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虽难的下一句

核心提示我是16年来北京之后开始创业的,到现在已经满满三年了,但是我与创业这件事的渊源,在更早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我记得那是15年初的冬天,我在大学寝室吃完一顿火锅,纵横捭阖,向室友们大骂了一通当时的许多创业者,然后在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讲为什么我以

我是16年来北京后开始创业的,到现在已经三年了,但是我和生意的关系开始的更早。我记得那是15世纪初的冬天,我在大学宿舍吃完了一顿火锅饭,跟舍友吹嘘了当时的很多创业者,然后在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说我以后为什么不创业。

之后的三年,我基本上违背了我《不创业的理由》里的每一条描述。刚开始打自己脸的时候很愧疚,后来就淡定了:毕竟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

我在高三的时候开发了一个有竞争力的产品跟踪工具。这个工具让我在高三的时候赚了不少火锅钱,也让我认识了第一个伙伴。当他让我来北京的时候,我几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我觉得“毕业去北京创业”听起来和辞职开咖啡店一样矫情。说实话,这两件事其实并不矫情,也值得尊重,但我当时还是脸皮薄。

幸运的是,虽然因为皮薄错过了很多东西,但我最终还是鼓起了勇气,为一些最重要的东西去奋斗。

16年夏天,我带着大包小包,应届毕业生特有的天真和很多幻想,还有一只叫茶水的猫,来到了北京。三年后,猫胖了十斤,其他的好像现在都没了。

北京第一站是北京像素。这个社区叫做北京东部的回龙观。该社区分为北区和南区两个区,共有22栋建筑,共有40,000人居住在那里。北京的每座建筑都很大。一楼全是商户,几乎每栋楼都有便利店、小餐馆、理发店等。不需要走出小区,甚至不需要依靠外卖,就可以在任何一栋楼里住上一个月。

2016年9月到2017年3月,我和两个同事在小区里靠着沙县小吃和黄焖鸡米饭度过了半年,为我们人生中第一个正经产品而努力。

我的计划很简单:优化我大四做的产品,然后把价格从49元涨到一个月6000。然后我只需要找100个客户,一年就能赚720万。

后来这个计划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问题之一是我们找不到100个客户。事实上,我们找不到任何客户。

除了这个主要问题,我觉得其他都挺好的。虽然作为办公室的客厅很快从上图变成了一个乱七八糟的地方,但我们还是在冰箱里放满了可口可乐和东方树叶,还搭建了一个Xbox。我们不怎么谈梦,也没有什么秩序的规则。我们只是被“试图创造某种东西”的动机所驱使。

有时候,我们会在日落前玩几个求生的把戏,有时候我们会写代码到深夜,有时候我会做饭。但是我厨艺不行,经常是一锅大杂烩。我把土豆五花肉粉条,白菜豆腐鸡胸肉一起炖在一个锅里,但是已经足够大家流汗了。

以我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的状态很危险,更像是过家家,而不是真刀真枪的做事。我当时也称自己是企业家,但和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相比,区别就像学生会的干部和省委常委一样。

我们的产品是17年春节后不久推出的,然后我就开始了东奔西跑的模式,不仅找客户,还找投资机构。这两件事最后变成了一件事:不断收获被拒绝的经历。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经历了北京的夏天和冬天。

到2017年春末,我几乎花光了所有的钱。一天下午,我坐在椅子上,想了想我花了几十万块钱是为了什么:我们有一个三人团队,一个我们引以为豪的数据采集分析集群系统,一个前端展示模型。不能说这笔钱已经完全击中了水漂,但这种事情真的很难赚钱。

不得不说,我的运气真的很好。当我带着一点不情愿但不太痛苦的心情准备结束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朋友给我介绍了一家投资机构,找到了风投。这家机构有很多想法,希望利用全面的数据来优化投资决策。

虽然我们卖不出去,产品做的很差,但是我们在数据捕获、数据清洗、数据结构化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而且我们手里还有很多数据。可能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技术好,可能是我看起来老实,也可能是我们从小做的好事得到了回报。简而言之,我们得到了第一笔真正的投资,金额很小,但帮助我们继续了生活。

