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作为一名新妈妈,她激动得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陪在孩子身边。和大多数父母一样,“放下工作养不起孩子,接了工作又不能陪孩子。”她也面临着这样一个无奈又悲伤的困境。
那段时间,她几乎每天都想着创业,绞尽脑汁想哪些生意能带来被动现金流,或者有足够的空闲时间陪孩子。为此她还专门考察了育儿相关的绘本和亲子餐厅,也研究了旧房改建转租的二房东模式。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那么强大的内心去承受九死一生带来的风险,也没有持续的现金流去支撑像绘本或者二房东模式那样的重资产投资。
但转念一想,她虽然不能自己创业,但能不能投资一些已经成熟并被市场验证的成功企业?
就这样,她开始研究股票和基金,并写下了自己投资的序言。
01
投资是最好的投资。
我的雪球ID是@伊美的搜,目前住在上海。我是一个普通的职场白领,一个普通的二胎宝宝妈妈。我没有金融背景。我学的是航空空航天专业,听起来很尖端。这其实和我小时候的梦想有关。小时候,我想成为一名天文学家,探索浩瀚的恒星空宇宙。
然而,梦想终究还是与冰冷的现实发生了碰撞。
上了大学后,我对星星空的浪漫向往,渐渐被飞机、导弹、卫星等冰冷严谨的系统工程抹杀。
即便如此,作为一个理工科人的基本素养,还是好好学习比较好。毕业后被保送到TOP5大学读博,也就是直博。
但是,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值得花10年时间去深入学习吗?而且,如果你花了10年时间学习,然后不从事相关行业,这10年的意义何在?如果从事相关行业,做一辈子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读博第一学期,经过内心激烈的自我斗争和家人痛苦的游说,我果断决定退学。
我年轻的时候,想法就是这么简单。总觉得人生很长也不长,每个人只能活一次。偶尔不做功利的取舍,不浪费生命。
退学后,只能本科找工作。然后和大多数人一样,找一份普通的工作,结婚生子。
也是因为做了母亲,才真正开启了我与投资的不解之缘。
2013年,刚生完女儿,和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母亲一样,第一次为做母亲而激动,对孩子充满了爱。我真的想一天24小时都和我的孩子在一起。
但是,要想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就得去工作。上班不能全心全意陪孩子,这是残酷的现实。于是,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想着创业,想着如何在家里做一些空闲时间或者可以赚钱的工作。我相信很多新妈妈和我当时的感受是一样的,而这种紧迫感和无助感是很多爸爸无法理解的。
我还记得当时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是《富爸爸,穷爸爸》。我开始每天绞尽脑汁去寻找什么业务可以创造被动现金流。为此,我还专门考察过育儿相关的绘本和亲子餐厅,也研究过旧房改建转租的二房东模式。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想通了。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没有那么强的心。我不能像《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T·清崎或许多企业家那样不顾一切地投身于一项我不知道是否会成功的事业。毕竟孩子是我的软肋和牵挂,我很难全身心地投入事业。
另外,绘本图书馆和二房东模式都是重资产投资,需要大量资金启动。重资产的缺点是投入大,灵活性低。一旦遇到什么风险,很难灵活转身。而且,最重要的是我没有可持续的现金流,无法支撑重资产的持续滚动。
知道了这两点,我就放弃了自己创业的想法。现在放弃了自己执业的想法,是否可以投资一些已经成熟并被市场证明的成功企业?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研究股票和基金。
02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不要指望发财,小胜就是大胜。
进入投资领域后,我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边工作边带娃的普通人,所以从不奢望暴富,只希望慢慢积累资本,滚雪球。
其实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上班族来说,有三个特点:一是我们有持续的现金流,也就是我们的工资收入;第二,作为普通人,我们一般不愿意冒太大的风险;第三,因为我们有工作要做,有孩子要照顾,所以希望所涉及的投资能尽量少占用精力。
基于以上三个特点,我现在主要从事基金投资、可转债投资、港股创新。基金投资最适合有稳定工资收入的普通人,而可转债投资和港股投资是相对低风险的套利投资。
在基金投资方面,我认为首先要形成自己的投资体系,制定自己的股债平衡策略,比如每个股债50%,然后选择主动型基金、行业指数基金、宽基指数基金来构建自己的投资金字塔,最后制定每个投资标的的加仓纪律。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微观,逐步细化自己的投资组合,然后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进行买卖操作。
