我花了非常大的精力跟LP沟通,把投资快到期的基金投资期延长一年,我说先不说整个基金周期,但是要把投资期延长,不能那么快,宁可不投,也不能投那么快。这是我们合伙人级别要做的事情。这是我们大概做的些许改变,原则没有改变过。

邢丞:我们核心的投资主题是围绕着未满足的医疗需求,策略都是在找药、器械、诊断、服务上到底有哪些地方首先有未满足的需求,哪些方法可以解决这些未满足的需求。以药为例,我们基金有40%到50%投在硬核的创新药,我们分类又做的非常细,如果大家学过一点生物听说过中心法则的话叫DNA决定RN,RN决定蛋白质,蛋白质决定我们,你做药的时候就是沿着这个法则,化学药都是在蛋白层面解决,把它阻断,可以治疗肿瘤。现在我们已经跟田总投过RA层面用沉默的方法解决一些疾病,这是从蛋白质的角度解决不了的。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有些新的治疗方案直接可以改变人的DNA,导致很多先天性的遗传病可以解决。

围绕这些硬科技,什么样的行业能够帮助这些公司赋能?比如对应的检测设备、试剂、耗材,我们投的流式细胞仪的公司,就是所有的细胞经过机器分选以后可以看到哪些正常的,这个公司今年接近9000万美金的收入。我们投医疗十几年下来感觉还是一种生态,首先你知道你的初心是为了解决那个病患的未满足的需求,然后外面会有大的生态圈,这个生态圈里面互相会有联通和协同,你从里面找一些投资机会,这是我们延续的投资策略,因为不同的年份略有微调,但是会保持这样的投资。

田敏:刚刚刘总不止一次提到今年下半年医疗投资市场还是蛮火爆的。原来综合性的基金也纷纷布局医疗的市场,也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因为大家都是投医疗很长时间的投资人,怎么看待今年特别火爆的状态,是否能持续?尤其新进来的基金在市场上做投资,对市场长期来说会有什么影响?

刘缨:一谈到这个话题,我觉得大家都有感受,因为我们都是做医疗比较长时间的投资人了。我们从去年年底就准备专门做医疗团队的单向基金,软银原来美金一个基金,人民币一个基金,因为投的项目多了,团队大了,我基本内部分成医疗组、TMT组、新能源组和大消费组。我们综合基金除了美元之外,人民币开始做专项基金的设立。

去年底就准备去做,肯定跟原来的LP沟通,还有一些新的LP沟通,我忽然发现市场上十支基金里恨不得有六七支是医疗专项基金。当然跟热度有关系,跟估值高有关系,但是也不仅仅是这样。因为医疗项目投资估值这么高,从2017年、2018年也高过,也没有像现在这么对LP的市场火爆。我也在想这个事情,其实每个行业发展,包括我们TMT和新能源,那时候新能源多火,也一样经历过这个过程,还是一个市场选择的过程,可能该到医疗这个行业大家都看了。因为以前也是一个行业一个行业跟过来的,但是同样它也再过两三年,我相信也会像以前TMT那么火爆,和能源那么火爆的市场一样。

因为这个市场上这么多基金进来,这么多新的GP进来,大家都在分这样的市场份额,当市场份额没有那么大的时候就是来消耗投资人的投资额,我觉得两三年后也会下去的,可能会消耗一部分无用的资金,这是肯定的。现在我们还是很珍惜手上的钱,对于我们经历了风险的公司来讲,先把自己手上的钱投好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杨建新:因为我们自己是从13年开始做的,我个人觉得是可持续的,当然所有人的观点都是有特例的。因为从供给端和需求端来说都还是向好的,需求端中国毫无疑问是单一最大的医疗健康的需求市场。但是更重要的是中国这几年下来,海外华人科学家大量回到国内,过去你想投一点好的项目,有点创新的项目,手里没有一点美元资金都接触不到这些项目,因为都在国外孵化,这是我们为什么波士顿搞了研究院。很多项目第一笔的钱,包括科学家一上来就是想回到中国创业,拿人民币的钱,将来在科创板上市。从科学家的贡献来说没问题的。

中国这么多CRO这些企业就是因为估值的红利,项目供给不会有问题,需求端更不会有问题,加上国内这么好的资本市场,科创板,加上企业对企业发H股也是比较支持的,再加上资本这么好。我觉得整体来说还是比较乐观的,从供给、需求、宏观、微观来说,大体来说是看好的。

邢丞:以前我们做医疗投资的竞争更多是同业,专项医疗基金或者像刘总这样大的综合基金专业的医疗团队。今年因为其它行业没什么好的了,大家都来投医疗了。我们今年面临的竞争是字节、美团、BAT,这些新生代的互联网。第二波的互联网都在组建自己的医疗团队,它们冲进来以后对医疗的认知时间还短,但是有些行业还是会出现起量很快的,这些互联网的资金是容易趋向于起量快的,估值会有提升。

