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改造项目」首厚·大家(友谊健康社区)设计案例展示——功能转换与流线如何设计

核心提示当下,我国巨大的养老压力和养老设施体系建设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有4000万人,预测到2020年,我国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200万

当前,我国巨大的养老压力与养老设施体系建设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失能或部分失能人口约4000万人。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失能或部分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200万。

然而,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养老机构只有2.9万家,各类养老机构提供的床位总数约为714.2万张。与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5-45张养老床位的目标相比,差距还很大。将现有酒店改造成养老设施的好处在于,可以有效缓解我国严峻的养老问题,可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对重塑社会闲置资源的价值,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友谊健康社区于2018年12月完成改造并投入试运营。这个项目是一个高级酒店改造成养老设施的典型案例。设计和改造过程都体现了人性化和老龄化的理念,为养老设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项目介绍

1.基本概述

友谊小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京路11号,是北京二环内成熟的住宅小区,潜在用户众多。目的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约329.2万人,其中已确认失能老年人16.49万人。作为北京人口分布最密集的西城区,户籍老年人口已达39万余人,但位于二环内的养老机构只有20家,远远不能满足北京核心人口密集区的需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这些问题更加突出。

原建筑新魏碑酒店于1990年开业,是一家四星级酒店,地上13层,地下2层,建筑面积29000平方米,384间客房。酒店配有餐饮、会议中心和剧院。改造后,该设施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老年公寓,原有房间改造成589间养老院,其中自理区389间,护理区200间。

2.选址和周边设施

为了实现与医疗设施紧密结合的目标,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项目在选址上特别注重周边配套设施的分布。项目启动之初,首要考虑的是周边医疗资源的配置,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基地东侧是北京友谊医院,向北300米是宣武中医院,周边有北京医院和宣武医院。社区东临西京路,南临魏碑路公交站,交通便利,通达性高。周边餐饮、超市、银行、公园等基本生活设施也一应俱全。

图1北京友谊健康社区周边配套图片来源:作者自画

养老设施的功能转换策略

将现有酒店建筑改造成养老设施的一个好处是,它们本身的功能属性和空的布局非常相似,主要由私人居住空、开放公共空和后勤管理办公室三个功能区块组成。因此,在改造中可以依托原设计在空之间进行功能转换和改造,保持原有的上层住宅和下层公共属性不变,从而减少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实现快速集约的二次设计。但是在函数转换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函数空之间能够有效的相互连接,避免不同函数属性空之间的交叉和干扰。

在友谊小区的改造实践中,核心交通核心的位置保持不变,4至13层的原有客房被简单改造成了全新的养老住宅。但为了增强同层邻里互动,打破原有的空间的单调结构,结合交通空间,在住宅标准层设置了邻里共享间空间和洗衣房。

建筑底层保持原有的公共和后勤办公属性,其中负二层仍作为车库和后勤功能,负一层的会议室和桑拿房改建为室内生活街道。一层保留了门厅和办公室管理的主要功能,但增加了专为老年人服务的专属社交、访客和健康服务空房间;合理划分二层原有餐饮功能,根据总需求适当缩小餐饮面积,结合采光和朝向,融合文化娱乐的功能属性。而且作为过渡层,二楼设置了相对安静的书房兼餐厅空,方便上下主人们使用,也起到了分隔嘈杂的空房间和客厅空的作用。

图2功能转换对比图图片来源:首厚渐康养老有限公司提供

通过依托原功能和空之间的重构,既保证了整体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又最大程度降低了重构强度,节省了时间和资金成本。

养老设施多流线系统的改造策略

养老设施作为针对特定人群的服务机构,其流线设计应以老年人的主要活动路径为主轴,合理组织其他附属服务线路。但酒店建筑本身也有以客人为主体的流线布置。所以在改造过程中,可以尽量保留原有的主要交通设置,更换主要动线属性。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了老年人动线的可识别性和便捷性,将辅助服务流线细分为访客流、后勤办公流和医护流。利用原有的垂直交通设施,围绕老年人生活线形成良好的服务动线系统。

图3改造后的流线型系统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画。

1.老年人生命线的识别设计。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视力和记忆力呈下降状态。因此,在老年人生活线路设计中应注意提高对其行动路线的识别,以保证老年人能够快速到达目的地。

改造从公园大门开始,通过雨棚、门斗、玄关、影壁等仪式感强的多重元素引导人们进入内部,帮助老人顺利找到回家的路。进入建筑内部后,改造设计将从一楼正门空开始,至公寓主客梯厅,作为老年人的主要动线,老年人可乘电梯直达各自居住楼层。沿老人返乡主干道增加健康咨询区、健康体验区、便利店等日常便民服务功能。

不仅可以让老人在外出和回家时得到及时的服务信息,还增加了老人与服务人员交流和认识的机会。整个归乡路线强调不同级别的空房间与不同隐私级别的社交空房间之间适当的视线渗透,既给住在这里的老人创造了偶然相遇的机会,又保持了小型聚会的私密氛围。最后,通过电梯到达住宅标准层后,在每扇门前增加一个小小的合租空房间和一个记忆盒,方便老人找到合适的住所。

2独立设计后勤办公流线

酒店和养老设施对物流管理和服务的要求很高。他们不仅要及时给客户高质量的护理,还要保证自己有独立的、隐蔽的交通运输系统。本项目沿用原酒店完整的后勤办公流线,利用一楼西侧的办公室空作为老年公寓的后勤办公区。整个后勤办公区有自己独立的出入口和后台房间空,不干扰大厅一楼的公共房间空。后勤人员可以通过后勤电梯到达各楼层进行后勤服务,避免与老人的生活流线产生不必要的交集。

3访客流线的便捷设计

对于外来访客,为了防止其直接进入老年人的生活圈,同时也为了方便新访客快速到达接待区,本项目主接待区设在一楼门厅附近,将酒店空原有的接待及办公用房改建为来访接待室空。同时在接待区设置了儿童活动区和访客接待洽谈区。将接待室空设置在大厅角落,增强其独立性,便于健康社区的集中管控。

4.医疗护理流水线的流畅设计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养老设施,老年人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和日常保健是设计中的重点,需要保证医疗的快速畅通。但对于原酒店来说,医疗救助功能缺失,改造中需要增加医疗护理动线的设计。在这个项目中,原地下一层南侧的店铺将被改造成健康服务站,让老人每天在门厅来回走动的过程中获得及时的健康信息。在紧急情况下,他们还可以直接乘坐医疗电梯到健康服务站,然后将患者从服务站直接通过紧急出口送往医院。原一楼会议室空改造成康复医疗区。主电梯厅和通往一楼大厅的宽阔楼梯将人们引入地下,与地下生活街相结合,提高了老年人的健康生活。

作者:陈旭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这篇文章略有删节。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