这些年来,我的基金投资基本遵循的就是这种模式。股市贵的时候买国债或者债券基金;股市性价比高的时候,我们就赎回债券,买入股票型基金。过去买的基金太多了。沪深300、中证500、标准普尔500、分红指数等最基础的宽基指数,医药、酒、消费、互联网、环保等行业指数,以及众多熟悉或陌生的明星基金都有涉及。
在这种投资模式的基础上,我每看到一个投资标的,就会把它放到我对应的宽基、行业基、主动基的基金银行里,然后时不时的查看一下:现在哪些基金便宜,哪些基金贵。积累是在点点滴滴之间,投资是在不断自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除了日常的基金投资,我还会关注很多套利机会,比如港股和可转债的投资。
还记得2020年,可以说是港股进入最繁荣的时期。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在写新股分析。由于港股和a股的打新机制不同,只要采取适当的打新策略,当时的港股打新可谓暴利。
上市首日翻倍的OconVision和Aauto Quicker,翻倍的崔乙幕和美度科技,日入十几万、几十万、几百万都不是奇迹,只要你有足够的资金,足够的户数。
但2021年年中时代天使之后,港股新行情逐渐没落至今。在我看来,港股的新表现就是市场情绪。如果人气没了,那就休息一下,等风来。
与港股套利受市场情绪影响较大不同,可转债投资是一种长期套利,也是一种风险相对可控、更适合普通人的投资。
可转债除了适合小白的万能投资外,还有很多套利的方式。我觉得有一套最“无脑”最适合普通人的“玩法”——四道安全线的买入法。例如,去年二月实际上是这种方法的最佳狩猎时间。
4条安全线,依次递减。买的越便宜,赚钱的概率越大。但这种安全性是建立在不发生可转债大规模违约的前提下的。
●第一道安全线是到期赎回价格。也就是说,如果我以低于到期赎回价格买入,最糟糕的就是到期持有,以到期赎回价格退出投资。虽然这样做赚不到什么钱,但在不考虑时间成本的情况下,至少这笔投资是有保障的。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到期了我们不用持有,也可以保本。即在可转债存续期间触发回售。一般转售价格是面值加上当期应计利息,大概100元左右。为了方便,我们可以把103元作为转售的保底价格,这是我们的第二道安全线。
●第三道安全线:100元面值,即上市时的价格,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防线。心理上,我们总觉得跌破发行价相对更安全。
●最后,第四道安全线,也就是我们的终极防线——可转债的债底。我们通常以纯债价值作为债底,尤其是批量购买可转债时,可以以这个价格作为我们的最终底。
但是,这种方法不仅在买入时需要耐心,在持有和卖出时也需要耐心。比如去年2月份,可转债的中间价只有100元,8月份就涨到了120元。这种短短半年起飞的行情也是来之不易。在起飞前的日子里,看着别人的股票和基金不断上涨,自己手里的可转债迟迟不动,是最痛苦的时刻。所以,只有你相信它有一天会涨,你才有勇气和耐心去守住它。
用港股投资可转债,是我认为比较适合普通人的低风险投资。虽然港股争取新额度确实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但这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个新股已经抢到赚到了,也就是一下子。投资可转债需要长期跟踪,所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不亏收益,只亏时间”的安全线买入法,让自己不用在日常生活中投入太多精力。
03
接受你自己的平凡,
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可能是因为人到中年吧。我现在最大的认知是,大多数人都是最普通的人,他们最终都会以一种普通的方式过自己的生活。其实这没什么好惆怅的,也没什么不舒服的,这就是现实。我们应该学会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平凡。
作为一个普通人,大概率会如何度过一生?
也许你舍不得上班,努力还房贷,陪着孩子长大,看着父母老去……这也许就是一个普通人的人生写照。
在这样的画像中,投资不应该放在我们对财务自由的期望上。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没有矛盾和扭曲。一边期待改变命运,一边接受自己的平庸,那就太矛盾了。
把投资当成自己主动加薪。如果你年薪30万,想每年加薪10%,但不指望老板加薪,你可以把它定为你的投资目标。每年赚三万块,就达到了你的目标,这样你的内心就会平和很多,幸福感也会增加很多。
我曾经在迷茫中寻找创业机会。后来我才发现,对于普通人来说,投资真的是成本最低,最可控,最灵活的创业方式。你可以控制你想投资的行业,控制你喜欢投资的金额,如果有什么事情发生,你可以及时止损转身。多开心啊!
在我看来,最好的投资就是就在那里,偶尔可以看看。其他时候,你还有心情,还有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工作,生活,旅行,哪怕只是为了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