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征程 南雍回眸】顾毓琇:诗情忆南雍

  来源:南京大学

  国以史明鉴,校以史明志。百廿荣光不负弦诵,百廿风雨作育英才。一代代南大人在延绵不绝的时间长河里,镌刻着光华璀璨的独特印记。

  诚朴始先哲,励学启后贤。在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南大官微特别推出“百廿征程 南雍回眸”专栏,带你一起回眸校史,感受源远流长的南雍底蕴,触摸旧时光里的不老传奇,读懂南大人的精气神。

  “桃李遍天下,诗词寄旅情。”2020年,南京大学成立六大书院。其中,毓琇书院得名于顾毓琇先生。这位老校长集诗歌、戏曲和音乐才华于一身,文理兼修,关注投身于中国大学的工学教育,抗战期间还承担着组织高校内迁的繁重任务,直到晚年依旧心系祖国统一,在诗词间寄予对学校、对南京的无限怀恋。今天,让我们以诗为媒,跨越时空,掬一捧岁月里的秦淮水,遥望旧时光的紫金山,一同体会先生那份抹不掉的“南雍情怀”。

  人物简介:顾毓琇(1902—2002),1928年留美归国,1944年担任中央大学校长。1950年去美,曾任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名誉会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创始人兼会长、中国工程师学会副会长、国际理论及应用力学组织个人理事、美国国家科学院理论及应用力学委员会委员、“中研院院士”等。曾获兰姆金奖、千禧金奖等国际大奖。

  齐天乐·忆南京

  鸡鸣寺外台城雨,残荷又凋玄武。

  粉黛时妆,胭脂古井,

  空忆琼栏玉宇。

  千年恨绪,叹鹦鹉当前,

  白头宫女,朱雀桥边,

  翩翩燕子呢喃语。

  秦淮旧游几许,故人飘散久。

  相逢何处,

  灵谷凝霜,栖霞落叶,

  遥对秋云飞舞。

  南雍记取,想月影梅庵,

  风翻琴谱,老干苍松,

  仰天迎翠羽。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在这首《齐天乐·忆南京》中,诗人以大学的意象为结尾,作为整幅南京画卷的点睛之笔。与诗人笔下其它景观或人事的“凋残”“凝霜”“飘散”不同,南雍讲堂前、梅庵月影下,相传为六朝时期所植的千秋古木早已成为令所有金陵学子引以为豪和心驰神往的杏坛标志。它那蓬勃向上、不畏风霜、“仰天迎翠羽”的老干新枝,自然也牵引着老校长的联翩思绪,铭镌着这位毕生致力于科学教育、工程研究和文艺创作的一代宗师对校园沃土、对六朝古都最美好的记忆。

  望海潮·南京

  更难收,莫愁烟雨,

  矶头燕子飞去。

  秦淮凝碧钟山紫,霜叶楼霞无数。

  秋勿住,吊井底胭脂,

  寂寞台城路。

  江山不语,

  问花落花开,花残花好,

  非雾亦非絮。

  楸枰裹,不道苍生尽误,

  几番风雨相妒。

  阴晴圆缺风知否,离合悲欢空诉。

  风莫舞,怕乱叶随风,

  席卷中原土。

  兴亡最苦,且共抚危栏,

  秋声环绕,更上一层处。

  归国后,顾毓琇在教育事业上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存续也时刻牵动着诗人的笔与心。“倭寇兴戎,腾杀气,几时消歇。”一首《满江红》,尽是诗人悲愤之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顾毓琇先生随师生西迁,在重庆度过艰难岁月。1945年,抗战胜利的喜讯传至沙坪坝校区,百感交集的诗人挥毫写下《沙坪坝喜闻日寇投降》,直抒胸臆:

  抛却诗囊曾几时,

  惊人消息耐人思。

  八年涕泪愁何在,

  万里江乡梦亦疑。

  犹喜童心闻捷报,

  敢忘慈训误归期。

  明朝巴蜀楼船下,

  长跪萱闱诉别离。

沙坪坝校园旧照沙坪坝校园旧照

  一曲《木兰花慢》满是激越与豪迈,更道尽了诗人对南京的无限怀恋:

  马关约,耻须雪,高句丽,恨曾灭,受降台,重铸紫金山缺。

  晚年顾毓琇漂泊在外,那秦淮故梦、桑梓旧影,成为诗人永恒的怀念,更成为他创作的源泉,石头城所占的比重甚至超过了他的故乡无锡。与以往不同的是,晚年的诗人虽然日渐老去,但他笔下的金陵城却越来越年轻。一首《临江仙·用李清照韵》,满溢着美丽的金陵旧影,校园的花草树木,也依旧生机盎然:

  玄武名湖湖水涨,紫金山色青青。

  挑灯夜饮到天明。

  春归白下岭,人老石头城。

  金粉六朝多少恨,秦淮旧事伤情。

  苍松犹在放芳馨。

  玉箫吹散曲,花影惜飘零。

  1990年南京大学88周年校庆前夕,时任校长曲钦岳致书顾毓琇,邀请他回校参加庆典。顾毓琇因故不能返校,随信寄来一首《水调歌头·金陵怀古》,表达自己对学校、对南京的无限怀恋之情:

  回溯六朝事,寂寞紫金山。

  劲松挺立千载,仰视翠云端。

  犹忆秦淮河畔,

  彻夜笙箫歌舞,觞饮共言欢。

  王谢堂前燕,春去便飞还。

  鸡鸣寺,玄武月,莫愁栏。

  台城路上残照,踯躅耐时艰。

  闲赏栖霞红叶,游乐孝陵驰马,

  菊酒送秋残。

  灵谷高僧在,星斗耀峰峦。

  今朝酒醉,明日吟先;南雍记取,百廿不忘。顾毓琇老校长以诗情和热爱,铸就了“国际桂冠诗人”的美名,“逍遥自在遣浮生”,而南京大学与南京这座古城,亦在其饱含诗情的怀念中熠熠生辉。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