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李勇 樊巍 文朱 陈欣 柳玉鹏】当地时间11日,美国总统拜登与印度总理举行线上会晤。之后,两国在华盛顿举行“2+2”部长级对话。莫迪11日表示,与拜登的会晤是在乌克兰局势仍然令人十分担忧的时候进行的。美国总统拜登说,将与印度就如何应对俄乌战争带来的影响保持密切沟通。外界普遍认为,美国试图通过11日的会谈向印度施压,以让其对俄罗斯采取更强硬的立场。“两国关系一度升温,但如今由于在俄乌冲突上立场不同而失去方向、陷入迷途。”香港《南华早报》如是评述美印此次对话的背景。美国官员近期多次就印度政府在乌克兰危机上的中立立场出言威胁,如今拜登亲自出面“游说”,会有用吗?彭博社称,对于印度政界精英放弃他们多年来小心翼翼守护的战略自主权,美国不该抱有期待。除了俄乌冲突,美印将如何探讨“应对中国”依旧是西方媒体热衷的话题。不过1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国内学者认为,受阿富汗撤军、乌克兰危机等事件影响,印度目前对美国的战略疑虑正在上升——或许愿意跟美国进行一些“良性互动”,但绝不想成为其“打手”。
美印声明的区别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和国防部长辛格于上周末先后抵达华盛顿。据《印度教徒报》11日报道,此次是2018年美印首次举行“2+2”部长级对话以来的第四次此类会谈,也是拜登政府上台后的第一次。除了“2+2”对话,两国外长和防长也会分别举行双边会谈。
“2+2”对话前,拜登与莫迪举行线上会晤。据印度报业托拉斯11日报道,莫迪在会晤中对“布恰事件”表示严重关切,并称希望俄乌正在进行的谈判能为实现和平铺平道路。拜登则对印度为乌克兰人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表示“欢迎”。他还提到,美印如今拥有“强劲且正在发展的”防务合作关系。
印度政府在会晤前的声明中一如既往地强调要加强两国“全面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而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则明确提及,拜登将围绕俄乌战争的后果及其给全球粮食供应和商品市场带来的动荡与印方展开密切磋商,这被英国广播公司(BBC)解读为美国将再次“适度”向印度施压,推动其对俄罗斯采取更强硬的立场。拜登曾在3月下旬一次与商界代表的会面中称,在“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国中,印度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态度“不太牢靠”。
“美国之音”10日引述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印政策高级研究员罗素的话称,俄乌冲突“无疑影响着现在美国与其他每个国家的接触,印度是俄罗斯的重要伙伴,希望看到印度对俄采取更强硬的立场肯定会被提上日程”。
印度与美国在俄罗斯问题上的分歧是近期备受国际舆论关注的话题。《日经亚洲评论》11日说,印度一直试图在与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关系中寻找平衡。
对于所谓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印度一直拒绝谴责。本月7日,联合国大会就是否暂停俄罗斯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成员资格进行表决,印度选择弃权。该国是“四方安全对话”中唯一没有对俄实施制裁的国家。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曾对印度“不仅仅是片面地判断局势”予以肯定。据香港《南华早报》11日报道,印度和俄罗斯将两国关系定义为“特殊的、享有特权的战略伙伴关系”,而且莫斯科长期以来都是新德里的主要武器供应方。
“在俄罗斯问题上拉拢印度应该是美国通过此次对话想要达成的核心目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所长蓝建学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拜登想要与莫迪直接就俄罗斯问题展开对话,同时也希望能够巩固两国合作,凸显即便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华盛顿依旧有能力在印太地区施加影响力。而印度则想要借此机会进一步“吸引”美国的注意力,让其加大对印度的“投入”。
“这是胁迫语言”
《南华早报》11日引述外交政策分析人士的观点称,周一的面对面会谈令美印有机会就分歧议题进行交流,并且确定双边关系整体上仍建立在坚实基础之上。但新德里近日明确表示,无意为加强与美国的关系而削弱对俄关系。当美国不满印度加快进口俄罗斯石油时,新德里坚称,合法的能源交易不该被政治化。
“我们注重维护和稳固与俄罗斯之间的经济关系。”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巴格奇上周四表示。据法新社报道,自俄乌军事冲突以来,印度石油公司至少从俄罗斯购买300万桶原油。路透社则统计称,最近一个多月,印度进口了大约1300万桶俄罗斯原油。
正是因为如此,美国官员近期接连对印度发出威胁,负责国际经济事务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达利普·辛格的一番表态在印度尤其引发强烈不满。他近期访问新德里时称,美国不会为印度进口俄罗斯能源设定“红线”,但不希望看到印度的相关采购“快速增长”,那些“积极规避或补偿”西方对莫斯科制裁的国家将面临“后果”。
“这就是我们的朋友,”曾任印度常驻联合国代表的阿克巴鲁丁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这不是外交语言,这是胁迫语言。”印度前外交官塔米斯·艾哈迈德表示,美国官员这番“不明智”的言论令他感到震惊,印度对俄态度“不会因为受一名美国官员的威胁而改变”。就在上周,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迪斯又称,如果印度和俄罗斯站在一起,将面临沉重代价。
彭博社认为,美国官员对印度的这些“批评”都是徒劳的,印俄之间的长期关系不可能说断就断,而美国也不可能看到印度外交政策精英放弃他们多年来小心翼翼守护着的战略自主权。
“在当前的地缘政治现实中,无论美国、英国或欧盟的意愿和情绪如何,俄罗斯仍然是国际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俄《消息报》11日称,没有任何一个金砖国家支持暂停俄罗斯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成员资格,许多中东、拉美和非洲国家也用友好或至少中立的态度对待俄罗斯。事实证明,与俄达成的长期互利协议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越来越重要,而不是美国人的可疑承诺。
学者:印度对美国的战略疑虑在上升
负责南亚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唐纳德·卢日前接受《印度斯坦时报》采访时称,美印确实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乌克兰危机。但他同时强调,双方在太空、高等教育、国防等领域能够进一步合作,有可能很快宣布相关联合倡议。
《印度教徒报》11日披露称,印美之间有几笔国防交易正在酝酿中,比如印军购买30架“捕食者”无人机的计划已进入后期阶段,另外,印度海军正为“维克拉玛蒂亚”号和“维克兰特”号航母的26架舰载机进行招标。
有关美印互动的新闻报道从来都少不了“共同应对中国”,这次也不例外。“美国之音”11日称,美印关系“事关重大”,两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趋同,特别在应对中国这一共同目标上。
对于这一观点,蓝建学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印在遏制中国方面或许确实能达成某种共识,但在实施战略的具体投入环节,双方也有可能出现较大分歧。“而且,印度目前对于美国的战略疑虑也在上升,”这位学者说,在阿富汗撤军等事件中,印度将美国在关键时刻抛弃盟友和伙伴、坚持美国利益优先等做法都看在眼里,而俄乌冲突进一步对印度国内舆论形成冲击,让印度人看到美国挑拨是非、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带来的严峻后果,同时意识到美国在处理地缘政治危机时存在短板。这些冲击会让印度在与美国合作时愿意保持大国之间的良性互动,但绝不想成为它的“打手”。
蓝建学认为,尽管印度国内对华负面情绪尚未完全扭转,但如今理性务实的声音增多了,对于中国的态度总体上是比较谨慎的。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钱峰则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印度对待俄乌冲突中的表现可以看出,它有自己的政策取向,不会一味跟着美国的“指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