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板面试的技巧

核心提示前段时间我们公司又去校招了。虽然创业十多年了,但每年我都会亲自跟HR去跑几场招聘会,更接地气地了解市场和人才。今天在校招现场,我还是遇到很多很稚嫩问题的:“哇,这么高的工资,我也投一份简历。”“我想去你们公司,我考完研之后你们等我吗?”“老

前段时间我们公司又去校招了。


虽然创业十多年了,但每年我都会亲自跟HR去跑几场招聘会,更接地气地了解市场和人才。


今天在校招现场,我还是遇到很多很稚嫩问题的:


“哇,这么高的工资,我也投一份简历。”


“我想去你们公司,我考完研之后你们等我吗?”


“老板你好,面试官一般会问我什么问题呀?”


“薪资多少?包吃住吗?”


“我可不可以跟我室友一起来?我室友不来我就来不了。”


面试官:“做个自我介绍吧”。回答:“简历上有啊。”


面试官:“你觉得自己适合上面哪个工作?”回答“都还好吧,可以学。”

……


太多了,我都不能举例下去了,怕今晚失眠。

由于我的读者学生也很多,他们估计不知道这些问题稚嫩在哪里。


为了让他们学到一些非常具体的东西,我简略点评几句。


“哇,这么高的工资,我也投一份简历。”

——找工作不是先看工资的,要先看能力。


“我想去你们公司,我考完研之后你们等我吗?”

——估计只有妈妈会永远等你。


“老板你好,面试官一般会问我什么问题呀?”

——招聘者不是来这里教知识的,他们是有工作任务的。这些问题都要现场问当事人,说明基础的搜索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没有。


“薪资多少?包吃住吗?”

——上来就问是否包吃住的,我好像在工厂里听的比较多。


“我可不可以跟我室友一起来?我室友不来我就来不了。”

——这个问题估计你会被全天下的公司pass掉。因为这是个未断奶的孩子。


面试官:“做个自我介绍吧”。回答:“简历上有啊。”

——呵呵,有个性,但面试到此为止,你可以回去了。


面试官:“你觉得自己适合上面哪个工作?”回答“都还好吧,可以学。”

——都还好,就意味着你什么都不好。至于“可以学”,你真把公司当不用交学费而且发薪教你的学校啊?


一、面试前要注意什么?


1.花足够的时间来研究自己


你想要什么,你想过什么生活,你不想过什么生活,你的性格有什么优缺点,你的能力优劣势等。


以上看来只是几个问题,但很多人花了一辈子也没搞清楚自己是什么人,所以通常都混得很惨。


这些问题在本篇不是主题,所以略过。研究自己是一门技术活,不是闭门打坐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像西毒欧阳锋那样神经一样大叫“我是谁”可以完成的,有兴趣的伙伴可以阅读《大学迷茫问答》这本书。


2.清楚自己要去的行业,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岗位


如果你是在不清楚自己要去什么行业和岗位,我分享几个实在步骤:


研究一下历届学长学姐们都去了哪里,然后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用一下排除法。但这里也有盲区,因为世界是变化的,很多新行业新岗位前几年都没有冒出来。


仔细研究校招企业目录,或招聘网站上的企业。这里的“研究”不仅仅是刷一下企业名称或岗位要求,而是深入研究一下行业前景、企业历史、商业模式、工作内容、能力条件。这些都是技术活,但值得你花时间。


如果你不愿意上面的功夫,那你平时至少有关注的职场达人,不论是科学家、企业家还是技术专家,那你也可以去研究一下他们的职业轨迹,说不定会给你很多启示。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不善于研究的人,平时眼界也不开阔,没听过几个人,那就没办法了,世界比拼的是学习能力。


高考填志愿、毕业找工作、职场竞争都如此。谁掌握的信息多,谁就可能做出更正确的选择。


3.对于感兴趣的企业和岗位,要先行了解


如果你对某家公司很感兴趣,你一定要多做功课。包括公司产品、公司架构、公司主要人员、企业文化、甚至商业模式,都要研究一下。


我面试的时候,经常会问几个问题,“你知道我们公司是做什么的吗?”“你知道软实力是什么吗?”