但是一些中游偏下的公司也得到了很大的资金支持,这些不会持续,在市场上欠缺竞争力的公司,如果看不清疫情带来的短期红利,就觉得自己已经到一个地步了,这个可能会有一些错误的认知,要把自己往头部做。这是一个自然规律,没有一个行业里面能跑出十家二十佳家头部公司,每年跑出来的就是那么几个好公司。我们支付溢价给那些绝对头部的公司,而不是在中游以下的行业找一些投资机会。

田敏:我们内部也在说对于头部行业估值高是阶段性的,是以时间换空间,可能一两年之后还会体现价值,只不过在市场热的时候提前爆发了。

刚刚各位嘉宾都提到了一个问题,尤其在疫情期间,在特别火爆的时候看准一家公司显得更加重要,如果大家都在抢一家公司,这家公司也并不是真的那么好,只是热度催起来的。在看一个医疗公司的时候,你认为什么样的公司一定是不可错过的?

杨建新:过去我们觉得医疗健康投资领域里面科学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里面一定要有很牛的科学家,没有这种科学家,你说去满足临床需求,这个从何谈起?但是我们现在越来越重视商业端,这个可能回答你抛的问题。如果在座有些创业企业,一定要重视在商业合伙人,投资机构合伙人,商业合伙人是非常重要。如果过去说是拿投资机构的钱主要看科学的元素,未来慢慢商业这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在药企投的创新药,就是看你的商业能力有没有给人感觉有这种期待性,如果让我选择一点,除了有共识的之外,我觉得比较差异化的,站在厚新健投这样一个个性化的投资机构来说,我们现在非常重视商业拓展能力。

刘缨:医疗企业创业的人必须是专业的,我们自己见医疗的投资团队的时候也是花了好长时间把团队调整到最佳的匹配,你有医生出身的,有渠道出身的,可以从临床,也可以从渠道,还有从硬科技的角度去看医疗的项目。

基本上是博士、硕士或者多年工作的,既然医疗投资团队这么厉害,项目的团队应该比我们更专业,从项目来区分的话,我们的原则低成本医疗,技术驱动型的,用新的技术满足人家更提升的需求,现在不觉得有什么医疗需求还在空缺,只是感觉更好,或者治不了的病,现在能够治,或者新的诊断技术能够早筛早发现,这样的技术型驱动还是看产品,做产品人的素质有没有可能,医疗的项目真的不是TMT的项目或者什么可比的。

从低成本医疗的角度看团队的操作能力,像数字医疗,我觉得不是在技术层面上,完全是操作层面,这个时候看团队的操作能力非常重要。无论这两个角度去看项目,操作和运营的团队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投医疗项目比投任何其它的项目都更看重团队和操盘的人。

邢丞:非常认同团队,第二初心,到底解决什么问题,你自己过往的经历和能力是不是匹配,初心的概念是最重要的。

最后补充一点效率,别人花三年,你花一天半,别人花两千万,你花一千万,这个在今天的市场环境里面非常重要。可以看到明显的商业端不停地打压架构,因为医保已经超支了,天天还有医保谈判,你能不能更低的成本的情况下做出更好的产品,面临商业压力的时候永远比别人有更大的空间。

田敏:今天其实还有很多问题跟嘉宾请教,但是时间已经到了,请各位嘉宾送给在场的一句忠告。

未来的社会可能有很多黑天鹅的事件发生,作为创业者一定要看紧现金流,这是非常关注的。在逆境中如果你不断流就还有机会能够再起来,所以一定要特别关注财务,特别关注自己在比较危险时候的现金流入、流出,保证一定能活着非常重要。

刘缨:我觉得简单的忠告,我们作为投资人,我们的钱也是后面投资人的钱,我投到你的项目里面不可能跟你走一辈子,肯定还是要赚了钱出来的。从我们的角度,如果你要是融资的话,从投资人角度看待问题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在什么样的层次上,什么样的估值,什么样的发展水平,怎么保证你的企业正常活下去,做市场的人都应该懂这个道理。

邢丞:结合疫情,算是一个建议,不能算提醒。利用好医疗这个行业还是相对抗周期的行业,如果赶上顺丰的时候过年好好吃顿饺子,回过头去,无论今年融资多顺利,或者市场多火爆,还是要想自己本原的企业的价值支撑到底来自于什么地方,自己到底在一个火爆的或者低谷的市场里面处于什么位置,永远认清这一点的时候就不会被市场所左右,保持非常稳健的心态,这样才能有机会战胜市场,这是给大家的建议。

杨建新:肯定算不上忠告,如果我是一个创业者的话,我肯定会找到一个特别喜欢的角度做一个公司。如果站在创业者的角度不要想投资机构喜欢什么项目,只要在医疗健康角度真正解决临床价值和真正满足临床需求的项目,一定有投资机构喜欢你。如果你觉这个项目很好,投资机构都觉得你这个项目不好,这个时候要仔细琢磨琢磨,可能自己真的走错了。如果过去的中国医疗投资领域机构不够多可能还有人看不懂你,在当下如果自己的项目还是没人看得懂,可能真的是多少有点问题的。

田敏:谢谢各位嘉宾,谢谢大家!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