这次种子融资后,我又招了两个同事,一度扩大到五个人的规模。宽敞的办公室客厅开始显得局促,我们用更多的可乐,更多的东方树叶来安慰在代码中度过的夜晚。

但致命的问题一直没有消失:我们在为企业做数据分析产品,却不知道企业实际需要什么样的数据产品,也没有能力去销售。从定价到功能的堆叠,几乎是拍着脑袋做决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们走的是一条典型的创业之路,几乎注定失败。

融资增加后,两个同事还是技术岗。我着迷于为一个更复杂、更智能的产品做出贡献,但我根本不在乎谁会买。如果我现在要做一个总结,那么我会说,融资拿到钱,资金压力减缓,不代表我们不需要思考商业模式。相反,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更专注于市场验证和商业模式建设。

17年螃蟹成熟的时候,我终究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我观察了很多做数据产品的公司,我发现他们的销售人员都很专业。我曾经开玩笑地写过“像大人一样梳头”,但其实这是我一直在回避的:我要做技术以外的事情。很多时候决定生死的不是技术,而是技术以外的东西,比如销售,比如营销,比如运营,比如运气。

但那时候,我很胆小。我仍然蜷缩在“每天写代码”这种琐碎工作制造的洞穴里,不肯伸出头来。我有过一些挣扎,比如将数据服务打包成API并在云市场销售,或者将产品简化成每个人都可以使用的数据分析工具。这些尝试不能说是完全失败,但是增长极其缓慢,没有足够的商业模式来支撑一个公司。

逃避永远解决不了问题,问题反而会越积越多,变成更大的问题。没有销售能力,没有商业模式,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案,也许我可以说我们的产品很优秀。比如我们在知识图谱和深度学习中已经呈现了数据分析的结果,但说实话,这毫无意义。即使我们的产品做得很好,但在数量级上并不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解决的需求也并不痛苦。因此,它们既不能打动企业客户付费,也不能像野火一样在普通民众中传播。

如果我已经懵懂了16年,所以即使走在一条失败的路上也不觉得沮丧,那么17年就完全不一样了。我见过美景,也知道目前存在问题,所以我永远无法接受这样无奈的失败。

为了在弹药耗尽之前生存下去,我开始研究更多的方向,同时让团队接手一些数据外包的工作。没想到,两方面都有些成绩。

我17年下半年研究了区块链,开发了一个基于以太坊的API平台,让开发者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使用以太坊的功能。这项服务已经成为长期帮助我们赚钱的服务。外包方面,我们也接了一些活,但应该只有魅族是第一方主动。

这个时候,对我个人来说,“靠自己生活”应该会逐渐成为看得见的希望,但对公司来说,我们正在成为那种没有品牌,没有核心产品,做的事情没有太大意义,半死不活,只是能坚持下去的公司。很明显,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

18年春节后,我开始思考做一个真正的人需要的产品。最后我们做了一个小程序,这是我们的代表作:最新的技术,最简单的体验,最真实的需求,它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一天内获得了20万用户。

可惜仅仅6个小时后就被屏蔽了,这里就不多写了。有兴趣可以搜索“小约定”。

运气真的很奇怪。我人生中第一个真正受欢迎的产品突然被终止,这实际上开始了我的第二次融资。

小程序走红没几天,就有一大批投资机构来找我,让我产生了全世界都是好人的错觉。但在他们得知小程序已经被封,不确定何时解封,是否解封后,纷纷离开。我看着他们来了,又看着他们走了,想着一会儿要不要买点排骨和汤。

大概只有4-5家机构耐心的和我聊了更长时间,我也很坦诚的对所有投资机构说了同样的话:我之前做的不好,但是我想做的很棒。我之前的失败会成为我未来成长的养料。简单来说,只要不是完全爽,那么我会一直做我认为很棒的事情。

这么说可能有点不可思议,但我确实很快敲定了天使融资,甚至连一个产品都没有卖出去。投资方是阿米巴资本,我不能说他们有远见,因为他们的决策是否正确,最终还是由我来奠定。在此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我只能说,我永远不会背叛任何信任。