如果这几个问题答不出来,我差不多就不会要了。


因为这既是职业素养不认真的表现,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你都不知道对方是做什么的,你都不知道公司主要业务是什么,那你来干啥呢?


我当年毕业时,提前把心仪的公司研究了一周,还花一周的时间来预测和准备他要提的问题。所以,即便我经历了五面,最后也从数百人中脱颖而出。现在大部分人都不愿花这个功夫。


4.避免海投简历


海投简历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简历发到自己能找到的每一家公司的邮箱去。他们以为,这样会增大几率。


昨天我在招聘会现场,一个伙伴来展位前交流,我说给我一份简历看一下吧。他说他带了五十张简历,但在现场发完了,所以现在没了。


我只能无语。昨天现场不过两百家招聘企业,而且各行各业,五花八门的都有,他竟然投了四分之一的企业。


实在地说,这么做并没有什么机会。大部分简历HR都懒得带走,嫌重,现场就筛选后就到了垃圾桶了。


你要明白一个道理,投得多,不等于都要你。就相当于满校园女生,不等于你会有一个。


要你的,也不一定适合你,有些人试岗几天就被辞退了,有些人一年跳槽四五次的都有,跳到三十多岁还一事无成。真是应了那句话:人家未必会跟你恋爱,恋爱了也未必会跟你结婚,结婚了也未必会跟你白头偕老。


现在做啥都讲究精准。做投资的讲究精准,避免自己的钱打了水漂;做广告投放得讲究精准,以前投电视媒体,或投百度,现在都投kol和koc了。招聘也要讲究精准。


与其一份简历海投,不如锁定几家公司,仔细研究,然后求职的时候附上你对这家公司最想说的话,定制版的,会获得很多好感。


如果面试的时候,能够和HR或老板现场交流一些公司产品和企业动态,顺便告诉他你关注他很久了。对方会更喜欢你,觉得你特别用心,也特别懂他。


总之,避免海投,这是浪费自己和别人时间,这只是战术勤奋,是不动脑袋、懒于思考的表现,


5.避免同一家公司投多个职位


这是自我认知不清的表现。因为你不可能什么都能做的。

即便你什么都能做,和能做好,是两码事。


我经常发现有人投我们公司,什么运营、社群、文案、销售、短视频制作、会计都投了,这只能说明,你对你的能力认知不清,对岗位也认知不清。结果是,我一看这样的人基本都不会要了。


6.不要太在乎薪资


不要太在乎薪资,不是让你不要薪资。重点是“不要太在乎”。


除个别天才和极其优秀的人,一到公司就可以做贡献以外,其他绝大部分人,从专业能力到职场素养,距离合格还差得太远。基本上,公司前一年半年都在培养你,免费教你,发薪教你。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去那个行业,别人给你一个进门的机会就不错了。

如果你真的想学习某个知识,别人愿意教你就不错了。


那薪资的事情怎么办?


你放心,你值多少钱,老板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因为老板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衡量别人值多少钱。


当你越来越能干,越来越值钱的时候,有前途的公司自然会给你加上去。


但当你不值钱的时候,你想要别人也不给。


就算有些头昏眼浊的公司,最后不给牛逼的你加薪,你也会被更识货的公司高薪争抢。


所以,你应该在乎能力成长,而且要自知,时刻去称一下自己值几个钱了。


对于那种在电话通知面试中,第一句话就问“你们给多少钱”的人,基本上面试官都没有好感。


不是说不该谈钱,而是一个有出息的人,更应该关注行业、公司、岗位,是否能学到东西,是否热爱,是否合适。在此基础上,再去谈钱。


有句话是,毕业前五年,不要想着发财,而是要关注成长。


我也经常说,月薪四千和五千,本质上差别不大,都饿不死。但是否适合、能否学到东西、是否有发展空间,这些区别就大了去了。


7.不要太在乎工作地点


很多面试第一句就是“月薪多少”,第二句就是“公司在哪里?离我家远不远?”


基本上,以家为中心来丈量世界的人,不说出息不大,闯劲应该是不足的。这一点估计就会pass掉很多人。


对于一个有闯劲、有事业心的人来说,在哪都一样,四海为家,甚至有能力有信心把哪里都变成家。


你应该知道,华为的员工遍布全球,亚非拉美。很多员工派到非洲工作,一年两年都回不来,但他们也热爱得不行。


你也应该知道,很多知名人士、杰出企业家,从小就远渡重洋求学,然后在全球移动工作,去年在微软,今年在谷歌。


当然,如果你是求学要在家附近、工作要在家附近,特别喜欢一毕业就养老的,这个话题另当别论。


以上是求职前的注意事项,其实还有更多。


很多人在乎面试,其实面试只是求职的一环。我做任何事情,更在乎的是准备工作,而且这种前期工作关于底层、关于深度、关乎思考、关乎定位,更为重要。


三、面试后要注意什么?


1.再给HR一个反馈


很多人面试完之后,就去玩去了,或者被动地等待录用结果。


其实,这个时候,在有联系方式的情况下(不论是HR私人联系方式还是招聘邮箱),你再认真地表达一遍自己与之接触下来的好感、明确一遍自己与某岗位的契合、表达出对工作的渴望,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为会这样做的人不多。能这么做的人,别人会感受到你的用心、情商、积极性。而“用心、情商、积极性”也是除专业能力以外,职场不可或少的软实力。


2.多了解一些职场知识


到了大四,学校课程也很少了,你应该把面试,尤其是把职场,当作一门课程来学。一定要提高到这个重视程度。


研究求职和职场,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份工作。而是借此机会,你不断地反省自己,不断地认知自己,同时也拓宽眼界,认知企业、商业、和职场。


而刚说的“认知自己、眼界、企业、商业、职场”,每一个词都是一门大课。很多职业不顺利的人,多少在这方面有短板。


求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份工作,而是借此系统梳理自己,准备未来。

人生是属于主动的人,主动研究,主动找知识。而那些被动的人,其人生大多泯然众人。


很多人对知识的认知,是有误解的。知识不只有大学专业知识,还有社会常识,职场知识,太多太多……


没有社会常识的人经常被骗或被坑;没有职场常识的人经常被排挤或辞退;没有恋爱常识的人经常被抛弃或被伤害……


3.未雨绸缪,积极准备


即便工作已经签约,工作已经落定,也要继续学习一些工作相关的知识、人生规划知识、软实力等。


为什么要学习一些工作相关的知识?因为很多人都是“专业不对口”就业的,虽然你找到了一个跟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但不意味着你就能胜任,所以工作前抓紧时间补课,是应该的。


你要知道,一旦进入职场,那又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比赛。你能力不足,就被淘汰了;别人能力足的,像阿里逍遥子一样,一路做到CEO。


尤其是在工作前,提升一下自己的交往能力、情商、组织领导力、抗挫力等软实力,也显得很有必要。毕竟这方面的我们从小到大强调的不多,锻炼的也不多。但在职场,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能力。


4.相信自己,避免对比


当你获得自己想要的offer的时候,就可以做一些入职相关的准备了。这种准备,包括职场知识准备。


千万不要陷入无止境的对比。例如,你总是去询问其他同学拿到了什么offer。如果其他同学拿到的offer不如你,你可能没感觉,但如果你觉得大学期间各方面比你差的人,拿到了可能比你好的offer,那你很可能不舒服。


这种不舒服的情绪会带到职场去,直接影响你的工作状态。


不幸福的根源,不在于拥有太少,在于比较太多。


这里有必要重温一下麦穗理论:


传说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


于是苏格拉底带领弟子们来到一片麦田,让他们每人在麦田中选摘一支最大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支。


第一个弟子刚刚走了几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的大麦穗多的是。


第二位一直左顾右盼,东瞧西望,直到终点才发现,前面最大的麦穗已经错过了。


第三位把麦田分为三份,走第一个1/3时,只看不摘,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在第二个1/3里验证是否正确,在第三个1/3里选择了麦穗中最大最美丽的一支。


这个故事说明,生活中的任何一个问题从来都没有最优解,只有相对满意的解法。


还有一句人生道理是,当你摘到自己满意的麦穗时,就不要再去麦田。


5.独立发展,不要跟风


很多不太成熟的人,以为找工作就是找伴。


喜欢跟同学一起去面试一家公司,甚至跟面试官说,“不要我室友的话,我也没法来。”