18年下半年拿到天使融资后,我们终于第一次搬出了pixel社区,在一个共享办公室里有了几个工作站空。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除了一个问题: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的小程序已经被全面封杀,和腾讯没有任何关系。封杀令直接来自网信部门。“政治敏感性”可能是我在这件事上学到的代价昂贵的一课,但祝雨是主角。我们不能保留一个市场萎缩的API平台或者偶尔拿一些外包吃死。我们必须做出新的最好的产品。

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像所有快速迭代、专攻小程序的团队一样,做了一系列小程序。这时候我的另一个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一方面想快速获得大量用户;另一方面,我对当时很多流行的“成长方式”和一些没有价值的需求感到厌恶。说白了,叫“想做性工作者,建牌坊”。最后,

同时逐渐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我管理能力弱。我带三个人的纯开发团队的时候,大家都很开心,效率也很高,但是人多一点的时候,差不多有10个人了,分工开始明确,有开发,有设计,有运营。此时的我就像一个刚学完给一本英文大部头加26个字母的小学生,每个字母我都认识。

当时我甚至出言不逊,“所有打卡的公司都有问题。”没有意识到最大的问题是我糟糕的管理经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最差的时候,一个近10人的团队产出甚至不如一个3人的团队。

不懂得倾听大家的想法,避免任何会议,不懂得制定计划,不会启发大家。我致力于做出前所未有的好产品,但我没能找到一个称职的团队。结果人心浮动,产品纷纷变黄。

幸福会带来成长吗?我不知道,但至少对我个人来说,我的成长大部分来自于痛苦和磨难。总的来说,我是一个情绪平淡的人,从来没有“不理智”或者“歇斯底里”。所以,再大的压力,再大的痛苦,都是微弱的,但它们会刺激我日夜思考和改变。

从18年下半年到今年三四月份,我几乎一直是这样想的。不像那些在某个瞬间顿悟的智者,慢慢的,一点一点的,觉得自己好傻。

我开始正视之前的所有问题,硬着头皮,夹紧括约肌,开始做那些我一直在回避的事情:制定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每周至少开一次会,定期和大家聊天,设计激励方案,采用科学的方法管理产品需求,清晰紧凑地推进整体工作。

很多道理从我创业的第一天就知道了。然而,从“知道”到“认识”,从“认识”到“执行”,从“执行”到“执行到底”,每一步都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半年来,我逐渐适应了新的工作方式,明显感觉到整个团队前所未有的团结,开发运营的同学们齐心协力,顺利迭代产品。而我们的产品,在过去的四个月里,每个月都保持着200%以上的增长率。在某种程度上,我可以说,我们终于开始揭开一种“拿来就卖”产品的面纱。

我不确定我们的产品是否能像我希望的那样长成参天大树。我甚至不知道增长何时会放缓或停止。我知道的是,这是我用三年的失败换来的机会。这是我最想做的事情——帮助创作者获得收入,帮助他们到达更远的地方。我也确定我们团队每个人都是这么想的。

关于创业,我不喜欢写。主要是我做的不好,缺乏自信。直到现在,我都做得不够好。付出了很多努力和教训,才勉强站在合格的边缘。但我总是感谢自己的好运气和创业的机会,这很珍贵。我和水漂踢过几次,现在我还有机会再试一次。我觉得肯定和量子力学有关。

快速成长的公司,比如趣头条、拼多多,三年左右就能上市,我们却步履蹒跚。我现在在这件事上不给自己任何负担。我很难成为乔布斯那样的天才,优缺点都是锋芒毕露的。我只能在一次又一次感觉自己傻的过程中慢慢进步。

今年的北京,气温下降得比往年早。这个时候暖气就在未来,夜晚会更冷,早起会更困难。这个时候是喝排骨汤的最佳时机。

此刻,我正在喝一碗炖了2个小时的玉米排骨汤。味道很好。一年前,人们说这是创业的寒冬,资本的寒冬。我觉得寒冬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有热汤,那么这个冬天也不算太差。

希望所有的创业者,所有为自己打拼的人,每个冬夜都有一碗热汤。

PS:有一点我要分享给大家的是,做汤之前要把焯水的排骨用油炒一下,这样汤会很香。

作者:王登科

来源:卢松松博客,欢迎分享。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