这样的话,只会让别人觉得你超级幼稚,缺乏独立性。


缺乏独立性的人,是没人聘用你的。本来一个岗位一个人就可以了,难道公司会招聘两个人发两份薪资?其中一份发给一个影子?现在公司都要求能独当一面的人,甚至独当两面的人。很多企业提倡的都是“给三个人发五个人的工资干四个人的活。”


你在学校可以缺乏独立性,吃饭要人陪,逛街要人陪,上厕所没人都不去。整个儿跟连体婴一样。


职场就是职场,不是来找朋友的。你生活中可以有一些朋友,但别奢望在同一职场继续做朋友。别的不说,对你们自己的关系也不利。更何况,现在公司都禁止亲近繁殖,包括禁止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在同一家公司上班。


而且,你要意识到,成熟人的第一要义,就是独立。


不要瞎参考,不要跟风,每个人的人生发展路径都不一样,兄弟姐妹都如此。这世界,没一个人的职业路径是完全相同的。人家去得了的地方,你未必去得了。


你也许只看到你们学校相同、专业相同,你可否看到你们专业能力不一样、性格品质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学习能力不一样、创新能力不一样、思维深浅不一样、眼界宽窄不一样、情商不一样、组织领导力不一样、沟通表达能力不一样、职场素养不一样、执行力不一样、软实力不一样……?


人和人的差别大了去了,岂是同班、同专业这几个东西能概括的?所以即便是同班、同专业,发展前途和薪资待遇的差别也是天上地下,毫不奇怪。


我认识一个伙伴,他当时月薪六千,在一家新媒体工资写文案“搬砖”。本来活得好好的,结果有一天他情绪非常低落,原因是他突然得知他的一个同学在投资银行,年薪六十万。


这种痛苦就是活该。谁说同班同学就不能甩开差距?

有人跟奥巴马、特朗普一个班的,是不是每个人都得去当总统?


6.避免多疑,独立判断


有些同学在面试之后,又朝秦暮楚,朝三暮四。如果看到所聘公司的负面消息,更是觉得公司是不是没前途,是不是不正经。


这样的人也非常幼稚,准确来讲是缺乏思辨力。


开公司做企业,本来就是一件风险极大、成功率极低的事情。根据统计,即便是世界五百强,每十年也消失掉五分之一。


公司跟人一样,有低谷有高峰,也会跟人打官司,也可能被小人中伤造谣,至于遇上市场竞争甚至恶性竞争而被攻击,那也是常有的事情。可以说,全世界没有一家公司没有负面消息。


更何况,这世界键盘侠这么多,每个人认知水平和心态出发点又不一样,谁能保证自己不被吐槽?


在应聘之前,要了解一家公司,跟了解男朋友一样。你不能只是从别人嘴里得到消息,也不能只是在网上得到那些不知真假的消息,不能听信片面之言,你应该增强思辨力,独立判断。


我经常说,如果你要谈恋爱,你要了解一个人,不能只是道听途说,你应该把对方的朋友圈和说说等动态翻一遍,包括朋友留言和互动,有多少翻多少,有几年翻几年。


因为他做过的事,平时的情绪,性格优缺点,情绪管理,甚至能力和思想,都在里面。只要你会看。


看公司也差不多如此。如果你没有通过实习到内部去看过,那你可以看官网,看官方微信号,官方微博,客户反馈,读者留言,等等,甚至把老板和HR的朋友圈都翻一遍。


如果可以,你还可以进入了他们的各种圈子和群,能看到公司各种用户、客户、读者等真实的反馈。


别人可能会骗你,但很少人会连续发几年的动态来骗你,尤其是在还有大量好友评论真实互动的情况下。这样的成本有点高。


在人云亦云的时代,思辨力都是奢侈品了。

今天就写到这里了,花了我半天功夫来总结。


至于去大企业还是创业公司?去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要不要考研?如何认知自我,这些都是大话题,有空再写给大家。《大学迷茫问答》这本书里也有这类知识,毕业前读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最后,赠送一份我珍藏的超级福利给大家,外加一份价值99元的时间管理模板包,助力你职场发展更加顺利。

领取方式:评论“领取资料”然后私信我领取。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